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二○一○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工商所、机关科室、经检大队及培训中心:
现将分局《二○一○年度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部门)认真组织学习。
附件:新北分局二○一○年度工作总结
二○一○年二月十六日
附件:
新北分局二○一○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市局“服务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为依托,以“学习先进找差距、改进作风促发展”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提升作风强效能,创优服务促发展”服务竞赛活动,扎实推进“登记助企、品牌提升、融资解困、放心消费、创业援助和勤政廉政”六大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1日)
1.办理内资企业开业登记2465户,比去年同期增32.8%,开业新增注册资本556072万元,其中私营企业开业登记2401户,比去年同期增48.3%,私营企业开业新增注册资本4432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118.96%。办理变更登记3382户,同比增22.4%,其中增资变更523户,变更增资52.9亿元;办理注销登记154户,同比增1.3%;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34户;登记集团5家;核定内资企业名称8035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办理省名称183户;国家级名称5户。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4101户,同比增0.54%;新增注册资金27296万元,同比增43.1%。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0户,累计投资总额15.55亿美元,注册资本7.86亿美元,吸收外资6.27亿美元。
2.认真做好企业网上年检工作,应检企业11527户,已检10778户,年检率为93.5%。其中,私营企业应检10658户,已检10029户,年检率为94.1%。开展个体工商户的验照工作,参加2009年度个体工商户验照贴花户数应为16733户,已验照14136户,验照率为84.5%。
3.开展取缔无照经营行动78次,取缔无照户536户,疏导办照638户。其中,开展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参加的“五小”行业无照经营取缔行动20余次,取缔无照“五小”行业经营户156户,并每月参加长效办组织的督查。
4.办理股权出质登记50件,出质股权8.02亿元,担保主债权22.3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39件,为企业分别融资34.947亿元人民币、8121万美元。组织完成22家省级重守、150家市AAA级信用、187家A级信用企业的年审工作,新发展AAA级信用企业17家。全面落实信用分类管理,全区39个市场信用等级全部达到A级。指导企业成功创办省著名商标11件,市知名商标32件,创建省、市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各1个。
5.收到举报235件,受理投诉286件,同比增长了10%,投诉调解成功率为9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9.1万元。完成了150家市“放心消费”创建先进单位的发牌工作。
6.查处各类经济违章、违法案件95件,罚没入库393.59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案件2起,30-50万元案件2起,10-30万元案件6起。查处的案件类型主要包括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30件,无照经营案5件,违反危化品条例案3件,产品质量案件24件,商业贿赂案件2起,广告案件4起。
二、主要举措
(一)登记助企丰富内涵、拓展外延
1.“五大直通车”更快捷。全面落实《常州工商局扶持企业加快上市工作的意见》各项措施,对康辉医疗、星宇车灯、中网世纪等拟股改上市企业,从方案论证、登记准入、合规性审核等各个方面给予辅导支持;培育指导海阳控股、天禄建设等5家企业组建集团,指导设立省级名称企业183户、国家级名称企业5户,有效助推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了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园区“一月一帮扶”上门服务,为迪讯科技等30多家园区企业突破了经营发展中资金、品牌瓶颈,为赞奇科技、抗体工程、智能农业等11家企业解决了企业名称、字号使用的难题。继续主动服务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登记海外留学人才来区创业企业16家。
2.服务机制更健全。优化了重大、疑难项目服务机制。江苏龙邦钢材物流项目是我区2010年重点项目之一,分局通过派专人负责、科所联动、提前介入、全程指导,快速为该市场招商引进的146家企业办理了名称预先核准登记,为其中的125家企业办理了登记注册手续,仅龙邦钢材物流一个项目,注册资本就达6亿元。建立了创新型园区跟踪服务机制。打造“工商园区手拉手”服务品牌。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一核八园”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的决策部署,我们迅速行动,邀请四大园区有关负责人召开“工商园区手拉手——服务一核八园”联席会议,会议以纪要的形式,对工商园区协作方式、途径、工作重点等方面予以明确。5月份以来,先后对光伏、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7次走访服务。为创意产业园61家创意、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快速准入服务;为光伏产业园的多家企业提供了商标发展指导和融资服务。对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车辆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开展了企业准入前期辅导服务。
3.外资登记更优化。推出了外资登记绿色通道。快捷办理涉及外资新设项目和增加外资资本投资的各类登记。同时,针对苏南开发区利用外资增幅普遍下降的问题,分局加强了对外资出资情况的分类动态监管,全年共催缴和规范出资企业37户,涉及资本达1亿美元。
4.信息价值更显现。按季度及时梳理、汇总并向区主要领导汇报经济户口登记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对比、图表展示,向领导全面、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趋势,挖掘登记数据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特殊价值,辅助领导科学决策。2010年共向区领导呈报了4期《工商专报》,受到领导好评。积极参与高新区企业集团化发展课题调研,该项目被评为市委重点调研课题。
