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狠抓措施落实,提高服务质量,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主题活动,逐步增强社会事业发展合力 围绕“赶超先进当标兵,又好又快创新业”主题,整合创先争优、勤廉双优等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1、突出教育管理。全面开展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组织了论文和演讲比赛。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2月份组织参加旁听区法院法庭相关案件的审理,邀请市中级人民法院张建文副院长作了廉政专题报告。5月份召开社会事业系统作风行风建设推进会议,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全面推进“勤廉双优”岗位教育活动。践行江苏精神,组织了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局“素质提升”公文写作培训班。11月份,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活动为平台,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2、加强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领跑赢在中层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激励中层干部竞相领跑,切实提高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实效。开展争当“金牌员工”活动,各条线明确1—3名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取措施,促使重点培养对象自加压力、快速成长。加强校院级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中学校长和小学校长分别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和上海闵行区华坪小学考察学习。组织了校级领导考察,对66名国际学校在职教职工进行了一次性安置。8月底举办了全区2012年暑期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3、创建“最优”项目。将“推进教育国际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继续作为我局“最优”项目,把握“领先、贡献、提质”三大关键,提升工作标准,创新活动形式,创造一流业绩。 二、提升服务品质,深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教育服务深化年活动全面开展。为进一步转变行风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在去年“教育服务年”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教育服务深化年”活动。通过六个“进一步”,达到七个“明显”。即教育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作风行风明显转变,服务范围明显扩展,服务内容明显细化,服务平台明显完善,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教育发展环境明显和谐。 2、创建工作重点推进。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抓手,促进全区学校规范化管理。严控热点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确保符合条件的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100%入公办中小学就读。目前,我区已基本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在物质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上无显著差距,学校、社会对区政府教育工作满意度较高。 3、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2年,我区积极配合推进常州天合国际学校、常州外国语学校、常州技师学院等建设工程。新建了龙城小学、河海幼儿园常裕分园、绿都幼儿园等学校。全区所有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Ⅱ类标准。同时积极保障学校校舍安全和校车安全,全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有效提升。区实验中学、新桥小学、圩塘幼儿园成功创建江苏省平安校园。指导小河中学、浦河实验学校创建市优质学校;新魏幼儿园、天润幼儿园、哈佛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园。 4、队伍建设有效加强。进一步完善教师引进机制,严把入口关。今年共招录教师38名,38名新教师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7人,骨干教师5名。认真完成全区新一届校长聘任工作。新聘校级领导中硕士占3.7%,本科占80%;高级职称占71.11%,中级职称占28.89%;具有区骨干以上专业称号的占71.11%。制定了中小学校级领导专业发展考核意见,努力提升校级领导的管理和专业水平,积极培养优秀校长。 三、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前进步伐 1、文体设施全面提升。全区9个镇(街道)文体工作站均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建筑面积都在800平方米以上,文体设施齐全。建成了区级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完成155个“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基层服务点建设,形成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信息网络。今年新建了6个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新建春江镇、三井街道等6个国民体质监测站,完成全区国民体质监测站布点工作,完成了18个社区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出台了《新北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组织建立了文体设施维修保养队,强化了长效管理,实现了安全工作到位、卫生标准到位、维护维修到位。 2、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推进“文化惠民月月送”工程,通过“文体系列培训、文艺专场演出、电影放映工程”到基层、到村(社区),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全年组织面向基层文艺骨干培训5次,举行“文化惠民月月送”文艺专场演出3场,送电影700余场,送戏20余场。成功举办区第一届运动会,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3、人才建设稳步推进。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培训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311人,达到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7人;建立群众文艺人才档案,促进舞蹈、器乐、编导、主持人、创作等各类文艺人才水平的提高;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逐步实现管理员持证上岗。 4、文物保护规范落实。上报了第三批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常州陀螺、汤氏铜刻、孟河四爪神龙、吴域黄酒制作技艺、西夏墅高跷);协助市级考古队对春江象墩的勘探工作。同时,今年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做到日常管理与节假日重点检查相结合,形成了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四、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1、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度,我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400元,参保率持续稳定在100%,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至12万元,同时扩大部分农村重大疾病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全面实行医疗救助与新农合“一站式”同步结算。截止2012年9月30日,全区参保人员享受门诊医疗保险补偿比例为18%;享受住院医疗保险补偿1.89万人次,补偿比例为50.2%。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完善。完善了基本药物目录,成立了区药品采购中心及结算中心,组织基本药物培训专题讲座,开展基层医务人员药品规范使用培训,不断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至2012年9月底,全区共完成门急诊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7.5%;出院13478人次,同比下降1.7%。 3、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将春江人民医院、孟河人民医院和即将建成的三井医院提升为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参照二级医院管理。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实行绩效考核奖补。重新核定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920名,全面实施了卫生绩效工资考核机制,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全员岗位设置。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待遇,区财政落实777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补助。稳步推进基层单位债务化解,我区需要清理化解的长期债务约为2.16亿元,初步制定了《新北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区财政安排3200万元债务化解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4、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专业组,推进区级查房工作制,全面加强基层医疗质量管理。与中科院深圳研究所合作建设“新北区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投入67.5万元,为30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开展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专用设备,建立了新北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为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五、夯实服务基础,促进人口计生健康协调发展 1、计生优质服务扎实到位。认真实施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努力拓展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人口早教工作,新建三个早教指导站点,继续完善早教阵地功能,组织开展了早教专家面对面、早教课堂进家庭、免费早教体验等活动。完善计生奖励惠民政策,率先制定了对育龄妇女落实长效措施奖励制度,将计生手术并发症对象全部纳入计生特扶制度,完成了877名企业持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对象的登记工作,新增农村计生奖扶对象1238人,累计农村计生奖扶对象4770人,特扶对象317人。 2、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断加强。我区被列入全省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区域,出台了《新北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加强全区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意见》,强化措施,全面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六免两优惠”政策,积极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各项合法权益。“5.29”期间,联合市人口计生委、市综治委开展了“共享阳光——关爱新市民”大型文艺演出。 3、“康健计划”项目稳步实施。开拓者国际组织“康健计划”项目落户我区河海街道工业园区,选择三家企业先行试点。“康健计划”项目的实施,将为外来企业职工提供一系列的生殖健康服务。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13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确保各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为推动全区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北区社会事业局 2012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