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一水二气三创建”,积极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管理,严格执法,搞好服务,全力推进我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和明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以全市环保在行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区域环境整治
1、积极推进江边化工区综合整治。在去年的基础上,我局全力督促企业开展“一厂一策”治理整改,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整治方案审查和指导,督促企业加快进度,并及时组织复查验收,截至年底化工区80家生产企业已基本完成验收。10月份始,我局根据王市长批示要求再次组织对化工区生产企业进行“回头看”检查,对整改后出现反弹现象的企业进一步提出整改要求,目前新区江边化工园区污水厂废气收集处理改造已初步完成,区江边污水处理厂等污泥全部实施了规范化处置。
2、集中力量实施江边化工区、龙虎塘区域废气专项整治。为对污染企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及结合随着天气转暖,废气污染有可能反弹的季节特点,在5月份我局配合市环境监察支队对化工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时时查”,每天24小时不间断对化工区内重点企业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巡查及调处信访问题,对发现问题的7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整改通知;7月份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检查,对36家涉及危废产生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3家有问题企业进行立案处理。此外,由于化工企业废气排放随机性大,给及时捕捉和监测带来很大难度,为此我局积极配合市环保局、协调春江镇等有关部门在滨江化工园区建设首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对园区内2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开展连续在线监测,及时反映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在浓度超标时发出报警,同时提供污染物来源信息,为后续查处污染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3、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推进水源地整治。根据苏环办(2009)13号文件精神,我局全面排查了饮用水源地隐患,进一步细化整改工作。我局已对二级保护区的常恒金属制品厂排污口进行了封堵,原老生产车间已贴封条,并责令该厂将该车间迁移出保护区;我局还对长江村因铁本项目遗留问题造成的7家线路板生产企业报请政府建议政策性拆迁或关闭。此外我局还积极协调海事、供电等部门,对一级保护区内停靠的杂船进行清理,目前已完成迁移选址工作,待供电部门完成接电,海事部门将督促杂船迁出保护区。
4、进一步做好提标工程和清水工程。一是全面实施“提标工程”。按照市统一部署,根据国家新的《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电镀行业提标限期治理整治验收,并按期完成。同时还督促3家医药企业完成了提标改造,对5家限期治理单位进行了验收。二是积极推动“清水工程”。在巩固去年清水工程的整治成果上,今年按照要求对老藻江河西支沿岸的10家企业实施了雨污分流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对新孟河、德胜河、藻江河沿岸的7家企业实施了雨污分流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对五奎桥河实施了清淤及截污;老藻江河沿岸的2家单位也完成了排污口整治工作;制定并实施了柴支浜南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二)强化建设项目管理,积极推进区域减排和排污权交易
1、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本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理念,寓监管执法于优质服务中,我局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为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下发了《区环保分局关于服务重点企业实施措施的通知》(常新环[2009]7号),出台了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机制等三项服务举措。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法与服务并重的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主动性,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二是提高服务效率。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倡导当日事当日结,坚持能快则快,主动缩短工作时限,实现工作高速高效;三是拓宽服务形式。实现由传统的窗口服务向全程服务、全面服务转变。利用专业知识,组织企业进行环保法规及治污设施使用管理的业务培训,指导超标排污企业实施达标改造,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为企业升级改造、清洁生产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截止2009年12月底完成环评审批500个(其中登记表285个,报告表199个,报告书16个)、核准试生产79个、竣工验收200个,退批、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25个,进行现场监察387项(次),完成迎接模范城市复查建设项目台账资料1118份。在为天合光能、华润包装、小松常林、常林股份、中国物流等一批重点项目提供环保服务的同时,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对违反“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依法查处,截止12月底共对14个违反“三同时”制度的项目立案查处,2个违反“环评”制度的项目调查处理。
2、多措并举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一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我局积极配合区政府开展了对华达化工(龙虎塘厂区)、常宇化工、飞达助剂、明毅纺织生产线的整体拆迁,基本解决了困扰龙虎塘地区多年的废气扰民问题,同时我局还配合区政府推动重组了江边化工区中港化工、红太阳药业,据统计今年累计完成173家小型化工生产企业的专项整治。二是全面实施污染物提标工程。在往年完成化工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提标工程、长江流域一级达标提升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印染、制药、电镀行业水污染物提标工程,目前已经完成西源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污水提标工程、19家电镀企业的提标工程和3家制药企业的提标工程,水污染物提标工程完成率100%;同步推进广达热电、长江热能、新港热电等三个热电企业循环流化床炉外湿法脱硫工程,其中广达热电、长江热能、新港热电炉外脱硫工程均已经投入运行,炉外脱硫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多种措施合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在积极实施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的同时,我局还通过实施11家重点污染源强制性清洁生产。完成COD减排项目15个(其中结构减排项目11个,工程减排项目4个),计划削减COD403吨。
3、积极探索区域补偿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工作。一是根据《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市局完成常州市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分摊意见的四次征求意见,分摊比例由最初的25%下降为17%。二是根据《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细则》,积极稳妥组织排污权有偿分配,完成44家试点单位排污权有偿分配,截止12月底完成排污权有偿使用费294万余元。三是组织完成11家化工、印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四是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完成西夏墅镇水塔口村试点工程,配合市环保科技推广中心完成1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的选址。五是会同财政、经发等部门积极组织区内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项目申报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促进环保工作。六是我局还积极开展工业园区市级环境保护等级评定工作,通过努力,高新区获得最高等级绿色园区。