(二)品牌提升四力驱动、全速推进
1.凝聚协同力。先后多次邀请省、市局领导到企业现场调研指导商标工作。3月份,省政府办公厅领导还专程到我区孟河镇调研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和商标战略推进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品牌建设”工程已列入区五十项重点工程,区目标办也首次把“工商管理”工作纳入《常州市新北区2010年目标任务》,明确了各镇、街道、园区商标发展年度目标。
2.提升发现力。发现不足是改进工作的关键。上半年,分局在多次组织干部到武进工商局及横林工商分局学习商标发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商标战略课题组,对全区商标发展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了比较研究,形成了近万字的《高新区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及推进对策》,呈送区有关领导,调研报告图文并茂地反映了当前高新区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
3.凸显指引力。根据区委戴源书记指示,分局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全区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把培育五大产业确定为商标战略实施的重点方向,区政府据此印发了《常州高新区商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15年)》(常开委〔2010〕25号),规划不仅明确了高新区商标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还结合实际提出了2010-2015年商标发展的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为了使相关工作落到实处,高新区还专门成立了商标发展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激励奖惩举措,并将商标发展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道)、园区办的考核范围。分局还组织开展了“相信品牌的力量——10大品牌企业巡展”活动、印发了1500本《高新区商标品牌建设指导手册》、邀请省工商局商标处专家授课解惑、分发《企业商标管理情况调查表》,开展企业商标管理情况诊断活动。7月份,全区品牌建设工作会议隆重召开,近150家企业参加会议,营造了良好的品牌创建氛围。分局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得到省、市局领导及区委戴源书记的充分肯定。
4.增强扶持力。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现场咨询、上门服务等方式,大力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及商标管理先进理念。4月23日,会同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企业品牌创建与保护”沙龙活动;4月27日,在创意产业基地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5月19日,举办了驰名、著名商标申报企业培训班,对近20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了驰名、著名商标申报辅导,增强了广大企业的品牌意识。在省、市局领导及相关处室的关心帮助下,年内重点辅导了新材料产业的宏发纵横、丰盛光电,电子信息产业的银河电器,机械制造产业的常蒸蒸发器和常欣电子等10多家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辅导光阳轴承、千红制药、八纺机等5家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0月份,我区作为县级唯一代表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商标发展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2010年,全区新申报知名商标33只,著名商标11只,分别比去年增长15%和120%。
(三)融资解困三管齐下、铺路搭桥
2010年,分局积极依托部门职能,积极推进区金融服务创新提升工程,全年共帮助企业融资近60亿元,平均每月为企业“输血”约5亿元。其中,分局重点抓住了对园区龙头企业的“扩张、转型”融资服务和对小型科技企业的“创业、就业”融资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分局采取了以下三项服务举措:
1.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全面宣传企业融资信息。为解决长期以来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难、银行找客户难的“两难局面”,1月底,邀请市局相关领导、常州银监部门负责人和部分银行代表到常州江南五金机电城开展调研座谈。10月初,联合民生银行和孟河汽摩配行业协会,在孟河镇开展银企对接融资洽谈会。分局还在企业年检期间,向社会广泛宣传融资政策,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发放《融资服务手册》近2500本,有近百家中小企业在了解有关信息后,办理了融资手续,成功融得资金6.3亿元。
2.依托动产抵押登记职能,指导企业挖掘有形资产价值。为了让企业了解动产抵押登记流程,分局于4月份举办了动产抵押登记培训班,有30余家有融资意向的企业参加了培训。2010年,分局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39件,为企业分别融资人民币34.95亿元、美元8121万元。通过服务,天马集团、亚邦化学和东昊化工等区重点技改化工新材料项目融资均超过1亿,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5月份,分局还为天合光能办理了全省单笔融资金额最高的浮动动产抵押登记,融资金额达20亿元人民币,为光伏产业园迅速扩大产能,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工商报》、《常州日报》均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3.依托股权、商标权质押登记服务,激活无形资产潜在价值。股权、商标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长期以来其价值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为帮助企业激活无形资产价值,分局通过上门宣传,专题指导等方式,引导企业通过股权出质、商标权质押等方式开辟全新的融资渠道。2010年,分局共帮助企业办理股权出质50件,实现融资22.3亿元。此外,分局还主动和江南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沟通,就如何帮助企业开展商标权质押融资达成了合作意向,为尝试新区首例商标权质押融资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放心消费以民为本、量体裁衣
