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高新区建区2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建设国际化、生态化滨江新城“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我局全面贯彻区委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区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确立了“建精品城市,创一流管理”的目标。围绕目标,科学计划,周密组织,国际化、生态化滨江新城建设雏形初现。
一、抢抓推进,城乡建设打造精品
按照建设国际化、生态化滨江新城的要求,年初确定的一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强势推进。
(一)重点区域完善功能
新龙国际商务城建设。辽河路下穿8月28日通车;新龙湖基本建成;喷泉基础完成,进入招投标阶段;新桥商业街住宅、商铺主体完成;Y2路观光巴士8月26日开通;高铁生态公园东片区4月29日建成开放。
新龙生态林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3.4亿元。一期立项及施工图设计完成;2165户民房动迁签约98.52%;220kV高压线迁移结束;启动区50kV电力杆线迁移工程动工;同步开展二期施工图设计及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批复和选址意见书办理。
创意产业城建设。C、D、E楼:土建及幕墙工程基本完成;C楼内装完成45%,D、E楼内装完成30%;场外道路完成50%;绿化土方回填完成30%。软件园综合服务中心:改造加固工程完成;内部装饰工程进场施工;道路改造完成30%。
天合太阳城建设。光伏产业园路灯改造完成;创新一路完成雨水管道修复、西半幅道路混凝土基层施工及50%混凝土板块注浆修复;天合国际学校学前部、小学部建成,9月3日正式开学。
生物医药园基础设施建设。辽河路、薛冶路、云河路、玉龙东河道、环园河、王下河等一期的三路三河全部完工。目前,一期道路基本完成,绿化正在种植;二期薛冶路、玉龙路进场施工。
通江大道商业区建设。国际风情街完成改造,7月29日“开街”;丰臣国际广场主体封顶,乐购超市开张,百盛商场开业;月星环球商业中心二期封顶,三期四层裙房结构封顶;通江路草花布置完成,大渡河路东段路基完成,西段动迁商洽结束。
府西现代居住区建设。雅居乐项目一期8幢高层桩基完成;大名城项目别墅正进行外立面装修,6幢施工至22层,2幢至14层,1幢至6层,金地项目1、2号楼封顶。年内,华山南路建成通车,飞龙片区实施环境整治,新海关大楼启动建设。
新能源车辆产业园建设。市政道路、公用管线、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吕墅西路、河海西路完成招标,准备进场施工。年内,实施常州机场东导航站迁移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园区土地整理,开展供电线路迁移。
(二)重点工程强势推进
1.主要道路环境提升工程。通江路等35条道路环境提升完成,改造路面149.3万平方米,改建绿化65.6万平方米,核心区出新出彩。管委会申报“全国绿化示范单位”通过省考核。三大园区设置了标识。在重要节点布置建区20周年庆典花境。
2.通江大道拓宽延伸工程。通江大道(月星家居—嫩江路)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6车道,并根据市政道路性质增加雨污水管道,6月28日竣工。景观提升工程同步实施到位。
3.高铁北广场新龙湖面、湿地公园、辽河路下穿工程。新龙湖9月30日基本建成;喷泉基础完成,进入招投标阶段;辽河路地下通道8月28日通车。湿地公园规划方案正在设计中。
4.汉江路两侧建筑物立面改造工程。 汉江东路沿街分布了100多家2-3层小型商铺,与恐龙园周边不协调,需要改造。立面改造彰显恐龙元素和时尚风格。方案设计和入户调查已完成。
5.核心区立面出新、楼宇亮化和店招改造工程。投资1000万,实施太湖路等3条道路4座建筑立面出新,通江路等9条道路店招改造,河海路等3条道空调外机遮挡,汉江路、太湖路6座楼宇景观照明建设。
6.街头绿地工程。年内,核心区新增10处街头绿地。巫山路绿地等7处绿地完工。巢湖路竹山路小游园完成场地清理,龙城大道长江路东北角、东南角交叉口绿地完成施工图。
7.环卫基地建设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的环卫基地位于沪蓉高速以北、京沪高铁以南,跨新桥和薛家两镇,是办公与作业一体化的现代化环卫场所。办公楼、门卫土建完工,装饰、市政单位进场施工,景观方案基本完成,春节前投入使用。
8.城市防汛河道建设工程。嫩江路北侧河道等13条防汛河道汛期前基本完工,全区经受住了多场暴雨考验。
9.主要河道环境提升工程。完成概念性规划方案,正在做前期规划试点。年内完成新藻江河西侧(天府陵园-龙须路)环境提升设计,并组织嫩江路北侧河道(新藻江河-华山路)施工。
10.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配合开展新龙国际商务城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方案论证,开展了下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启动了2013年全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研究和编制。
(三)重点工作创出特色
住房保障工作。今年下达的3300套(间)公租房任务前期手续完成,桩基进场施工;续建的青年公寓二期桩基工程完成,一、二标段进入主体施工,三、四、五标段正在招投标。向26户家庭发放经适房资格认定书,向21户家庭发放廉租房补贴。
老小区整治工作。总结燕兴小区提升整治经验,形成建设标准,并依此投入1000万元对兰翔新村等19个老小区进行整治,包括单元门更换、停车位改造、屋面墙面防水等,8月底完工。
