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的攻坚克难年,我们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有效集聚为重点,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园区建设工程
继续推动四个专题园区在园区形态建设、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引进、产业链招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完善园区形态建设。二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创意基地的卡龙动画后期二维无纸动画平台、中科院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天合光能建设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建设,支持生物园建设中以生物技术转移中心、四川大学重点实验室技术合作平台建设。三是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力争引进创新创业人才35名。
(二)创新企业壮大工程
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试点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培育400家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宣传与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与科技项目扶持等科技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各类科技活动,走创新之路。二是以“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意产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海归创业企业”四类企业为重点,择优培育苏晶、天禄光电等1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在认定的高企中,引导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效果显著、管理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争创国家、省创新型企业,促使天合光能、千红生化等30家创新型企业成为产业的龙头与园区的品牌代表。四是深入镇、街道、园区调研,掌握研发与产业化、创新创业载体、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等项目信息,完善项目储备库。
(三)创新载体提升工程
一是建立多级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共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整体引进、政府扶持、多方共建等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机构。重点围绕光伏、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等领域,加快推进常州千红国际生物医药创新药物研究院、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中心等重点研发机构建设。
二是重点推进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引进不同投资主体参与创业孵化加速载体建设,加快生物医药孵化器二期建设,加快实施医疗器械孵化器的建设,扩大光伏孵化器的孵化能力,推进中以孵化器建设,加快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设。继续推行创业导师制度。建设包括孵化器信息管理系统、在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创业导师专家数据库、科技资源共享数据库和技术经营人才库等的专业孵化支撑网络。充分发挥孵化器联盟的作用,促进各孵化器和创业者在创业活动、科技开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
三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一流的科技服务,是吸引和集聚一流科技人才,催生一流科技成果的重要条件。2012年重点与ITS等国际检测机构开展合作,搭建功能完备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引导科技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设备在集聚区集聚并形成共享,使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以高企协会(纳税人之家)为平台,全年组织科技政策培训会、技术交流研讨会、科技企业沙龙8次以上;以生物医药技术联盟为运作主体,构建产业专业细分的产业技术创新子联盟;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机构奖励机制,发挥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引导、组织作用,提高提高联盟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效益。
积极配合、参与区金融办、常高新、创业中心等构建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利用省、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进行银企对接,定期举办创业投资项目对接活动。对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宣传“新三板”政策。全力推动拨改投(贷)工作,积极为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阶段提供短期直接融资。
(四)产学研合作深化工程
一是突出产业方向的专题合作。继续围绕高新区“两主四新两特”的产业方向,定向组织,专题对接,主动与国内顶级的科研团队合作。
二是加强重点机构的工作。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已有良好合作基础的高校院所的紧密联系,拓展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纺织科学院等一批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力争每个园区与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达成合作,企业院士工作站覆盖到每个园区的骨干企业。以联想学院江苏分院的工作推动为契机,深化与中科院及联想投资的合作。
三是发挥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荐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申报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项目,补助区内企业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开展合作研发,重点突出对以色列的合作。
四是发展服务载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有条件的载体建立专业性的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桥梁作用。
(五)创新成果保护与惠民工程
一是继续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我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尽快培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四大园区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集群。同时,开展产业知识产权预警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园区率先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方向,规避知识产权纠纷。
二是坚持服务民生。把科技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一方面促进科技强农,支持在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的企业研发,实施“基于物联网的设施作物生产信息全程监测及其智能调控数字化系统应用示范”等项目,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科技惠民,实施民生科技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新北化工园区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示范工程”、“城市分布式浅表热能(多能互补)系统应用示范”等示范项目,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逐步实现低碳发展。
三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在四类重点科普教育人群中,认真组织科普周、科普日宣传活动和区级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二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科普宣传与科技招商的有机结合,推进佳讯光伏科普馆建设;围绕“农转居”人群的知识普及和文化生活的丰富,进一步推进社区科普设施建设。继续培育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三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围绕高产技术普及,加强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