1.“维权五走进”活动别开生面。作为分局推出的一项创新工作,“维权五走进”(进商家、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景区)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区消费者的欢迎。2010年,分局牢牢抓住这一特色服务品牌,开展维权工作。3月5日“进商家”,会同区宣传部、文明办在太阳城购物中心举办了“放心消费迎省运、我承诺你监督”活动;3月9日“进社区”,会同区法院在薛家广场组织开展了诉调对接宣传活动;3月15日“进学校”,会同税务、卫生、经贸、电信、食药、综治办等部门一起走进河海大学宣传“消费与服务”,帮助在校师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为师生现场解答各种消费领域的疑问,向在校师生们介绍假冒伪劣产品的特征和辨别方法,分发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组织消费维权有奖知识竞答;7月份会同薛家顺园社区开展了暑期青少年消费维权知识竞赛;9月份在新区实验中学开展了消费维权知识培训;8月1日“进军营”,组织部队官兵就消费维权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座谈;10月份“进景区”,会同月星家居、环球恐龙城、神马汽车在省运场馆周边车站发布了省运维权主题广告;在恐龙园景区公布了维权热线。此外,分局还成立了全市首个涉外维权志愿小组,吸纳英语、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维权志愿者队伍,打造面向外籍消费者的维权平台。2010年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8500余份,接到举报235件,受理投诉28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9.1万元。
2.“红盾三保”活动敢于亮剑。分局从“保稳定、保公平、保安全”的角度,积极执法维权。特别是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力求精益求精。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更大。先后对河海街道、罗溪镇300多户食品经营户进行了《食品安全法》培训。与食品经营户的互动更频繁。搭建了食品监管飞信提示平台,每月对食品企业、批发部、200㎡以上经营户发送一条以上食品安全提示信息,并及时发送食品安全警示信息。专项整治更到位。组织开展奶制品专项检查,检查经营户382户,并促使经营奶制品的86户经营户签订了承诺书,杜绝不合格乳制品流入市场。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会同公安部门取缔传销聚集点2个,驱散传销参与人员25人。开展“强监管、促和谐、迎省运”活动,组织开展了重大节日、世博会和省运会期间的市场食品安全检查,共检查经营户2393户,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17户,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案件6件,查扣假冒伪劣食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58公斤。应急机制更有序。经过了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分局在启动应急预案方面的经验更加丰富、机制也逐步健全。4月份,对两起疑似食物中毒的投诉(4月19日薛家家乐超市面包大肠杆菌超标事件;4月27日,孟河问题韭菜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报告上级、追源调查、封存可疑食品送检、向经营者发出行政建议书等等,一系列措施及时、得当、有力。监管举措更紧贴热点。5月中旬,分局针对校园安全这一公众热点,印发了《新北分局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干部对全区幼儿园、大中小学周边的“三无食品”、黑网吧等进行综合整治,为学校师生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构筑防护网。监管手段更科学。强化了流通环节商品质量抽检和快速检测工作,对90个批次一般商品和130个批次食品的质量进行了检测。抽检商品涉及家用电器、燃气灶具、电线电缆、装饰铝材、地板、油漆涂料、石油制品等。全年共组织对12个品种743批次的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对快速检测涉嫌不合格的食品,及时送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另外,分局始终把打击假冒伪劣、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作为执法监管重点,在全年查办的95件经济违法案件中,假冒伪劣、商标侵权案件达54件,占案件总量的56.8%。通过严格执法监管,有效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组织召开了2010年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会议以及专题推进会和现场会,明确了各镇、街道区域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具体创建要求。开展了“放心消费创建竞赛活动”和全市首个“区域诚信联盟”创建活动。薛家镇、中华恐龙园等7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放心消费区域创建先进单位”,150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放心消费创建先进单位”,加大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信息汇总和交流,编制了9期放心消费简报。新北区在全市率先申报首批省级放心消费示范行政区,区政府还作为常州市唯一代表,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放心消费工作会议上交流了创建经验。
(五)创业就业援助深挖潜力、激发活力
1.挖掘工商职能在服务创业就业方面的特殊潜力。在落实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分局重点把服务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一方面,指导农民创业“从无到有”。2010年共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指导西夏墅草坪种植行业抱团经营,创办了全区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另一方面,引导优势农产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实现“从有到优”。2010年,重点指导了新北星、向阳果树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品牌建设。目前,全区已经形成18件农产品商标,56个系列的特色农产品,6个常州市名优农产品,农民参与发展新型农业、品牌农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2.激发民营经济关工委在创业就业援助方面的澎湃活力。在区关工委积极指导下,私个协会各分会发动了257家规模企业成立了关工委,基本构建起协会为点、分会连线、企业扩面的民关工委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针对在职青年、在校学生、贫困残疾青少年和部队青年官兵的“分类关爱法”,引导企业伸出援手、奉献爱心。2010年,分局及私个协会还组织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了支援玉树、舟曲灾区捐款公益活动。区私个协会关工委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认可,在6月3日全市民关工委工作推进会上,区私个协会民关工委专门介绍了服务援助青少年的经验做法。
