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无障碍浏览
智能问答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新
视界
新
公开
新
服务
新
互动
新
数据
信息名称:
区农业局2011年度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12249/2012-00001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动态信息
农业农村局:
工作总结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农业局
产生日期:
2012-01-06
发布日期:
2012-01-06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全面总结2011年度全区三农工作
区农业局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全区农口各部门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紧扣区机关作风建设提出的“学先进提速增效,促发展勇当一流”主题,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以争当“金牌员工”为激励,分解细化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排定进度,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突破。
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建成高标准良田21688亩,新增耕地面积5013亩(其中通过整理新增耕地3385亩,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1628亩)。1.1期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1.2期基础设施目前已完成73%的工程量。工程区涉及的12个行政村,共流转农户4060户,流转面积22631亩,全部进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引进大娘水饺、菜根香、丰土农科等9家科技含量高、设施先进、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止今年8月底,拆迁工作基本结束,共实际拆迁2549户农户和57座非住宅建筑,拆迁面积70万平方米,拆迁过程中推行的“六个到位”做法受到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安置房建设结合孟河镇、西夏墅镇城镇建设规划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已竣工交付安置房面积7万平方米,到2012年春节可再交付7万平方米。
2、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53万亩,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00%、765%,有力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2011年6月,规模达3.3万亩的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园区。全区实现机插水稻2.4万亩,其中薛家镇4500亩的水稻全部实现机插,成为我区首个100%的机插水稻镇。2011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其中秸秆全量还田10.08万吨,占62%;多种形式利用4.55万吨,占28%。全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个,三品基地面积2.5万亩。开展各类专项检查整治活动10次,省市例行抽检12批次200余个样品、区镇监督速测400余个样品全部合格。全区规模生猪养殖场年检测覆盖率达100%,屠宰场月检测覆盖率达100%,“瘦肉精”检测合格率为100%。
3、城乡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累计完成土石方160.6万方,总投入资金1.56亿元。改扩建泵站10座,修建防渗渠道27.2公里,小沟及以上建筑物62座,加固圩堤3.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0.58万亩。全年疏浚农村河道18条,总长23.59公里,土方51.48万方。长效管护河道168条,472公里,沟塘1000座,落实管护人员177人。扎实开展防汛防旱防台工作,在完善预案、强化督查、组织抢险的基础上,战胜了上半年出现的冬春连旱和汛期出现的三次强降雨以及“8.05”强台风等自然灾害。
4、农村各项改革创新创优。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初现成效,全区已有13个村完成改革任务,另有11个村新建了股份合作社,共量化股本金7.07亿元,入社股东55726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其中合作联社3家,新增入社农户3420户;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11家,新增入股农户2831户,新增入股面积13630亩。全区累计有5.791万户农户参加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农户总数的51%。通过落实帮扶项目50个,帮扶资金269万元,全年有85%以上的行政村村级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全年新增流转面积6500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12.45万亩,比重为50.2%。2011年全区水稻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等合计金额2216.66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出险360多次,理赔24.5万元;特色农业保险出险36次,理赔9.77万元;家庭财产保险出险1861起,理赔112.2万元。
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区农口部门上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科学举措开创全区三农工作新局面。
1、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加强规划修编引导。一是抓好现代农业建设规划修编。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形成特色”的原则,进一步修编完善《新北区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引导全区高效农业向蔬菜瓜果、草坪花卉和休闲观光产业集聚,在优化产业化经营布局上求突破。围绕做好粮食产业、做强蔬菜产业、做优精细园艺业、做特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新开发种源、高科技农业等五大发展目标,在常泰通道以西、京沪高铁以北、338省道以南至丹阳交界区域内打造现代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核心区。二是抓好生态水利建设规划修编。对照水利现代化要求和“五水”联动的理念,编制健全《新北区水利规划》、《新北区2011-2012年河道疏浚规划》、《常州市新北区农田水利规划》、《万顷良田水系配套规划》、《常州市新北区北部高铁片区生态水利专项规划》、《常州市新北区千亩以上圩堤达标建设规划》、《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方案》等现代化水利建设规划体系,做到全区水利规划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功能分区规划相结合、与全市水利规划相结合、与政策导向相结合、与基础设施相结合,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我区水利工作水平。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修编。为加快推进全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制订并下发了《常州市新北区新农村建设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目前区级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也正在积极制订中,全力开创我区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2、坚持针对性、主导性,加强政策机制引导。一是抓好农业园区建设政策机制配套。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建设目标,并制订了具体的创建标准和扶持政策,鼓励高效农业项目入园建设。同时为推进园区内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出台了《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意见》,明确了设施农用地的范围、规模、申报程序及监督管理,有力地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机制创新,通过产学研联合,全区新通过7个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包括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高山杜鹃种植示范园、设施蔬菜园、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成都市e农庄农业现代物联网平台等。二是抓好农村改革政策机制配套。为推进基层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我区制订了《新北区撤村建居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同时,及时成立了全区清产核资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区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并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着力推动村级经济均衡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制订出台了《关于做好区级机关单位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的工作意见》和《关于做好结对帮扶现状分析、细化帮扶方案的通知》,区级机关单位对37个经济薄弱村实行一对一挂钩帮扶,制订三年扶持工作与温暖贫困户实事计划。三是抓好水利工程建设政策机制配套。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杜绝以权谋私、违法转包行为,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3、坚持主动性、规范性,加强项目管理引导。一是抓好高效农业项目管理。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农业项目招标指南要求,及时更新区级项目库,筛选优秀项目向上申报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全年共组织申报了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产业化项目、省高效设施农业、市高效设施农业、市休闲观光、市农产品质量建设等项目63个,总投资1444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3587万元,获得各类农业项目46个,获得财政支持资金2473万元,较去年增501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区高效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积极做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2011年西夏墅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92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4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万亩;同时,督促西夏墅镇做好市级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总面积2000亩,项目投资4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200万元。二是抓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建设,目前银河南站、惜字洲北站、银河北站、庙边北站等4座泵站改建已完工并投入运行,银河坝站、四图站共新建节水渠道5.3公里,新建节制闸、机耕桥等渠系配套建筑物36座,主体工程于5月份结束,所有项目工程均于年底前完成竣工验收。2011年8月,我区顺利申请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国家重点县建设项目,建设方案总投资12831万元,分三年实施,2011年投资40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80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1200万元,工程涉及春江、薛家、罗溪、西夏墅四个镇,项目区面积7.03万亩,工程现已进入招标准备阶段,年后全面开工。继续做好新孟河拓浚工程的前期调查论证工作。三是抓好农村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工作,2011年全区共有5个镇的57个项目通过市级立项,投资总额1804万元,项目主要涉及小型水利建设、道路硬化、健身广场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