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两次安全文明施工大检查,检查工地464个,开具整改单192份,封停塔吊25台;巡查在建工程项目978次,开具整改通知书275份、停工通知单18份。建筑行业1-10月份未发生一例死亡事故,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制度建设工作。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拟定出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城市道路、绿地挖掘(占用)行政审批管理的规定》,起草了《关于统一部分市政设施标准管理的有关规定》《关于新北区通讯管道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标准制定工作。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推行并予以固化,形成建设标准。出台文件统一了侧、平石及人行道板,人行道,树池围护,交通标牌,侧分带,检查井及井盖等市政设施建设标准;绿化施工实现标准化设计,招标文件、合同文件编制做到标准化。
精品工程创建工作。全市今年申报的唯一一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创意产业基地B楼完成复查,进入评审;4个项目获省“扬子杯”,4项市政工程获省优质市政示范工程;15个项目获市“金龙杯”,9项市政工程获市优质市政示范工程。
二、强化整改,长效管理成效显著
围绕长效管理“保二争一”的目标,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点评制度,加大考核力度。今年以来,5次夺得考评冠军,总均分列全市第二名。履行城市监管职责。完善押金制、问责制、成绩通报制,将6镇、3街道、8部门全部纳入考核;通过联动机制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47600件;开展市容环境整治97次,对全区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物立面进行修补刷白。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督促工地做好出入口道路硬化,做好运输车辆冲洗;探索渣土管理与清扫保洁一体化管理,严格开证制度和现场管理,开展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专项整治32次,处罚抛撒滴漏和擅自处置建筑垃圾47起。做好环卫保洁工作。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对发包的1323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带清扫保洁质量和环卫设施进行严格考核;对建设项目环卫设施的位置、面积、平面布局等具体技术指标作出明确要求。加强住宅小区管理。明确住宅小区考评标准,成立考评小组,对99个小区进行考评,对排名后十位的小区物管主体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
三、重视监管,建筑业和房地产管理不断完善
强化建设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整顿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营造精品工程创建氛围。优化信用管理体系。成立了区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推广现场管理人员手机考勤;信用管理平台新增备案企业474家,611家企业通过信用年检,累计入库各类建筑企业1085家,对73家企业和6名个人不良行为进行曝光。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理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240份,面积293.61万平方米;每月对100项重点工程进行跟踪服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开展三次建筑市场综合大检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项目67个,对部分工程采取开不良记录、局部停工等手段加大监督力度;协调处理167余起建设领域拖欠民工工资信访,涉案金额4943万元。加强房产市场监管。对66个项目核发商品房预销售证,批准销售商品房 15184套,建筑面积173.6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9.32%和61.66%;累计销售商品房124.9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73%;销售总额81.83亿元,同比减少7.83亿元。加强招投标管理。规范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行为,强化招标文件审核,实行网上招投标备案;将质量安全、农民工工资、长效管理、造价管理纳入招标文件;开展招标前问询工作,规范评委会组建和评标工作。办理工程发包备案495标段,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完成招标总值72亿元,公开招投标136个标段。
四、突出规范,征收补偿步伐加快
围绕全区重点项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做好房屋征收补偿和动迁安置工作,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动迁(征收)工作。成立区级动迁工作指挥部,各镇、街道成立房屋征收与补偿服务中心;全力推进S122省道、玉龙路,三井旧城改造,新龙国际商务城、新龙生态林、玉龙路等项目,动迁民房2920户、面积121.32万平方米,动迁企业46家、面积16.5万平方米。首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巢湖社区旧城改造261户民房签约,剩余5户商铺和企业正在洽谈。安置工作。全年安置居民2214户,合计安置面积26.91万平方米。预计全年安置户数将超过5000户,安置面积超8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工作。全年竣工交付百馨西苑二期、香山欣园一期二期、富民景园二期3个安置小区,交付面积34.8万平方米。年底将交付新景花园二期、三期两个安置小区,全年交付安置房面积达61.31万平方米。
