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对未来五年的外经贸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经贸工作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晴雨表”,要做好外经贸工作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走势,认真冷静地分析面临的各类机遇和挑战,我们才能准备把握时机,取得更大的成绩。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一方面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粮食、原油、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存在很大变数;另一方面在美元贬值和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从反倾销、知识产权等向产品质量、气候环境、反补贴等新领域扩展。另外,投资保护也不断增多,美、欧等经济体都对一些领域进行了投资限制。
从国内看: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中央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节能减排力度加大,进一步紧缩银根地根,环保要求有增无减等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政策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短期内多种因素形成的投资、运营成本逐步提升,对外资进入、外企经营、外贸出口将产生多方面影响。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为抢占“十二五”发展优势,新一轮利用外资和招商引资的竞争已全面展开。往年不如我们的镇江经济开发区等地正在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法,提高招商水平,构筑承接外来投资的高位平台。他们通过营造自己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外来投资,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甚至实现了快速崛起。在这一轮招商引资竞争中,如果我们不能赢得更多的投资、更多的项目,那么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的开放型经济格局里,我区经济发展对投资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差距将越来越大。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利用外资对于解决我区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第一要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外经贸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采取超常的工作措施,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一、拿出“顺”的思路抓运行,完善体制机制
理顺体制机制,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区委、区政府明确成立招商七局和八局,分别对应生物医药产业和创意产业,我们将遵照区政府意见,配备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开拓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干部,全局综合平衡、选拔抽调一批有实战经验的招商人员充实到这两个局,形成具有突出语言优势的欧美、日韩两个语言局和城市产业、光伏、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创意六个产业局优势互补的体制。同时,2010年,我局为了理顺内部管理,相继建立了七项工作机制,运行一年来,有力地促进了内部平滑运转、全区形成合力。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现,许多机制还有不够完善、尚需改进的地方。因此,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本着突出产业、消除内耗、加强沟通、合力推进的原则,继续修改、完善已经建立的各项运行机制,并重点抓制度的执行力,使其发挥巨大作用。
二、拿出“强”的措施抓队伍,增强团队凝聚
2011年,我局将通过“三个强化”,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整体水平。一是强化目标考核管理。我们将对照全年利用外资目标,对各招商局、各部门科学量化指标、分解下达,明确考核内容、认定程序和标准。健全领导分级负责机制。商务局领导对全区外资指标负总责,各招商局负责人对本部门外资指标负全责,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细化考核方案,将压力传递到每个处室和个人。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优秀骨干招商人员可获得优先身份置换或提拔的机会,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末位清退机制,确保招商队伍勇于争先、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招商业务培训。我们将定期邀请产业专家库中的各类产业专家、学者作产业发展趋势解读,增强招商人员的产业招商能力;邀请相关审批部门作最新政策讲解,以利于加快项目报批进程;组织招商人员到大学进行封闭式学习,系统培训外经贸综合业务知识。三是强化内部多层次交流。我局目前人多、部门多、出差多,人员之间交流机会少,沟通机会少。新的一年我们将通过集中组织参观考察先进开发区、民主生活会、集中培训、各类文体活动等方式,加强内部交流,增进感情,塑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三、拿出“广”的力度抓宣传,营造积极氛围
2011年,我们将花大力气狠抓招商引资宣传氛围的营造,初步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国内媒体宣传。我们将紧紧围绕招商引资确定的思路、开展的活动、签约的项目,主动策划,积极撰写,力争每周在《常州日报》、常州电视台、《新华日报》等省、市级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领导和群众及时了解我区招商引资进展情况;二是抓国外媒体宣传。针对国外有影响力的行业杂志、协会刊物和报纸、电视等媒体,有针对性的宣传我区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情况;三是抓招商中介机构。我们将制作专门的宣传资料,发送至与我区招商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驻华使领馆、外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
四、拿出“新”的手段抓渠道,拓展项目信息
2010年,我们创新并完善了五大招商方式,即数据营销库招商、中介委托招商、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和股权招商。新的一年,我们还将探索建立国际友好城市招商、建立国际咨询委员会招商、政府+企业团队招商等模式,全方位拓展项目信息渠道。同时,我们还将重点研究增强地区招商竞争力的外资项目的优惠政策、引荐项目的奖励政策等,以吸引广大中介机构和项目引荐人为我区介绍更多的大项目信息。
五、拿出“钻”的劲头抓产业,实施精准招商
目前我区已经明确了将光伏、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等四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重点对象,我局已对下属各招商局进行了明确的产业定位,各招商局都将结合自身产业定位,组织开展产业调研,了解本产业发展现状,摸清产业链关键企业,结合我局建立的产业专家库,全力开展精准招商。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15年形成1-2个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创新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发展起到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拿出“拼”的精神抓洽谈,确保项目进笼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招商引资竞争大趋势和产业集中转移的机遇,只有拿出拼的精神抓招商,不知疲倦地跑,不遗余力地争,不甘示弱地夺,才能使成熟的项目加快落地,与其它开发区竞争的项目首选我区、潜在的投资机会变成有效项目信息。因此,2011年我们将通过考核这一“指挥棒”,加大对自找信息的考核,加大对完成指标进度的督查,加大对在谈项目的评估,运用一切手段,督促招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信息的捕捉和在谈项目跟踪、推进中去,加快成熟项目的落地。
七、拿出“抢”的意识抓审批,建设绿色通道
2011年,我们将通过深化“学习先进找差距,改进作风促发展”活动,对我局服务观念重新“洗脑”,对服务程序重新“洗牌”,提升审批服务效率。一是加快审批提速。我局外资审批处室要及早介入在谈项目洽谈,主动了解项目需解决的各类审批问题,一方面及时通过招商例会集体商量解决,同时主动与省、市上级部门共同,早做工作、早出方案,为项目审批争取时间、畅通渠道;二是建立联审联批。重要外资项目涉及发改、环保、排水等部门的,我们将建立联审联批会议制度,集中商量讨论,一次性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打造绿色通道。
八、拿出“盯”的效率抓服务,力求实现双引
为了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创优涉企服务环境,我局已经建立了三项服务制度,2011年我们将继续强化这些制度的执行。一是“大项目”区领导挂钩制度。将现有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1000万美元的重大在谈外资项目进行梳理,明确一名区领导、一名局领导对应一个大项目,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实施一推到底的责任制度,确保外资大项目早注册、早投产、早见效;二是“分解到局、责任到人”结对服务制度。将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全部分解到各招商局,责任到经办人,2011年我们将重点做到督查考核工作,量化考核招商人员在服务企业中了解到的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增资扩股信息和上下游企业投资信息;三是牵头查找投资环境问题并督查整改制度。组织各招商局,定期走访各镇(街道)、园区和区内企业,及时发现并协调开工、生产中的各类问题,切实加强整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更是我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提速增量、提质增效”战略,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振奋精神,凝聚合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常州高新区商务局(招商局)
2010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