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局2008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经济工作和全年目标任务,突出“机关作风提高年”主题,认真履行综合经济部门职责,不断提升经济工作整体水平,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6.5亿元,增长26.5%,完成目标任务的101.2%;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70亿元,增长30%,完成年度目标的100%;预计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160亿元,增长30%,完成年度目标的100%;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30%,完成年度目标的100%,其中工业投入182亿元,增长20.5%,完成年度目标的100%。回顾全年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强化项目服务,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抓服务提升。按照服务创优、形象创佳、考评争先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效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立项备案,只要材料齐全、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强度,并且不涉及并联审批,都能承诺在一个完整的工作日内办结,全年共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7项,其中备案项目51项,核准项目64项,审批项目42项,计划总投资216.33亿元。积极组织协调城建、规划、环保、国土等固定资产投资报批报建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道、园区,建立健全了项目报建代理制度,完善了报建代理员网络,通过召开培训会议等形式,传达最新产业政策,明确各职能部门审批流程及规范要求,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极大地提高了重点项目报批报建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
二是抓部门协作。局各处室协同合作,与其他部门充分沟通协调,按照《2008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重大项目推进服务工作。一方面,做好报省报部重大项目的报批服务工作,对超过高新区投资审批权限需向省级或国家投资管理部门报批的项目,做到提前介入、直接参与、全程服务,项目前期准备时即直接介入,会同项目单位共同科学制订报批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通过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委派专人赴省发改委挂职等举措,全程做好上下协调和横向联系等服务工作,全年共全力推进了天合光能、瓦卢瑞克-曼内斯曼、黄海客车等10个重大项目的向上报批服务工作,其中黄海客车、瓦姆钢管、星宇车灯、常林工程机械、日本电装已顺利完成报批服务取得省发改委的核准(备案),并争取年内完成天合光能、瓦卢瑞克-曼内斯曼无缝钢管两项目在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工作。另一方面,对全区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心中有数。做好《2008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重点项目推进任务一览表》的编制工作,明确各个重点项目的推进任务、形象进度序时要求以及推进责任等,对现有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做到及时跟踪,对新引进的重点项目做到及时关注,以准确、翔实的信息为领导和各相关责任部门有针对性地帮助项目单位破解土地、基础设施配套、融资、审批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供参谋帮助。企业投资服务中心全年共接待企业来访近25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60余件。集全局之力促使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三是抓目标管理。根据当前全区发展的实际,对年度目标进行了科学调整,将政府部门和党群部门整体纳入蓝皮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各职能部门按照承担的区重点目标和条线分解目标进行科学划分和分类设置,将部门一般日常性工作剥离出目标考核体系,引导职能部门工作着力点向重点工作目标倾斜。对各镇、街道着重提出了“引用外资”、“拆迁安置”、“工业投入”、“城镇管理”、“节能减排”、“重大项目推进”、“绿化工程”和“科技创新”八类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着重从加强区域分类指导和充分利用考核奖惩杠杆作用出发,修订完善了《2008年度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目标管理考评细则》。以蓝皮书和《2007年度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目标管理考评细则》为基础,对全区各镇、街道以及各部委办局(分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全面检查。
二、 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首先,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针对区内企业普遍反映的银根收紧,后续发展资金缺乏的情况,组织30家企业60余人次参加市“2008年拟上市企业高管申报培训班”、“企业赴港上市研讨会”、“企业赴美国IPO上市研讨会”等活动,对拟上市企业,及时跟踪,帮助解决上市推进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积极挖掘拟上市后备企业资源。今年以来,与科技局共同排出了10家近期拟上市企业培育计划、20家中期拟上市企业培育计划、50家远期拟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对有意向上市的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和辅导。截止年底,共调研走访拟上市企业25家,为拟上市企业就上市条件、政策法规、上市程序等问题进行上门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少走弯路,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兴荣高科已完成向中国证监会申报并正式受理,康辉医疗、吉景金属也将完成美国、新加坡申报工作。此外,在2008年常州企业成长与创新资本合作洽谈会上,共组织了有则科技、八益电缆、河海水环境等45家拟在近、中、远期上市的企业与江苏高投、深圳创新投、北极光创投、韩国KTB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创业投资企业的代表以及常州市100多家股权融资企业的代表洽谈。其次,扶持民营经济稳步发展,积极争取有关政策,组织向上申报了技术改造、能效电厂、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等7个国家、省扶持民营经济项目,并共为66家企业办理了技术改造备案、核准。再次,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做好技术中心申报工作,推荐星宇车灯申报省级技术中心,并已通过省经贸委认定,星海电子、银河电器、丰盛光电等10家企业申报市级企业中心,也已有8家获市经贸委认定。
二是各方合力推进,化工整治成效明显。根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基本要求,年内须再关闭化工生产企业44家,为了确保目标的完成,根据省化治办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要求,对全区化工企业逐个进行再排查,抓紧落实关闭名单、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明确关闭理由、关闭形式、关闭标志,并会同区环保分局、安监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既无环保审批手续,也未经环保验收,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16家化工生产企业和生产装置未定期评价。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未经审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9家化工生产企业,及时出具了公函和和责令整改指令书形式的法律文书,并结合各镇、街道排定的拟关闭企业名单,形成统一意见后提交区工商局,依法给予暂缓年检,为加快进入法定关闭程序,进一步落实关闭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截止年底,已落实关、停、并、转企业45家,关闭验收工作也正顺利展开,务求做到关死关实,防止死灰复燃。