(三)严格执法,强化监管,环境污染整治不断深入
1、强化环境日常监管。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强化了日常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了日常环境监管的制度化。明确对国控省控污染源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对其他污染源也提出了检查频次的要求。在检查方式上,采取了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工作日与节假日相结合的办法。全年对我区重点污染源,共进行现场监理2791厂(次),其中夜间和节假日达630厂次,至12月底责令146家单位限期整改;对27家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对2家未履行的企业申请了法院强制执行。同时我局还重新修订了“常州市环境保护局新北分局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试行)”等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的行为。
2、加强环境信访查处工作。我局严格树立环境信访无小事的观念,对群众反映的信访案件进行快速、及时、规范办理。共受理1206件环境信访举报进行调处,同比下降7.3%,结案率98.7%。完成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议案的答复,及时调处了上级转办的重要信访。我局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受理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健全了相应配套制度,完善了资料台账整理。同时在汛期和小秧落谷来临之际,我局还下发了《关于要求加强汛期水污染事故防范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对区内主要河道的巡查,有效地防范了汛期水污染事故的发生。针对秸秆焚烧工作,专门分解落实了秸秆禁烧任务,同时强化现场执法检查,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焚烧秸秆行为。
3、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根据省、市关于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的要求,我局积极开展各项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其中主要对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开展了环境安全专项检查。针对从事电镀、金属制品生产,涉及镍、铬等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我局进行了逐一排查,完善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应急机构、应急设施建设,规范其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转移处置和综合利用。
(四)加强协调,努力推进“环保在行动”其他各项重点工程
1、加强日常督查考核。全市环保大会召开后,我局立即将我区“环保在行动”目标任务书中的21项目标50个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镇(街道),并报区政府以《新北区2009年度目标任务》以及区政府专门文件的形式下发。同时我局紧紧围绕今年的重点“一水、二气、三创建”的工作进行推进,在西夏墅召开了由区委戴书记参加的“新孟河、德胜河环境整治推进会”,起草并报区政府批准下发了《新北区2009年环保在行动督查工作方案》和新北区《2009年环保在行动考核评分细则》,定期对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可达性进行分析,每月会同督查组其他成员对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推进、督查和考核评分,并在区政府召开的点评会上通报情况。
2、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在市公布“我市主要河流水质及变化情况分析”后及时会同开发、监察部门对我区小康断面、区域补偿断面和科考断面的水质进行分析;我局会同农林、城建和相关镇、街道起草并报区政府下发了新北区《小流域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了《新北区主要河道河长手册》,以进一步推进我区水环境整治工作。
3、对禁燃区逐一调查。根据市统一安排,对2010年拟扩建的“禁燃区”内的锅炉、窑炉和2007年以来已建成的“禁燃区” 内的懒汉炉进行了调查摸底,在调查范围内未发现懒汉炉。同时我局还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依托长江热能和盛源热能在罗溪、西夏墅镇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镇试点和在全区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
(五)其他工作
1、编制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我局以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契机,大力实施普查成果的开发与应用,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报告通过市组织的污染源普查验收,并编制了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切实将普查成果与环保工作相融合,将普查成果与环境决策、污染减排、环境监管相结合,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主动服务科学发展。
2、完善危险废物监管等环境监控管理。截止12月底我局共审核发放排污许可证147份,对22家跨区域转移危险废物企业、4家危险废物进口企业的申请进行了预审。对6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延期的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出具了初审意见。对10家重点服务企业的危险废物处置,邀请市固废中心进行了现场服务。我局还对16家申领辐射许可证单位进行了预审。配合市督促5家放射源使用单位安装了在线监控仪,配合省、市对23家涉源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配合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废旧金属熔炼企业辐射安全工作调查。对全区16家医疗单位的射线装置进行了日常监管。
3、加强排污申报工作。今年我局对336家企业实施了排污申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处理;同时在今年企业生产形势普遍不好的情况下,加大了依法征收排污费的力度,全年共完成排污收费1109余万元,并已全部进入财政专户。
4、开展监控中心建设。按照省环保厅《关于编制太湖流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新(改)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根据环保部《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规范(暂行)》三级标准要求,于完成了《新北区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建设方案》的编制,并报市环保局、省厅,预计将于明年3月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5、强化环保宣传氛围。一是进一步提高区内排污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工作,于11月联合区党校举办首期重点排污企业法人代表环保知识培训班。二是分行业、分区域,组织重点污染企业环保负责人参观同行业治理技术比较先进、污染物稳定达标的单位,召开现场座谈会,交流治理经验和体会,提高治理水平。例如,组织南江医药有限公司等5家提标限期治理且未完成验收的企业赴江边学习整改经验。三是编印“让环保走进生活”、“节能减排小知识”、“环保知识读本”等环保宣传资料进行现场宣传。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宣传氛围。
6、加强行风建设,优化服务质量。一是加强行风廉政教育。在年初的全局工作会议上,与每位同志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针对行风民主测评中提出的问题,逐条提出整改措施,定期进行督查。另外还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环保工作的意见,针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