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区(新北)分局支持服务大企业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工商所、机关科室、经检大队和培训中心:
为迅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加快培育大企业”动员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助推企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现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高新区实际情况,制定《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区(新北)分局支持
服务大企业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区(新北)分局支持服务大企业实施意见》
附件1
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区(新北)分局支持服务大企业实施意见
为迅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加快培育大企业”动员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助推企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贴心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现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高新区实际情况,推出如下举措:
一、 推出“瞪羚行动”,简化审批提速提效
1.推出“快捷通”智能登记系统。在登记窗口推行自主开发“快捷通”登记软件,企业可根据系统内110个公司登记元素,73套格式范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登记和变更,实现简单登记批量化、重复咨询格式化、疑难杂症专业化,提升登记质量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放大外资登记授权政策效应。在获得总局外资登记授权的基础上,放大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网上登记平台服务功能,对出资期限将到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行政约谈;为出资有困难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杜绝零出资企业,营造健康有序的外资发展环境。
3. 放宽企业经营范围、住所、名称核准条件。允许园区一地多企;允许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条件使用独创性字号和申请核定行政区划后置的企业名称;对外地知名企业来我区投资的,允许其企业名称中将外地行政区划和字号连用。
4. 放宽广告业市场准入条件。放宽非货币出资比例限制,支持投资人以商标、专利和著作权等非货币知识产权依法评估作价出资设立广告企业。延缓广告企业出资时限,放宽广告企业冠江苏省名和组建集团公司条件,力争广告产业园新设广告企业超100户。
5. 提升企业年检效能。企业年检全部实行网上申报,方便企业年检申报、查询和修改;凡企业提交年检材料齐全、内容完整、符合规定的,及时办结年检手续。简化年检材料,除法律、法规及国家有特别规定的外,企业免于提交审计报告。对因企业重组、改制、职工安置等原因无法通过年检,但确需保留营业执照的国有、集体企业,实行企业主体资格延续制度,暂不吊销营业执照。对外资企业实现分类年检,减少审批环节,提升行政效能。
6. 实行个性化全程服务。对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的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及时做好股权变更、增加注册资本等变更登记工作。对连锁经营和集团化经营的企业、园区需一次性申请设立(变更、改制)多个企业的,提供集中登记服务,统一办理登记手续。
二、 推出“蝶变行动”,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7.帮扶大企业创大品牌。按照“量质并举、注重质量,主攻重点、瞄准大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培育引导、做大做强”的思路,对天合光能、华润包装、新日化学、怡泰食品、炮炮兵、红梅色母料、清红化工、考普乐、英伦美家、依丽雅斯、正阳焊接等规模企业重点帮扶,强化行政指导和创牌培训,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对企业申报过程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至2015年底,区内企业驰名商标突破22件,省著名商标突破80件。
8.指导大企业组大集团。引导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市级企业集团,对企业组建集团提供指导、帮扶、支持,指定专人全程服务,重点培育华威亚克、千红制药等企业组建集团公司。至2015年底,区内集团公司突破42家。
9.吸引大企业设大总部。对拟将总部迁入高新区的企业,一律开辟绿色通道,在注册登记时提供优质快捷服务,做到特事特办,安排专人全程跟办,提供保姆式一站服务。
10.服务大企业建大窗口。打造服务大企业、对接大项目的工商服务大窗口。丰富工商窗口服务内涵,整合“品牌+融资+信用+上市+集团+广告+知识产权保护”一揽子工商优质服务要素,实现对企业服务需求的“窗口咨询、一站受理、专人跟踪、逐项落实”,为区内大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行政服务。
11.对接大项目促大发展。围绕高新区重点项目开展攻坚行动,搞好服务对接,建立项目名录,明确具体服务人员,确定具体服务内容,限定具体服务时限。健全和落实“与重点企业和园区工商联络员”制度和“局领导包大项目”制度,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特色优势产业实行“跟踪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唤醒服务”、“精细服务”。同时,根据“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拟开工项目、前期项目、储备项目”的不同需求,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服务,做到该受理的立即畅通、出现梗阻的立即疏通、需要上级解决的立即沟通,帮办跑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事事快办。
三、 推出“春蚕行动”,优化环境求精求细
12. 实施“12315”暖企行动。搭建政企连心桥、打造政企同心路,全力为企业解难帮困。确定100户大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实行工商助理员制度,提供全程服务;确定200户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实行工商联络员制度,提供预约服务;确定300户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作为服务对象,实行工商服务员制度,提供上门服务,支持指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力争至2015年底,对接服务各类市场主体1000户,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万户。
13.开通“企信通”服务平台。在公司设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核准当天,第一时间将企业相关变更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公司股东,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14.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深入开展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登记,指导企业利用抵押、质押、担保进行融资;指导企业以商标权作价出资、利用商标质押进行融资,实现商标资本化运作。进一步加强与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搭建和拓宽融资平台,不断推出融资新产品,促进银企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5.保护企业创新转型。推广去年在全省系统首创的“扁平一体式标准化监管”,重点打击商标侵权、侵犯商业秘密等影响企业创设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的违法行为,指导企业打假维权,对发生在异地的违法行为,会同当地工商部门开展打假活动,切实保护区域内名优产品的声誉。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行政指导,帮助企业完善保密制度。
16.引导培育家庭农场。鼓励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民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家庭农场,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其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促进农村新型市场主体培育和农业生产要素整合。鼓励设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村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健康养殖业;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生产服务行业发展,强化种、养、加、销产业链,推动农村经济规模化、现代化。
17.构建企业诚信体系。紧扣培育、规范、帮扶、监管四环节,积极制定重守培育计划、准确把握申报指导、突出部门帮扶重点、注重监管落实到位,指导企业争创“守合同、重信用”和“AAA”级信用企业,增加企业竞争力。
18.督促企业规范经营。推行行政指导,实施柔性执法,对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营业期限、股东出资期限、前置许可期限即将到期的企业进行事前提醒,减少企业过失性违法。采取建议、辅导、提示、告诫以及其他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实施行政指导,规范企业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