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司法所:
2009年,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第一目标,以“帮教科学化、安置多元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总体思路,以衔接管理、帮扶教育、就业安置、制度建设为工作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使全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达90%以上,安置率达95%以上,帮教率达100%,当年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为建设平安新北、法治新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衔接管理
1、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帮教安置工作管理软件的指导力度,确保各级帮教安置工作机构正确使用帮教安置工作管理软件,提高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效率,提升我区帮教安置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
2、组织对2008年回归社会刑释解教人员开展排查,找出未衔接及脱漏管对象,准确掌握回归刑释解教人员的现实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根据省安帮办即将出台的《江苏省刑释解教人员重点对象衔接管理规定》,杜绝少数刑释解教人员在回归社会时出现的衔接推诿脱节现象,确保重点对象100%及时衔接、有效管控。
3、加大跨省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力度,做好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安帮办寄送材料的分发工作,有效减少跨省衔接脱管漏管现象,探索对流动刑释解教人员有效衔接帮教的新办法。
二、提高帮教质量
4、要按照“科学评估,分类帮教”的要求,在所有衔接人员100%落实帮教措施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分类帮教制度。
5、要加强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进一步强化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三无”、未成年、涉黑涉毒涉邪教等类刑释解教人员重点对象的帮教措施,增强帮教力量,强化帮教措施,使帮教活动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6、要加强帮教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帮教志愿者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帮教志愿者的帮教能力水平,研究制定帮教志愿者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志愿者从事帮教工作的积极性。
三、推动就业安置
7、要积极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就业困难群体,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尽最大努力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就业。要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对有特殊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给予生活补贴。
8、要进一步推动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工作,探索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管理、运作的办法,争取吸纳更多的刑释解教人员到过渡性安置基地中工作,促进全区过渡性安置基地健康发展。
9、要发动社会力量,利用村(居)委会、社区组织、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社会志愿者以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亲友等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与刑释解教人员结成“一助一”,“多助一”的帮教对子,教育、示范、引导他们走上自力更生、劳动致富之路。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社区帮扶活动”,鼓励刑释解教人员在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就业,特别是在政府开发的面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社区公共管理的就业岗位以及清洁、绿化、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上实现就业。鼓励刑释解教人员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就业,鼓励刑释解教人员通过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包括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
四、夯实工作基础
10、加强考核督促力度,根据《常州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考核力度,推动我区帮教安置工作长效发展。
1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新违法犯罪分析预警机制,针对当前重新违法犯罪诱因日趋复杂,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形势,要建立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分析预警和特殊时期随时分析预警制度,并按照《新北区安置帮教对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始终保持对刑释解教人员发生重、特大事件的有效防控,全力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12、要加强帮教安置工作理论研究,组织发动帮教安置工作业务骨干与社会力量集体攻关,形成具前瞻性、预见性、实践性、指导性的研究成果。要加强帮教安置工作宣传力度,提炼推广帮教工作经验,大力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成果和刑释解教人员创业典型事迹,总结推广帮教安置工作中的新经验、新做法。
二OO九年四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