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局围绕全区工作重点,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契机,紧扣产业创新力提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产学研合作拓展、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主线,推进全区科技创新工作。
一、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积极与上级科技部门联系沟通,多次赴京向科技部汇报争取,最终于5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作为创新型科技园区办公室所在部门,我局积极开展工作,牵头制定组织、考核、统计等相关工作方案,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有效推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光伏、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四个园区被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省级科技产业园。
二、夯实主体,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突出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根据高新区二主(现代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四新(光伏、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二特(孟河汽摩配、西夏墅刀工具)产业集群特点,重点围绕创新型园区建设,精心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科技项目。同时,在区科技发展计划中首次设立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创新型园区平台项目,光伏、生物医药等创新型园区项目支持力度明显高于工业项目平均支持力度。
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年初确立了创建“常州我最优”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全市第一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精心组织、细化服务,制作高企申报范式、规范申报工作流程;积极开展专利潜力企业走访,挖掘合格的高企申报对象;深入走访街镇、园区和孵化器等地进行政策宣讲与申报组织;与税务、财政、经发、外经等部门联动,推动相关政策落实。
三、量质并举,努力推进知识产权纲要实施
1.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促进专利量增质优。在我区专利申请累计数超5000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对发明专利的考核目标(至2015年,园区每万名从业人员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件以上),修订出台《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加大了对发明专利的奖励力度,鼓励高新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发明创造,提升我区知识产权质量。
2.积极服务企业,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围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主题活动,邀请省知识产权局领导为区内200多家企业负责人作“当前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主要任务”的主题报告。选定300家有研发活动的“零专利”企业,作为“区专利创造潜力企业”,进行宣传、走访和现场服务,拓展专利创造源头企业范围。依托街镇、园区、协会等平台,结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企业专利墙制作等工作,就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保护知识产权等为企业提供服务。
3.围绕园区建设,组织战略课题研究。形成了《常州高新区国家创新型园区知识产权战略分析报告》,对光伏、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的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特点、四大园区现状与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初步理出了四大园区的知识产权现状、代表企业与工作重点等,为2011年创新型园区知识产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2010年,共组织30名知识产权条线工作人员和企业工作人员,参加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组织20名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参加专利代理人考前培训,充实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力量。同时积极引进中介机构。目前,有6家以上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活跃在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四、完善机制,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工作
1.强化区镇(街道)、园区联动机制。围绕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联合街镇、园区开展产学研工作。积极配合市“5.18”科技经贸洽谈会,组织西夏墅硬质合金新材料及新型刀具的开发与合作洽谈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常州高新区孵化器推介交流会、世博常州行动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等专题活动。组织区内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人才、项目等多方位对接。
2.梳理高水平优质创新资源。按照创意、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等四大新兴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分类,编印完成了《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引》和《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相关院士索引》,对全国现有的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68位院士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把国内最优质的创新技术资源推荐给园区和企业,提供信息支撑。
五、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孵化体系建设
1.积极完善科技孵化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晶工业园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工作,并于12月份成功获得科技部认定。指导和帮助方圆制药常州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常工院孵化器规划设计、西夏墅工具孵化器规划布局、华冠孵化器企业引进和运行管理、粤海工业园加速器建设等。初步形成了以创业中心综合孵化器为龙头,创意、生物医药等7家专业孵化器为特色的孵化器体系。
2.认真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引进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多属于光伏、创意、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有20家留学生企业被列入区重点服务企业名单。全年为区内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企业落实专项资助3306万元。
3.认真做好创业孵化服务工作。积极组织中心内企业参加常州市海归投融资担保对接洽谈会、2010常州企业成长与创新资本合作洽谈会、常州高新区孵化器推介交流会等投融资活动。组织企业与中孵基金、上海国鸣投资、上海天亿投资、三江资本等多家投资公司以及民企和个人投资者进行广泛联系。继续实施创业导师计划,发展壮大导师队伍。全年邀请专家教授、民营企业家、工商、税务、会计事务所等为创业企业开展咨询活动超过25场次。实施助推车间计划。会同三晶工业园协助瑞择电子筹建光机电一体化产品试制中心,并将该中心作为公共技术平台,为其它创业企业服务。
六、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建设
1. 以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培育科技服务业为目标,推进常州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建设。联盟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牵头组建单位,吸引了包括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资源服务、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管理服务以及综合服务等7大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盟。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审批中心设立服务窗口,扩大联盟影响、便利企业服务。遵循“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设立“专项服务联络员”,开展点对点服务对接。制定《常州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章程》,规范联盟运作。
2.加强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新增G&D Integrated、常州德宝国际物流公司等科技中介服务单位20家;组织开展“企业合同风险与防范”、“企业如何预防民事诉讼风险及救济办法及公司、企业员工犯罪预防”等热点问题的法律培训3场,参加企业100余家;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及高企申报,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市场、管理、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多种形式的服务500余次。
七、提升素质,推动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
2010年,通过向省科协提交创建申请报告和2011-2015年新北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报告,正式启动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了创建单位联络员工作制度,及时沟通创建情况,为创建验收早作准备。组织开展了第九届科普宣传周和科普日活动。组织区第三届“青少年科技节”——小学生国际数棋比赛、武汉、金寨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区级中小学“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组织开展镇、街道换届准备工作。完成市科普教育基地考评和确认工作,中华恐龙园、罗溪镇科协优质葡萄基地、市少儿自然博物馆三家基地被评为2010年度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三新园艺、寒英葡萄园成为市首批科普惠农服务站、三新园艺祁志平被评为科协科普惠农服务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明确普法任务。为了使全系统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青少年科技节等契机,采取开设法制讲座、科普活动、办宣传专栏、制作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向全社会进行宣传。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局网站、简报等的作用,将普法宣传向全社会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