三是调整企业结构,大力提倡循环经济。根据市统一部署,天合光能、龙宇颜料、旺达纸业等十五家企业列入了市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大部分企业已成立了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并已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的前期工作,预计将于11月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同时,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节能、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节约能源的意识。在3月份淘汰高耗能设备专项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政策的引导示范作用,组织常州亚邦化学有限公司向国家发改委申报“2008年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并组织华润聚酯、兴昌盛合金等企业申报2008年度江苏省能效电厂项目,完成了对亚邦化学、东昊化工、安德利聚酯等8家企业能源审计,并将组织对龙宇颜料等10家企业开展节能监测工作,同时,对新港热电、沈氏化工等8家企业的9个循环经济项目进行重点跟踪,推动这些项目尽快实施,为全区节能降耗工作作出贡献。
三、 加快服务业发展,实现市场繁荣
全年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 78.5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0亿元,增长25%。
一是强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经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软件园A幢正式交付使用,三菱4S店、道奇4S店等建成开业;粮食库搬迁工程、世贸香槟湖苑、软件园B幢、浩源大厦、龙成钢材市场、国际塑化城物流中心、长江塑化市场二期、龙汤温泉、龙城旅游休闲区改扩建、江南大饭店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进展顺利;综合物流园区、月星国际MALL、丽晶国际商务、新世界商业广场等项目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二是行业管理日益规范。首先,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一方面,继续加强猪屠宰定点场点日报工作,研究并制定了《新北区2008年生猪屠宰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布置落实生猪屠宰整治工作,区、镇联合行动,进一步加强对私屠乱宰、注水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另一方面,根据省整规办下发了《关于清查受污染鹿路奶粉保障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的紧急通知》(苏整规办[2008]4号)和《关于清查受污染蒙牛奶粉、牛奶的紧急通知》(苏整规办[2008]5号)的精神,向超市负责人宣传有关文件精神,并积极组织检查。另外,切实做好旅游行业管理和安全督查工作,与区财政部门一起采取上门和电话沟通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区内12家旅游企业完成了“全市旅游财政绩效评价”网上相关数据和500多份“常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卷调查”的填报工作。认真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落实“常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工作方案”工作要求,配合市、区两级安委会“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工作,成立了“新北区旅游行业及专业市场、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督查工作小组,重点对19家相关企业进行了检查,并将整改要求和意见反馈给企业,要求限期整改,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防范意识。
四、 强化部门创优,提升服务效能
第一,加强课题调研。围绕事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进行调研,重点深入研究战略布局、战略任务、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提出符合全区实际的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全年完成了《高新区(新北区)创业投资建立思考》和《高新区(新北区)重点项目实施机制的探讨与研究》等课题的调查研究。此外,根据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高、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在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摸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2008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指导年度投资工作。通过对建筑面积5000平方以上大型商业网点、农村旅游工作、6家高新区内商务楼及6家专业市场经营情况的调研,完成了“高新区(新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的调研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了我区未来三年的服务业发展纲要,明确了发展目标、发展思路,落实了发展重点。
第二,加强物价管理。首先,围绕“机关作风提高年”这一主题,加强涉企收费管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价格服务进企业”活动为契机,深入企业开展价格政策法规宣传、公示涉企收费项目、标准。全年,组织了2次专项督查,重点检查涉企收费单位在落实各项收费减免政策和 “一卡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加强涉企价格管理,并加强收费许可证管理,完成了全区2007年度182个收费单位的收费年审、统计、汇总及分析工作,全区收费总金额为5.38亿元,共收取年检费22.67万元,年审率100%。对照政策减免规费3000万,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其次,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突出“稳价格、安民生、保改革、促发展”的年度工作重点,特别是关注涉农物资、房地产、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的重点行业价格监管,积极开展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专项检查,全年共出动166人次,对区21个综合市场的收费公示、明码标价、市场供应情况进行了检查。第三,扎实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建立全区价格监督服务网络,按照“六有标准”设立了9个价格监督服务站,明确了站长,按照“义务、自愿”的原则,在136个行政村、31个社区聘请182名义务价格监督员,在企业聘请了价格联络员,在10家重点大中型企业设立价格监督点,聘请了10名价格联络员,按照“三个统一”要求,健全了各项基础制度。
第三,创新统计服务。今年以来,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及时制定并下发了《2008年常州市新北区统计工作要点》,明确2008年区统计工作总体要求,强力落实工作举措,加强统计管理,健全统计网络,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圆满完成各项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工作,包括与区农工办联合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快速调查,共调查登记贫困农户1532户、人口3536人,以及城镇居民能耗调查,对抽中的河海街道共94幢居民住宅楼、3500多户住户进行了上门调查,并完成了对405户调查户的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以及涉及500户农村调查户的农村住户家庭收入与支出调查工作,此外,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也已经完成了基础摸底。二是充分准备第二次经济普查。区经普办与宣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作为普查前期宣传,以制定经济普查考核办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经普工作情况周报制度等推动工作开展,截至年底,清查摸底工作基本完成,已进入普查员自查、互查阶段。三是继续做好统计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针对全区经济发展趋势、变化特点,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每月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企业发展等情况,及时监测区、镇(街道)及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时调整修订了《统计月报》内容,使其指标体系更加完善,信息内容更加全面,立足月度信息资料快、准、全,第一时间发布月度资料,满足了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月度经济运行情况的要求。
第四,办理好提案议案。由经发局主办的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共12件,其中包括市人大建议和市政协提案各1件,区人大代表建议6件、区政协委员提案4件;另外协办的议案、提案2件。经过积极主动地在第一时间与人大、政协代表联系交流,认真扎实地开展办理工作,《关于尽快搬迁常隆公司(农药厂)的议案》、《请加快对小黄山规划和发展定位》等12件主办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2件协办提案、议案均已办结,并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