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秉承“四铁”要求,对照2011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克难求进,应变创新,全区财政运行良好。
(一)狠抓收入,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
1-9月全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36.76%,增幅列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7.19%)9.57个百分点。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和每月的督查会,细化任务和目标,自加压力,与各镇、街道、征收部门共同努力,力争完成全年一般预算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5%。
(二)严管支出,确保重点工作需求
全面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确保重点工作资金需求。一是扶持企业发展。1-9月共安排资金1.24亿元,其中:企业扶持资金4100多万元、科三费用4023万元、企业技术改造设备补助资金4300万元。设立3亿元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配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扶持,1-9月共争取资金1.5亿元,并及时按要求拨付给企业。二是着力推进民生工程,体现民生财政。做好各类困难群众社会救济工作,启动低收入群体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1-9月共发放补贴资金520万元,惠及对象约1.67万人(户)。完成新农合2011年提标筹资任务,人均筹资标准从260元提高到300元。全区共有29万人参保,筹得保险金9000万元,确保基金的良性运转。落实尊老金发放工作,区级配套资金250万元。全区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实施顺利,建立了补助资金预拨机制,1-9月拨付绩效考核奖补资金3032万元,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460万元,安排600万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继续执行“扩内需”补贴和经济适用房补助政策,累计扶持住房困难家庭194户,审核发放经济适用房补贴1552万元。三是保障“三农”需求。做好粮食直补工作,发放水稻直补资金333.36万元,发放农资综合补贴1514.88万元,发放水稻良种补贴245.86万元。重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工作,获批60个项目,有力地支持了村级公益设施的建设。做好失地农民保障和新农保资金监管,对全年逾5亿元保障资金筹资渠道进行通盘考虑,筹集落实上半年保险费1.75亿元。四是完善城市功能,确保重点工程资金需求。1-9月共支付各类工程款约50亿元,保证了生物园二期征地拆迁等创新型园区建设,新龙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两高两铁”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后续投入以及北部新城一级开发和万顷良田的建设资金,实现了核心片区等36条道路的景观提升及“白改黑”道路城市景观形象大幅提升。
(三)加强协调,促进金融服务企业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金融加大对区内企业的服务。一是组织举办各类银政企对接活动8场次(其中全区性的大型活动2场),促进金融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截止9月底,全区贷款余额339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全区担保机构担保金额36.3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放贷47.6亿元,贷款余额23.8亿元。二是积极推进区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今年我区新成立小贷公司3家,注册资本10.2亿元,全市新成立小贷公司11家,注册资本31.5亿元。目前我区共有小贷公司5家,其中农贷4家,科贷1家,注册资本18.52亿元,占全市总注册资本的21.6%。三是大力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健全金融体系。菲律宾首都银行年内开业;成都农商村镇银行正在组建之中。
(四)与时俱进,创新融资和监管方式
全力做好建设口资金平衡。着力做好土地出让金收入组织工作,全年征收完成70亿元;积极向上申请资金,申报中央及省级保障性住房补助6974万元,基建贷款贴息599万元;同时力争多做收储贷款项目,加大地块收储,盘活闲置土地。面对资金的紧张局势,大力创新方式。一是积极推进融资工作,筛选一批融资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其中BT项目1.8亿元、短期融资券6亿元、信托贷款10亿元、股权信托9.86亿元。落实新发放贷款29亿元,并成功为三个平台“摘帽”。二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大事前监督与管理力度,致力于投资估算的科学性,完善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管理制度,理顺财政与投融资主体的结算关系,继续推进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软件的开发,通过创新管理适应新形势新需要。三是深入构建财政监督“大格局”,专项检查、全过程跟踪审查、财务决算审计与咨询成果再评价四结合,完成地方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围绕二十九项重点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查。仅“小金库”专项治理就全面复查了108个行政事业单位、82家社团、50家国有企业,重点督查了6个行政事业单位、3个国有企业、4个社团,初步认定“小金库”2个,金额216万元。
(五)强化管理,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首次开展全面预算。推进包含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基金预算、基本建设资金预算等在内的财政大预算。要求镇街财政预算同步进行,上报区财政,便于掌握全区财政资金运行情况。同时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对国有资本收益的核算,及时正确上报,以便于统筹安排。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调整组织,制定考评细则,梳理修订国资管理办法,协助推进恐龙园股改上市,帮助龙控集团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完成了相关的增资、股转及审批工作。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一步理顺资产评估程序和资金结算方式,将区内企业主要产品进行梳理,分为纳入首购、纳入订购、纳入定点采购推荐三类,扶持和促进区内企业发展。四是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根据创新型园区建设的变化和职能,制订园区部门预算编制原则,对部门运行经费和园区开发投入开支渠道做相应调整;开展四大园区与镇、街道体制调研工作;加强对园区的投入产出分析和土地收益核算,对园区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分析;继续推进园区开发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镇、街道结算工作。五是加强镇、街道财政分局管理。一方面重视财政业务建设,结合“全区我最优”的特色工作,深入开展“一镇一品”活动,参与式预算等多项工作获市财政局推广;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基层财政职能和岗位职责,组织开展基层财政工作检查,加强镇、街道财政资金监管,全面提高了镇街财政管理水平。
(六)带好队伍,注重组织文化建设
在“为人民服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这质朴的财政文化指引下,局机关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平台建设,对财政业务综合平台进行开发升级,以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工作人员从手工结算数据中解脱。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新桥财政分局被评为区人民满意站所、区会计中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各处室与财政分局建立联系点帮助推进重点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学先进提速增效,促发展勇当一流”、“我为高新区发展进一言献一策”、“金牌员工”活动方案。春江财政分局廉政作风建设中实施的“五个一”工程、三井财政分局实施的资产管理工作等得到了市财政的好评和推广。四是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大家参加文体活动、爱心捐助、与孟河茅庵村开展结对帮困活动,以让财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