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经发局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调结构、促转型”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改进作风发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力保障经济运行、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700亿元,利税总额突破1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工业投入近300亿元,天合光能成为建区以来首家超100亿元企业,现代工程机械、小松工程机械超50亿元,华润包装近50亿元,协鑫光伏、千红生化、诚达石化等15家企业超10亿元。回顾全年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科学规划为导向,明确未来发展道路
1.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一是组织开展了全区“十二五”规划编制课题研究、前期调研、项目征集、思路研讨等相关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新区(新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基本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预期目标、发展策略、空间布局和工作重点。同时将全区“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布局等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更多的规划项目和重点工作能列入省、市“十二五”规划中。二是通过对原民营工业园转型升级和薛家黄河路地块新建两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方案的摸底调查和科学论证,确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空间范围和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常州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了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
2.科学指导目标管理。一是组织编印《新北区2010年目标任务》蓝皮书,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2010年度全区重点工作方向,将部门一般日常性工作剥离出目标考核体系,引导职能部门工作着力点向重点工作目标倾斜,同时在原有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将“环保在行动”和“民生改善”两类目标列入镇、街道重点工作目标。二是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着重从加强区域分类指导、鼓励差别化发展和充分利用考核奖惩杠杆作用出发,修订完善并印发了《2010年度新北区目标管理考评细则》。三是开展了全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半年度督查和年中考评工作,对全区各镇、街道以及各部委办局(分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全面检查。
二、以项目推进为根本,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1.做好重大项目的报批。对超过高新区投资审批权限需向市、省级或国家投资管理部门报批的项目,做到提前介入、直接参与、全程服务。今年重点做好高铁场站核心片区、V&M无缝钢管、天合光能280MW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宝菱重工、常林增发、宏发纵横、新日化学等项目的向上报批服务工作。
2.跟踪服务重点项目。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有效投入提升年”工作部署,实时关注年初确定了6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度,全力保障中石油、天合光能、V&M无缝钢管、小松工程、常林股份、宝菱重工、华美光伏、天山重工、星宇车灯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积极推进这些项目“快竣工、早投产”。目前,华润包装、盖茨液压、协鑫光伏一期、宏发纵横、华美光伏一期、豪爵铃木等15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星宇车灯、宝菱重工、康辉医疗器械等项目已进入厂房主体建设或设备订购、安装调试阶段;小松工程、常林股份、中新图锐、兴荣高科等项目正加紧建设。尤其对列入市级重点的26个投资项目,认真做好信息跟踪和上报工作,每月在市发改委专网上定期更新项目进展和投资完成情况,26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达100%,投资完成率超过100%。
3.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难题。经常就水、电、汽等日常必需的生产资料以及规划、建设、环保、劳保、消防等方面的问题,积极与相关单位、职能部门进行衔接和协调,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一是联合市供电公司“绿色办”,就全区市级重点项目的供用电配套情况,深入到项目现场实地调研,指导项目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二是组织召开供电服务现场办公会,收集梳理全区比较突出的供电问题,或就个别重点企业的供电问题请供电现场办公,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对相关供电问题进行逐一解决;三是邀请市供电公司到用电大户企业现场讲授安全用电、经济用电知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4.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服务项目上水平。一是完善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做到“三确定”:即确定重点项目的现场负责人,确定镇、街道、园区项目推进跟踪人,确定经发局项目推进联系人,保证每个重点项目有人盯,每个重点项目的情况有人能说得清,每个重点项目有困难能找到人。二是建立了重点项目定期走访制度。对70个重点工业、服务业项目,保持一季度走访一次,了解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状态,了解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报请相关部门或区领导协调解决。三是定期组织召开项目推进工作座谈会。每季度召集各镇、街道、园区项目推进人员及项目报建员,召开项目推进工作例会,就每个重点项目的时序进度、形象进度、存在问题、投资完成情况进行摸排。
三、以转型升级为目标,推动新兴产业快发展
1.鼓励企业创新,促进良性发展。一是做好技术中心申报工作。今年重点培育了天山重工、联力科技等10家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常茂生化、华冠电器等15家企业建设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全部上报省、市经信委审定。二是做好信息化示范项目的推进。列入市目标的10个信息化示范项目正在顺利实施之中,年内将全部完成。三是做好“2010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各项工作。会前深入企业挖掘项目,共推荐了80多项技术需求供高校、研究单位参考选择;会上组织350家企业前往参观、洽谈,并有20项产学研项目在展会现场签约。
2.利用政策引导,促进结构调整。一是抓住政策机遇,积极推荐企业向上争取扶持。先后推荐港益重工、常林股份、宝菱重工等50多家企业和薛家镇、孟河镇分别申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国家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传统产业升级三年滚动实施重点项目、省重点产业集聚示范区、市重点支柱产业升级专项资金、能效电厂等扶持资金项目,全年为全区工业企业争取到国家、省和市各类扶持资金6800万元。二是积极引导企业上市,解决企业发展融资瓶颈。组织35家企业38人次参加市“2010年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市后备企业税务知识培训”、“企业境外上市和融资座谈会”等活动,及时跟踪拟上市企业进展情况,帮助拟上市企业解决上市推进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金桥房产、千红生化2家改制企业向江苏省政府申请合法、合规性确认工作做一些基础工作。积极挖掘拟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对有意向上市的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和辅导。千红生化、维尔利工程、星宇车灯已完成向中国证监会申报并正式受理,年内宏发纵横将完成申报工作;康辉医疗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共募集资金6842万美元。三是加强区内留学生创业企业(项目)与金融、担保机构开展有效对接,帮助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参与组织举办常州市海归创业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对接洽谈会”,组织15家银行、10家担保公司和100多家企业的代表们参会洽谈,宏微科技与工商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恒泰担保公司与企业签订了融资担保协议,营造了海归创业企业借力发展、融资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有力地支持了新兴企业的建设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组织开展清洁生产。根据市统一部署,今年我区亚邦化学、华达化工、百丈热能等29家企业列入了市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审核工作已按时序进度开展,预计年内完成。二是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在继续巩固已认定企业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新的认定权限和办法,组织圣戈班石膏建材等3家企业报省进行资源综合利用重新认定和组织盛达建材等5家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年检工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积极组织企业90人次参加各类节能、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企业节约能源的意识;开展了淘汰高耗能设备专项调查,并积极利用政策的引导示范作用,组织了长江热能、新港热电向国家发改委申报“2010年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组织天合光能、宝菱重工等企业申报2010年度江苏省能效电厂项目;已经完成对亚什兰化学、华日新材29家企业开展节能监测工作,已落实淘汰高耗能设备28台套。同时还对新港热电、天工锻造等13个循环经济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已有12个项目基本完成。四是节能应急用电调控难中求稳。通过分级组织实施,收集了1000多家重点企业用电申请表,在确保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对各个企业的用电需求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确保调控到位,完成了市节能办下达的节能目标。
