【概 述】 2003~2005年,区审计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推进“人、法、技”基础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加大监督力度,围绕区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各类审计项目,配合纪检部门经济案件审计,完善计算机审计软硬件建设,开展内部审计管理和培训,在维护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年共实施审计项目36项,其中:财政同级审2项,财政决算审计10项,经济责任审计11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2项,专项资金审计10项,财务收支审计1项。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1721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204万元,应交财政金额8284万元,向纪委移送案件线索1件,向主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书1份,配合纪委经济案件审计3项。区审计局被评为2003~2004年度全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2003~2005年在全市审计系统综合考核中获综合先进1次(2005年),审计档案等单项先进7项。并有1人次被评为江苏省审计系统先进个人、1人次被评为全市审计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3~2005年审计项目实施情况一览表
金额单位:万元
分 类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合计
审计项目数
7
14
15
36
违规金额
6381
486
4854
11721
管理不规范金额
1264
2936
4
4204
应交财政金额
3396
476
4412
8284
【逐步完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 区审计局认真贯彻实施审计法规定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制度,2004年开始实施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区审计局对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给予高度重视。局长亲自担任组长,组织精干审计人员,多次开展审前业务培训,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部门配合,做好审前调查,完善审计实施方案。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实施中始终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深化专题、注重效果”的指导思想,确定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审计目标,以财政资金为主线,把握人大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和国家财政法律法规两个尺度,全面审计财政提供的所有账户,并围绕财政资金走向延伸审计了5个单位和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2004~2005年,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2923万元。 审计报告客观评价了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了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7个主要问题,审计结果向区人大和区政府作报告并得到批示,针对问题提出的8条审计建议得到被审计单位重视和采纳。2004年审计报告反映管理不规范金额2919万元、2005年减至4万元。2004年审计建议重在清理账务、规范核算管理,2005年审计建议重点突出培育壮大财源、建立政府负债预警机制等方面。审计重点从审核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逐步转向分析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评价财政内控制度有效性等方面。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逐步完善,为区人大、区政府规范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发挥了作用。 【继续加强财政决算审计】 2003~2005年,实施财政决算审计10项,查出违规金额11721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29万元,应交财政8284万元。 财政决算审计历来是区审计局工作重中之重,每年的审计统计数据报表中总是占首要位置。审计确立了规范乡镇(街道)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目标,突出了财税政策执行、上级收入及专项资金以及财政部门内控制度执行的审计重点,审计方向从真实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转移。审计中发现了虚列财政支出、政府资金管理分散、票据管理规范等主要问题,发出审计决定9份,提出审计建议36条,并向纪委移送经济案件线索1件。 区审计局认真解决审计决定执行难问题,在每个审计项目审结后继续关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主审负责到底。主动多次上门,及时了解情况,认真做好解释,督促、帮助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执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意见。三年来,区审计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一直很好,每年入库率基本达到100%,有力维护了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审计成效得到体现,2005年实施的新桥财政决算审计项目被评为市优秀审计项目。 【努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2003~2005年,区审计局接受区委组织部委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11项,审计对象涉及乡镇党政正职领导9人,区级部门正职领导4人。 经济责任审计是区审计局当前和今后一项新的重点工作。2004年《新北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出台和2005年《新北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了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项目呈现委托任务多、时间要求急、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长且兼职多等特点。审计始终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方针,结合审计署6号令新要求,加强了审前调查深度,细化审计实施方案,主动与组织部门协调沟通。审计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切实将财政财务收支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主线,突出经济责任履行,不务虚。审计综合评价突出经审核验证部分内容的写实和直叙,不说过头话,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结果及时报送区委、区政府和联席会议各成员部门,为干部考核任用工作、强化干部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每年撰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分析全年经济责任审计的得失,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在对西夏墅镇党委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实事求是揭示了该镇集资、拆借资金、收受不合法票据等主要问题,明确了相关责任,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处理意见请示,主要领导作出具体批示,由党政办一并下转,督促执行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已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区政府和区审计局。 【有效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区审计局于2004年起推行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将建设项目事后审计转变为全过程监督。得到了区政府和市审计局支持和肯定,当年区政府出台《常州市新北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为区跟踪审计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区审计局对泰山小学和黄河西路2个项目实施了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审计人员认真依照《常州市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深入现场、掌握进度、及时发出跟踪审计建议书、督促落实,出具跟踪审计意见单91份,许多建议得到了及时采纳。 黄河西路跟踪审计,建设单位报送工程进度款8190.41万元,审计组审定金额8165.78万元,核减金额24.63万元。审计中,跟踪审计组进行现场勘察,对有效处理河塘淤泥、建筑垃圾、土方平衡及道路余土等土方工程发出多条审计意见单,被审单位积极采纳,实现了降本增效,其中仅余土弃运费用一项就节约工程造价90万元。类似的工程造价控制在月报审核前就得到体现,所以虽然核减金额不大,但是审计成效通过意见单真正得到体现。 在项目实施同时,区审计局还注意总结经验,撰写了2篇跟踪审计案例,其中黄河西路案例《审计施工方案 促进优化完善》被常州市审计局评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优秀案例,入选了江苏省审计厅2005年11月召开的全省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现场交流会交流材料。 【认真完成专项资金审计】 2003~2005年,实施专项资金审计10项,其中非典专项资金、农村五件实事专项资金等为江苏省审计厅统一组织实施的“一条鞭”项目,农保基金审计为区政府交办项目。审计专项资金总额11700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418万元。区审计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及时完成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并报告了审计结果。 农保基金审计于2003年实施,该基金自95年武进移交新区以来由社会事业局管理,时间跨度长、审计工作量大。在被审计单位未能全部提供审计资料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奔赴各乡镇做了大量审计取证和基础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农保基金的现状,审计报告揭示了基金债权管理失控、基金收据管理混乱、违规出借基金等问题,得到领导重视并作出具体批示。审计中针对新桥镇农保所擅自出借保费14.22万元的违规行为向该镇政府专门发出审计建议书1份,该镇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结果已反馈区审计局。 区审计局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方面不断加强。严格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执行,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新区审计工作规范化。2004年由区政府出台了《常州市新北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常州市新北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2005年进一步完善了《新北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了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2005年区审计局制定了《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制度》,细化了对临聘人员的管理要求。依据新北区实际情况拟定了审计八不准新要求,完善了《常州市新北区审计局行政效能建设制度》。为规范各项审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区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区审计局贯彻全省审计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在审计信息化方面作了相应准备。至2005年底,审计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设备投入基本到位,初步满足了计算机审计需要。推广和应用审计署开发的金审工程审计实施系统(简称AO),组织审计干部人人学AO,个个用AO,消灭计算机审计盲点。已在2005年的财政同级审、薛家镇财政审计等多个项目上加以应用,用AO进行财务电子数据转换和处理,加快审计过程信息化,现场工作时间较手工审计缩短三分之一。区审计局全体审计干部参加了2005年全市AO竞赛,获团体一等奖、1人次个人一等奖、3人次个人四等奖。撰写的财政审计AO应用案例得到市局表彰并初步入选江苏省AO专家经验库。AO以及其他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为金审工程全面实施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