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无障碍浏览
智能问答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新
视界
新
公开
新
服务
新
互动
新
数据
信息名称:
2012年度政府重点工作
索 引 号:
014112118/2012-00499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党政办:
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产生日期:
2012-03-28
发布日期:
2012-12-05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文件阐述了2012年重点要抓好“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六项工作。
2012年度政府重点工作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高新区成立20周年、新北区建区10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把握好“稳中求进、又好又快、能快则快”的总基调,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4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0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2012年着重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构筑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1.全力攻坚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市“510”行动计划我区在列的16个项目。牢牢把握总投资1145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入370亿元。力促国电二期等一批在谈项目及早签约落地,力促正大新材料等一批签约项目及早开工,力促东风汽车等一批在建项目及早投产,力促天合光能等一批项目规模扩张跃上新台阶,紧盯华润包装等100个新增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新增长点。
2.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的要求,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迪诺水镇、东经120创意步行街等重大项目建设,以环球恐龙城休闲度假区提升为载体,整合既有资源,培育优势产品,提升旅游服务业比重。推进嘉民物流、普洛斯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年新增产值超亿元的创意文化企业5家、超5亿元的2家。全面开展社会事业、城市产业招商引资,确保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1亿元,同比增长25%。
3.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和化工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抓好孟河汽摩配、西夏墅刀工具两个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实施大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重点培育具有规模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集群。
4.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确保全年新增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形成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现代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体系,确保全年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均达6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
二、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抢抓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机遇,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1.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巩固光伏产业龙头地位,深化产业链配套,发展系统集成等后端服务业,完成天合光伏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扩大创意产业规模,全力建设国家广告产业基地,全面完成软件园老大楼改造和C、D、E新大楼建设。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全面建设花园式产业园区,加快一期3万平方米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全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生物医药企业,加快扬子江紫龙药业、千红制药等重大项目建设。新能源车辆产业园全力引进整车企业和动力总成等大项目,做大产业规模,形成集聚效应。
2.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0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7000万元。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两站三中心”建设,企业研发机构覆盖园区骨干企业,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形成创新企业梯队,培育300家民营科技型企业,新增50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千红制药等30家创新型企业成为产业的龙头与园区的品牌。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省口径)975亿元。
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生物医药等专业孵化器建设,推进中以合作共建三晶孵化器,各类孵化器、加速器新增孵化面积15万平方米。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完善招才引智方式,探索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力争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60名以上,加快打造“人才高地”。继续发挥科技镇长团的桥梁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化企业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确保全年新增授权专利3060件,其中发明专利250件以上,新增国家驰名商标2件以上、省著名商标10件以上。
三、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创体制机制优势
通过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依靠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发展空间。
1.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落户新北区,大力开拓融资渠道,力争光洋轴承、宏发纵横等5家企业上市,20家企业完成股改。做大各类投资基金规模,积极引进各类创投机构,创投资本规模达26亿元。积极发行第三期常高新企业债券。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加快“三大合作”建设,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扶持。
2.创优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对重点企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构建科技投入多元化机制,成立常高新金融控股公司,深化科技金融业务。扎实推动拨改投、拨改贷工作,运行好常州高新创业投资公司,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高度关注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以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予以重点支持。
3.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启动美国、日本、德国驻点招商,精心举办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加快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内外资项目,力争全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比例超68%,引进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5~7个,总投资超亿(或近亿)美元大项目5个以上。培育一批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超10亿美元特色产业和省、市级出口基地,力争全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以上。统筹录安洲港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发挥“区港联动”优势,积极争创国家级保税港。继续办好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
四、着力城乡统筹,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高水平打造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加速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1.全力打造精品城市。全面实施315个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新龙国际商务城、新龙国家森林公园、天合太阳城等十大城乡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推进常泰高速、S122省道、玉龙路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全区骨架快速道路和主干道路建设,加快形成便捷的城乡路网。全面完成35条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提升。实施巢湖社区、华山社区地块等旧城改造项目。健全完善数字化、网格化和属地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展示精致、整洁、有序、文明的新北区优美城市环境。
2.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镇布局,明晰功能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建成1~2个特色彰显、产业发展快、功能配套全的中心镇、中心村。统筹资源、加大投入,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按照“六整治”、“六提升”要求,改善村庄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成1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全年完成661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3.加快低碳生态建设。坚持铁腕治污,刚性降耗,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态。推进滨江化工区连片整治,确保全年关停化工企业10家以上。狠抓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100%达标。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进一步加大土地投入与产出强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春江镇、罗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验收。
五、坚持民生为先,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1.稳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保障性收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700人,解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推动全民创业,新增私营企业2000家、个体工商户4000户。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分别净增参保5000人、5000人和4500人。提高保障待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10元/月,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到250元/月,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生活补贴提高到320元/月。
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村(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服务功能。以深化平安新北和法治新北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矛盾化解机制,科学化解社会矛盾,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达85%以上。深入推进户籍管理一元化、社会服务一体化和社会长效管理信息化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调整优化社会事业布局,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天合国际学校、龙城小学竣工开学,新建、改扩建春江中学、孟河实验小学等学校、幼儿园20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北人民医院、新桥卫生院年内投入使用,三井医院力争年内竣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幸福广场周周演”活动,启动实施“文化惠民月月送”工程,抓好群众特色文化团队建设。挖掘“齐梁故里”、“孟河医派”等文化资源,加快小黄山现代旅游区开发,加快建设孟河历史文化名镇。完善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扎实推进“道德讲堂”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4.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新农合补偿标准提升。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50%,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70%。
二是困难救助标准提升。低保户补助标准提高到435元/人/月,边缘困难户补助标准提高到1200元/户/年。
三是抚恤优待一体化。农村在乡老复员军人定补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423元/人/月,农村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定补金提高到1080元/人/月,农村“三属”定补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745元/人/月。
四是残疾人康复服务。建立12个基层康复(庇护托养)机构,为残疾对象就近免费提供康复和庇护服务。
五是老小区整治提升。推进16个老小区绿化提升、屋面墙面防水等6个项目整治改造。
六是农村路桥改造提升。建设农村道路6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20座。
七是优生优育早教工程。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建3个早教阵地,确保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90%,科学育儿知识100%进家庭,亲子体验100%进社区。
八是文体惠民服务提升。新建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提升改造村(社区)级“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室,新建区级国民体质测试服务平台支中心1个、镇级测试站点4个。
九是公众安全感提升。提升改造城中村及农村安置小区安全防范设施,新建8个高清治安卡口,改造15个小区242个监控设备,确保全区技防村(社区)达标率超80%。
十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衬砌渠道121公里,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601座、沟系配套建筑物230座、小型水源工程21座、高效节水低压管道13公里,整治排水沟47.5公里,平整土地2100亩。
六、强化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1.更高水平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升“三合一”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质效。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更优服务高效施政。大力发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立足“创”的基础,发扬“先”的精神,推动我区成为践行江苏精神的示范区。开展“赶超先进当标兵,又好又快创新业”机关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以新一轮“最优”项目创建等为载体,在优化服务中创建品牌。注重帮助解决好立项报批、项目用地等难题,强化限时办结,促进审批提速,为各类投资创业者营造更优发展环境。强化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升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工作每年都有新改善。
3.更严要求廉洁从政。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完成“5+1”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三责联审[FX:PAGE]”,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和监督,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继续压缩行政开支,将财力更多地用在支持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