四、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构建“双轮驱动”大格局
抢抓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两高两铁、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行政中心北移等机遇,积极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社会贡献度不断提高,尤其是旅游业、新兴服务业和专业特色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7.2%;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39亿元,同比增长17.2%;服务业税收30亿元,增长53.5%。环球恐龙城成为我市首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江苏首家跻身“5A”的文化创意类主题景区;新北中心公园和华夏艺博园分别创建成3A和2A级旅游景区。龙成钢材市场、长江塑化市场交易额双双突破100亿元。
1.编制服务业相关规划和政策。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常州综合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并向省发改委申报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目前该规划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准;二是完成了《高新区(新北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与新北工业园共同开展的《录安洲巷区物流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之中;三是完成了《加快全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讨论稿),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加强重点项目的管理和跟踪服务。10个区重点服务业项目中,环球恐龙城、龙城钢材城物流中心、世茂香槟湖等项目进展顺利;万达广场、月星环球商业中心、丰臣国际广场等项目全面开工;中国物流、德宝物流、万商商贸城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服务业完成投资126亿元。
3.加大项目申报和争取资金扶持力度。组织龙成钢材城、出口加工区物流基地和国际塑化城物流中心申报市级物流示范基地,组织龙城钢材城、罗溪综合物流园区等3个项目申报省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储备项目。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服务业资金扶持,通过资金导向,鼓励和引导符合我区产业政策的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近年来,为国际塑化城物流中心、月星环球商业中心、创意产业园、中华恐龙园等项目争取省、市级服务业配套资金1700多万元。
4.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落实6家企业参与全市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工作试点,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总量、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升级、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实现税收可持续增长、提高地方可用财力。
五、以统计分析为基础,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脉络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推进。自去年5月份国务院决定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区人口普查工作遵循“全区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紧紧围绕查实搞准人口普查数据这一根本,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先后完成了普查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组建、普查工作部署、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编制普查经费预算、普查物资准备、普查宣传、普查综合试点、普查区域划分、区域图绘制、普查宣传动员、普查人员选调、普查业务培训、户口整顿、人口摸底清查等工作。目前,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已全部结束,正在进行数据核实、资料核对等工作。
2.搞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为政府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晴雨表和建议。一是发布了《2009年常州市新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印了《数字高新》宣传资料和2009年新北区统计年鉴,及时展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调整修订了《统计月报》内容,充实了信息内容,并及时向各级领导报送月度经济运行情况。三是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变化趋势,认真进行分析监测,及时为区委、区政府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资料,分析经济特点,查找问题、提供对策建议,共编发统计信息专报5期。四是围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 “十二五”规划等内容提供数据服务,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努力为各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3.围绕重点工作,搞好系列调研,当好参谋助手。开展了《新北区城乡一体化与创新型产业发展的思考》、《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方案研究》、《高新区“十二五”规划重点》等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全区在新形势下探索结构转型和创新型园区建设提供新思路、新理念;同时开展了《提升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打造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的思路和对策》、《全面振兴五大产业,提升高新区产业竞争力》等课题研究,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摸索了一些经验和方向;与党政办、工商分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高新区企业集团发展情况》的课题研究,分别对10多家已组建、拟组建集团企业按行业类别,就企业规模、股权构成、人才结构、科技创新、行业地位、上市愿景、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为我区加快推进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提出了参考意见和建议。
六、以关注民生为主题,做好物价管理与服务工作
1.强化价格调控,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制定了农资价格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检查重点和责任分工,完成了新北区农村土地流转价费情况调查。二是强化涉企价格调控。完成区内3家热电企业四个季度蒸汽价格的调整,并每月对各热电企业的采购价格、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汇总;与市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区3家热电厂、2家自备电厂进行电力价格检查。三是加强商品房价格监管。重点检查是否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有无违反规定价外收费、搭车收费行为。及时做好商品房销售三项价格制度的落实工作,指导企业按照新的政策要求进行价格备案、上网公示等。
2.关注民生价格,规范市场秩序。一是重点对辖区内的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的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进行检查。二是开展重点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208人次,对区21个综合市场的收费公示、明码标价、市场供应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了节日市场的稳定、有序。三是密切监测粮油、肉禽蛋、蔬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动态,同时关注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的变化。
3.梳理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一是对政策进行了梳理,对在OA网、电子显示屏、信息栏公示情况进行了清理更正。二是开展了2次全区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对重点收费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帮助、督促相关收费单位落实优惠政策。三是完成全区159个收费单位、6.14亿元收费金额的2009年度收费年审工作,及时变更了10个单位的《收费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