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背景
“十一五”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加快“两个率先”和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区、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四大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和克服金融危机影响,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 一、“十一五”发展评估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全面推进。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城市化推进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化新城区雏形初显。 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民本民生显著改善。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总体来看,高新区(新北区)“十二五”的发展还面临着总量突破和结 构优化双重压力,具体问题包括: 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经济结构有待优化。 自主创新能力、城市化水平有待提升。 二、国内外背景 “十二五”时期仍然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难得的机遇,化解潜在的风险,对推进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环境、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同时,金融危机进一步检验和确认了新兴经济体抗危机的能力和持续增长能力,新兴经济体的产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这将给高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可以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集聚外部要素。国内发展动力正在切换,重心正在转变。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国内经济发展转型步伐,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民生保障和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成为发展主要方向。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共需求急剧增长,民生改善成为一切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将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和区域形势,“十二五”全区将进入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关键时期,以北部新城建设为核心的高水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以民生、民本、民富为核心的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背景 “十一五”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加快“两个率先”和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区、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四大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和克服金融危机影响,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 一、“十一五”发展评估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全面推进。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城市化推进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化新城区雏形初显。 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民本民生显著改善。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总体来看,高新区(新北区)“十二五”的发展还面临着总量突破和结 构优化双重压力,具体问题包括: 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经济结构有待优化。 自主创新能力、城市化水平有待提升。 二、国内外背景 “十二五”时期仍然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难得的机遇,化解潜在的风险,对推进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环境、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同时,金融危机进一步检验和确认了新兴经济体抗危机的能力和持续增长能力,新兴经济体的产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这将给高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可以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集聚外部要素。国内发展动力正在切换,重心正在转变。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国内经济发展转型步伐,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民生保障和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成为发展主要方向。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共需求急剧增长,民生改善成为一切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将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和区域形势,“十二五”全区将进入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关键时期,以北部新城建设为核心的高水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以民生、民本、民富为核心的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发展战略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促转型为主线,以惠民生为根本,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强区、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创新体制机制,集聚高端资源,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提高社会建设的和谐度,努力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战略定位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区。 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三、预期目标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城市功能明显增强, 民生保障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发展策略 创新引领与产业现代化。 民生幸福与新型城市化。 生态文明与现代化新城。
第三章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发展保障 以转型升级为总目标,以创新创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为抓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都市农业、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实现两大支柱产业量质齐升。 ——装备制造业。 ——化工新材料。 力争实现四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 ——光伏产业。 ——创意产业。 ——生物医药。 ——新能源车辆。 推进特色产业整合提升。 ——汽摩配。 ——刀工具。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突破发展旅游业。 ——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发展房地产业。 ——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四、强化载体、优化产业布局 大力推进四个新兴产业园区建设。 ——光伏产业园。 ——创意产业园。 ——生物医药产业园。 ——新能源车辆产业园。 着力打造两大支柱产业带。 ——黄河路装备制造产业带。 ——沿江化工新材料产业带。 提升两个特色产业园区。 ——孟河汽摩配产业园。 ——西夏墅刀工具产业园。 建设三大旅游聚集区。 ——环球恐龙城。 ——薛家文化旅游休闲区。 ——小黄山生态休闲区。 打造两大商务商贸板块。 ——常州金融CBD板块。 ——通江中路新型商业街区板块。 打造两大物流园区。 ——常州综合物流园区。 ——常州临港物流园区。 高标准建设现代时尚宜居板块 五、产业发展保障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凝聚力量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培育和助推高成长企业。 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加强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鼓励资本融合。 打造创业平台,引进培养创新人才。 加大信息化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提高产业运行效率。
第四章 城市化推进与生态建设 优化提升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城市现代化推进步伐,促进城镇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重点区域的集中发展,建设现代化北部新城。切实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确保建成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一、确立城市功能整体格局 着力推进以“一城三区”为基本框架的总体空间格局,率先确立区域中心地位。 做优做美“一城”。 做强做大“两大产业综合区”。 做特“都市生态区”。 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对外交通建设。 城市交通建设。 三、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按照现代化新城区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城镇一体的市政服务功能格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高标准推进城镇一体化市政功能设施网络。 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 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加快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加大生态建设投入。
第五章 民生幸福和社会发展 着力实施保障惠民、文教惠民、卫生惠民、和谐安民四大工程,推进教育设施、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丰富文体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人民身心更加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一、保障惠民 围绕“创业、就业、增收”三大目标,着力提高居民收入。 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文教惠民 大力培育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居民文体生活。 三、卫生惠民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全面实施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 四、和谐安民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构建平安社会。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维稳新格局。 营造良好人口环境,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升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