五、落实责任,村庄整治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完成并通过省市验收的自然村共420个,其中三星级“康居乡村”6个、二星级“康居乡村”141个、环境整洁村273个。薛家镇上半年完成全部整治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对验收合格村庄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补助。6月份,下达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引导资金456万元。9月份,兑现“以奖代补”资金7174.3万元。注重业务指导。举行村庄环境整治培训,实地考察了溧阳市天目湖镇三胜村、桂林村等地;聘请专家为18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制定整治方案;组织专业设计单位深入到每户调研,实行“一对一”技术帮扶,强化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塑造。坚持长效管理。整治废品收购站364家,改造规模养殖场23家,清理破败空心房屋600余间;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自觉投身村庄环境日常管理。
六、加大力度,民防地震成效显著
以城市人民防空袭预案修订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软件开发为契机,强化宣传,不断加大民防地震工作力度。人防工程建设维护日臻规范。截至9月底,人防工程立项15.6万平方米,新开工11.05万平方米,竣工5.6万平方米;对78项人防地下工程项目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安全隐患19处,发送整改通知书23份,约谈工程受损单位13家。民防社区工作站建设加快。与区党政办、应急办联合拟制《关于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确定25个社区为创建目标点,7个站点完成装修。防震减灾工作正常推进。地震前兆观测站点深井开凿完成;加强示范学校和示范社区建设,春江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玲珑等3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发放《民防知识读本》3000余册、《民防知识应急手册》200本、《民防教育多媒体教材》200册、《快乐日记》1万余册。
七、务求实效,党的建设不断深化
以创先争优为中心,推进机关作风活动开展,激发全局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扎实推进“赶超先进当标兵,又好又快创新业”主题教育活动。“金牌员工”经历三轮选拔,并与道德讲堂建设结合;对各支部,各处室、企事业单位进行年度目标考核;查处作风漂浮等行为,3个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职工作书面检查;启动全员干部教育培训,组织中层干部赴苏州考察、赴浙江大学学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机关事业支部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党风廉政任务;集体讨论“三重一大”事项,推进“勤廉双优”教育和“廉洁示范工程”创建;举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报告会,组织赴区法院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工程全过程监管,监管工程变更70多次,局综合验收小组对35项市政绿化工程进行验收;受理信访292件,办结287件。创新干部选拔机制。5月份,尝试通过素质能力测试、面试和民意测评、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与任用等程序,竞争性选拔5名团总支委员。8月份,对局属企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进行调整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突出宣传中心工作,在主流媒体发表稿件85篇,在《高新区报》开设2011年工作巡礼和“醉”美高新区专版;市、区政府网站累计录用信息55条,5条信息被市政府办公室录用;开通运行门户网站和OA协同办公系统,推进行政审批、对外宣传和办公自动化一体化;两份简报在区领导和兄弟局办中产生积极影响。高效办理提案议案。今年,区政府交由我局承办的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共103件。局专题召开提案议案交办会议,明确了办理要求和承办责任人。所有主办件反馈满意率达100%。
八、反思不足,全局工作再上台阶
2012年以来,全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照全区人民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工作标准还需提高。与苏州工业园区等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在设计、管理水平上还有不小的差距,标准还需提高。
二是精品意识还需强化。精品工程理念需灌输到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建设全过程,渗透到每位参与者。精品理念深入人心尚需时日,不少单位对工程质量要求仅停留在合格层面。
三是管理方法还需改进。我局在机关管理、行业管理、项目管理上还存在方法不多、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我局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效率。
四是能力素质还需增强。建设国际化、生态化滨江新城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当前,我局部分干部还存在能力素质欠缺,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
五是研究思考还需加强。研究思考是我们提升工作水平的基础。由于城市建设和管理任务繁重,我局在工作研究思考方面还做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