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无障碍浏览
智能问答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新
视界
新
公开
新
服务
新
互动
新
数据
信息名称:
区农业局2010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12249/2010-00039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动态信息
农业农村局:
工作总结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农业局
产生日期:
2010-12-28
发布日期:
2010-12-29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总结2010年全区三农工作
区农业局201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深入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改进作风促发展”的活动,以“常州我最优”项目为抓手,坚持统筹兼顾,为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
(一)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有序推进。目前1.1期工程8903亩标准良田已经建成。工程得到了部、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统筹协调与规范操作同步进行。配合区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由财政、农业、城建、国土、规划、常高新集团等职能部门组成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协调工程推进进度,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介入、第一现场调处。完善了《资金管理办法》和《非住宅拆迁办法》,“资金拨付”、“项目代建” “包干拆迁”等文件、合同,确保工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1.1期工程区签字拆迁民房1108户,签字率达到了99.99%,成为全区“速度最快、矛盾最少、执行政策最好”的拆迁项目之一。积极协调督促万顷良田工程安置房建设进度,在孟河镇规划建设富民景苑32.01万m2,在西夏墅镇规划建设香山欣园21.87万m2,目前富民一期工程进度达到80%;富民二期桩基施工结束;香山一期五层结平完成;香山二期基础施工结束,今年年底首批安置房将建成交付,所有拆迁农民均有望在明年12月前入住新居。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布局同步发展。委托常州市水利设计院编制了《新北区“万顷良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配套沟渠路林桥涵闸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目前新孟西路硬化、永胜河箱涵、中长沟顶管等园区骨干工程已全面建成;五横三纵内部道路工程、U型沟斗沟等内部水系工程进度、村基复耕进度均已达标。将“万顷良田”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委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编制了《新北区“万顷良田”产业规划》,重点发展蔬菜、鲜切花、无花果、草坪和优质稻米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时鲜蔬菜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倾力打造科技型、外向型、生态型、低碳型现代农业核心区。三是突出土地流转与招商引资同步实施。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无锡、昆山、太仓、镇江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兄弟市区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关于“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文件,切实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培训,引导工程区内12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增可耕地面积产生的收益用于社员分配,土地委托流转协议签约率达到100%。围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编制了《万顷良田招商指南》,并积极与全国知名餐饮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洽谈,良好的基础条件吸引了大娘水饺、菜根香、丰土农科、帝景植物等多个优质项目入驻园区,基本形成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知名品牌分装~餐饮企业内部消化或直供超市的产业发展链条。
(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在服从服务于工业化发展、城市化推进的前提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有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科技增产增效明显。积极实施粮油生产高产创建活动,通过优化品种布局、提升机插稻比例,实施良种配套、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粮食直补、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实现了全区粮油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区三麦面积为15.58万亩,单产300公斤,同比增0.3 % ,总产4674万公斤,同比增3.3 %;油菜面积为1.02万亩,单产133公斤,同比增2.3 %,总产135.7万公斤,同比增4.45 %;水稻面积为15.62万亩,单产616 公斤,同比增0.2 %,总产0.96亿公斤,同比减2.82 %。二是高效设施农业建设量质并举。根据省市农业项目招标指南要求,筛选优秀项目向上申报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到目前为止,我区组织申报了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产业化项目、省高效设施农业、市高效设施农业、市休闲观光、市农产品质量建设等项目57 个,已成功获得各类农业项目42个,总投资7402万元,各级财政资金补贴1972万元,其中省市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11 个,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590 万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0.85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142.2%;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48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239.4%。三是空气质量净化工程步伐明显加快。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全力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全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36台,插秧机32台,秸秆还田机60台,全年实现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28.38万亩,其中还田11.79万亩,利用16.59万亩,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86%。 