3.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在创业就业援助方面发挥效力。一是依托协会活动加强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大力宣传并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二是搭建企业家交流互动平台,定期组织协会企业开展“企业家沙龙活动”,先后组织会员企业赴上海、浙江考察,参加全国商标节、广告节,帮助企业家依托协会平台广交朋友、拓展视野、把握商机,提升创业能力和影响力。2010年,协会开办了SYB和IYB培训班,共有近400名企业主参加了培训;协会还邀请35家企业参加了大型招聘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506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近百人。组织23位有志创业者参加了“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报名,组织16家企业参加银企对接会议、发动辅导257家私营企业、2家市场组建了民营企业关工委。
(六)勤政廉政持续深入、扎实有效
1.扎实开展“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活动。2010年,分局在全局上下开展了“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活动,进一步强化进取意识、提振精神状态、畅通执行渠道,大力营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分局要求各单位(部门)紧紧围绕自身工作不足,在全市系统确定学习、赶超目标,形成了“1+15”的学先进框架,即把武进局三名商标发展服务工作作为全局上下共同学习的项目,在这个核心项目之外,各科室、各工商所也各自明确了一个确实能改进作风、提升执行力或者攻克难题的关键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分局排查整改各类问题21个,发现各类履职风险近40个。制度建设方面,对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新总结形成制度规范5个。工作流程规范方面,拟定了《新北分局岗位履职手册》,一个涵盖工商工作各关键岗位的履职规范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依法行政方面,分局的集中办案模式取得了示范性成果、在全国工商系统首创360°说理式执法体系,这些经验做法都被工商总局网站刊载交流。有关文件被全市工商系统转发推广,360°说理式执法这一创新举措还得到市法制办、政法委认可,获得全市“政法工作创新创优二等奖”,全市说理式执法工作现场会也在分局成功召开。优化服务方面,围绕和工商有关的区“五十项重点工程”,创新推出了《新北工商分局服务企业发展15条举措》,印发了《新北分局“提升作风强效能,创优服务促发展”主题活动方案》,确保了全局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
2.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行岗位风险管理。编制、审定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印制了《岗位风险防范卡》,让干部随身携带。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录像,向干部发送廉政短信等。二是量化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效能监督。将上级的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到每个条线、每个岗位,使大家明确工作任务,避免推诿搪塞。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定期发布督查结果。三是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观看了工商预防职务犯罪情景剧,与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不定期开展工作督办督查,把纪检监察工作从督查廉政向督查勤政延伸。
3.积极开展勤政廉洁读书活动。一是分局班子成员带头学习。设立完善了分局阅览室,每月统一购置几本好书,以“局长室荐书”的方式向干部推荐。按月开展荐书活动,向干部推荐各类书籍50本,充实各类图书近300本。二是积极探索“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促进干部学习的量化、细化、常规化和系统化。以工商沙龙为平台,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全年共有23篇调研文章在各类刊物发表。分局还代表常州工商系统参加了“江浙沪工商论坛”、全省调研成果交流,全年参加省级会议交流共6次。年底开展了第二届“啄木鸟杯”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涉及6类岗位90%以上的干部。三是开展以“忠诚、勤廉、效能、和谐”为主题的“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讨论活动,通过动员、征文、论坛、沙龙和演讲等多种形式引导干部畅所欲言,有效营造“风正心齐、蓬勃向上”的干事氛围。
4.大力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组织干部积极参加省、市局的各项竞赛,和92138部队开展“迎省运贺新春”联欢活动,组织女干部开展妇女节活动、组织青年党团员参观革命纪念馆,组织退休干部欢度春节、重阳节,推出向困难党员干部送温暖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实现了整个团队的凝心聚力。
5.强化2+1班子建设。拓展了与干部的沟通渠道,建立了直接领导与干部定期沟通机制及分局领导和一般干部的随机沟通机制。通过平时接触、谈心,发现干部的闪光点,借助沟通来了解干部心态,及时修正干部的思想偏差。一年来,分局班子成员先后到基层调研30多次,和50余名干部进行了沟通交流,占分局基层干部总数的65%。
通过努力,分局机关作风全面提升,干部素质明显增强,全年未发生一起不廉洁行为。在高新区年度行风评议中,新区分局再次名列前茅。分局先后获得区机关作风建设优秀奖,目标管理服务奖、“常州我最优”创新奖,并被评为全市工商系统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