春江镇、孟河镇、西夏墅镇、罗溪镇、薛家镇、新桥镇还田和综合利用率均达86%。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生产过程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加强农产品基地监管,组织企业内检员和各镇监管员培训等措施,切实强化农产品产地源头监管工作,省例行抽检初级农产品5批次73个样品,合格率为100%。同时围绕“千方百计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千方百计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标,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科学的防疫程序,基础免疫坚持常年程序免疫,加强二免与补免,确保基础免疫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落实动物及其产品的规范检疫程序,强化检疫监管措施,严肃检疫责任,全区生猪检疫率、出证率达100%,为农业增效、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农村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清水工程,以村庄沟塘清淤、河道疏浚、防洪驳岸、泵站改造为目标,切实加强防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区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到目前为止,全区累计完成土石方255.7万方,总投入资金830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面积0.3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3万亩,新建泵站3座,改造泵站8座,增加流量18个。一是继续推进村庄沟塘清淤。按照“十一五”规划和局年初计划,整村推进26个行政村498个沟塘清淤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223%;清淤土方142.8万方,占年度计划的183%。所清沟塘由所在行政村落实长效管护措施。二是提升骨干河道防汛抗旱能力。年初区下达疏(拓)浚目标16条,总长45公里。年内实际疏浚21条,春江镇的剩银河、万家河疏浚,增强了粮田的旱涝保收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罗溪镇的十里横河中段疏浚,沟通了东段和西段,整个河道的贯通,解决了周边的引排问题;孟河的永胜河拓浚,为镇区提供了一条集防洪、除涝、排水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河道。三是完成大中型排涝站和水系整治等骨干工程建设。录安洲防洪加固工程,加固洲堤3.8公里,新建东、西泵站各一座,合计流量10m3/s,新开河道并两岸石驳1.1公里。新龙河拓浚和泵站工程,总投资3980万元,新开河道2.2公里及生态护岸,新建9 m3/s泵站1座。工程的实施为高速公路和机场路之间提供了一条防洪、排涝的换水通道,提高了薛家镇区和沪宁高速公路沿线的防洪标准,有效提升了水环境。吕三河、韶山河疏浚工程提高了罗溪低洼地区和空港产业园的除涝能力;目前,全区已经形成横贯东西、南北畅通、北排长江的防洪骨干工程体系框架,防洪保障和水资源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四是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根据生态市水环境建设要求及当前水环境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规范管理,明确目标,下发《新北区河道沟塘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全区长效管护河道168条,沟塘长效管理940个,签订管理合同161份,落实管护人员136人,统一制作管护员上岗证,工作职责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已形成城区每天督查,农区每周检查2次,检查情况每月书面通报各镇(街道)水利站的督查制度。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全区水环境效果明显好转,基本做到河面清洁无影响水生态的植物、无漂浮物、无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河坡整洁无生产生活垃圾、无乱建乱堆、无乱种乱垦;河道畅通无障碍物、无阻水高杆作物、无乱取乱填。五是彻底消除险工隐患,确保安全度汛。对重点防汛工程尤其是圩区、涵闸、泵站、重点险工隐患,落实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重点险工和在建重点水利工程落实度汛应急措施,确保指挥畅通,措施到位。同时充实完善了《常州市新北区防汛防旱预案》,积极储备防汛物资,建立应急抢险队伍联系制度,经努力,今年实现了安全度汛目标。
(四)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着眼新农村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化政策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一是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年举办合作社培训班两期,培训250人次。以合作社名录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全区共有30家合作社列入省市合作社名录。按照“一品一社”的要求,依托本区特色农业和主导产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新增社员1261人。以西夏墅草坪种植为纽带,成立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联社现有基地面积3800亩,带动农户168户,带动面积5000亩。以农业项目为纽带,组建多种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农民就业、收益和生活保障、资本经营等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特别是结合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在项目区内以村为单位成立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区新增农地股份合作社13家,入社农户新增4187户,新增入股面积20843亩。二是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积极提升村庄环境管护整体水平,下发了《新北区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落实区级2010年长效管理经费133万元。实行保洁人员“定人、定任务、定标准”的责任制,落实专职管护人员343人,做到整治一个、建成一个、巩固一个。同时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程,提升农村空气净化质量。三是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及时总结推广薛家镇中巷村通过发展物业经济、罗溪镇鸦雀村通过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等途径增加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引导孟河镇、西夏墅镇等12个行政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增收。积极组织失地农民就业招聘活动,累计已转移劳动力2016人,实现劳动力创业就业增收。积极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政策,提高失地农民政策性收入水平。组织开展人均耕地0.1-0.5亩的集体经济组织基本状况调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政策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