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食药监新办〔2013〕1号
关于印发2013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工作目标的通知
各科室:
为全面认真贯彻省、市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保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经研究,制定了新北分局2013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目标。现印发你们,请各科室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一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北分局办公室 2013年1月28日印发
2013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新北、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总目标,切实履行监管职能,促进机关作风不断务实、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确保工作业绩再创新辉煌,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再上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督
1、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根据分级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签订层层目标责任状,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资源保障责任具体化、项目化。完善综合评价工作,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考核体系,落实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食品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2、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充分把握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平台,全面完善现有部门间互通信息、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对有交叉、有盲区等不符合监管实际的问题进行有效磋商、适度调整,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3、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履行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明确责任分工。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基础档案资料。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抽样工作。针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的重点领域,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4、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积极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突出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的食品安全整治,以规模小、条件差的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整治对象,把重点放在粮油、肉品、蔬菜、奶制品、添加剂、酒等品种上,加强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小作坊、小餐馆等的整治力度,不断提高整治水平。
5、稳步推进规模企业食堂达标创建工作。在现有企业食堂达标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因地制宜,研究、探讨和开展更大范围、更小规模企业食堂达标创建工作,尽可能地清除集体用餐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及时开展工作督查调研,力争全区规模企业食堂达标创建再上新台阶。
6、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万家”——服务基层宣传品牌创建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面、针对性、有效性。主办3次大型广场宣传服务活动,组织10次宣传展板巡展,培训1200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企业和社区工作人员,发放30000本食品药品安全手册,出版8期食品安全简报。
(二)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7、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工作。坚持执行基本药物生产情况报备制度,开展重点品种处方工艺核查工作,强化生产现场管理,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中标品种电子监管工作。
8、加强药品源头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中开展“三抓”活动:抓责任、抓规范、抓标准;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及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面达100%;对药品生产企业高风险品种进行专项检查;积极推进实施新版GMP;保证地产药品的抽验合格率100%,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9、加强高风险生产企业和特殊药品监管。加大对原辅料购进、检验等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等特殊药品的监管,确保全年不发生特殊药品的危害现象。
10、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扩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单位和在线呈报单位覆盖面,确保全年每百万人口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数达600份以上。
11、强化医疗器械生产管理。突出重点,继续抓好国家、省重点监管产品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好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广实施工作,二类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面达100%;列入国家抽验计划的地产医疗器械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确保全年不发生地产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12、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药械企业的信用意识,进一步落实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据《常州市药品医疗器械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好信用等级初评和分类监管工作。
13、加强药械市场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三推”活动:推行“红黑榜”制度、推进经常性教育、推进信息远程监控工作。深入开展药械经营企业专项执法检查,举办一次“警示会”。对2012年度被评定为“警示、失信、严重失信”企业的监管覆盖面达100%,并相应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14、规范药品零售经营企业行政许可和换证工作。对2012年底前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通过GSP认证的跟踪检查面达100%;切实做好药品零售行政许可及《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管理规范证书》的换证工作。
15、开展专项监督执法检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专项检查的要求,组织开展非药品擅自添加药品活性成份、非药品冒充药品、药店购进药品行为、非法经营药品行为、药品生产企业执行药品注册标准生产行为等专项监督执法检查,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安全用药、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联合知名品牌企业,成立打假保名牌工作小组,继续深入开展打假保名牌专项行动。
16、打击涉药犯罪行为。加强对麻黄碱、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婴幼儿及孕妇用等高风险药品、市场紧缺药品和违法广告药品等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上述药品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会同司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查办大案、要案。
17、加强药品抽样检验。按照省局、市局药品抽检计划,科学制订药品抽检方案,全面完成省局下发的抽检任务;按照《江苏省药品抽验考核细则》规范药品抽验行为;加大对基本药物的抽样力度,进一步强化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做到生产企业品种的全覆盖抽样;总结药品抽样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药品抽样的针对性,充分发挥药品抽样在稽查执法中的作用。
18、提高办案质量。加强稽查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对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新动向、新特点的研究和交流,不断探索稽查工作思路和模式,提高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进一步完善稽查工作制度,严守稽查工作程序,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履行服务承诺,群众举报投诉做到100%受理、答复,并按有关规定奖励举报人员。全年违法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罚没款实际到帐率达80%以上,杜绝错案和行政赔偿案件发生。
(三)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19、继续争创“好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和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争创“团结、开拓、廉洁、高效”的好班子。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带头完成调研论文不少于1篇。
20、强化一流监管队伍。继续深化“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创建,创新监管工作理念。签订科室目标任务责任状,提高履职尽责责任心。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交流、培训、教育,提高监管工作水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拓思路,探索新的监管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强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制度,除依法不予公开的事项外,均要以各种形式公开与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相关的政务信息,做到公开行政、阳光行政,增强工作透明度。
22、完善制度,保证机关有序运转。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围绕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机制规章制度,保障机关人、财、物健康运转,促进全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3、大力开展监管工作新闻宣传活动。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新闻宣传、信息宣传和社会宣传活动。加强信息宣传和报送工作,全年上报信息100条,省局网站录用信息不少于8条;区政府录用信息8条,确保信息考核达标。
(四)提升机关作风和工作效能
24、加强党建工作。开展机关党建争先创优活动,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志愿者宣传服务活动,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在凝聚人心、推进工作、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25、加强廉政教育。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一次以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立党为公,执法为民。落实好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督促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26、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制定新方案、明确新标准、寻找新载体、打造新品牌,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开展以“依法行政、为民务实、开拓创新、廉洁高效、团结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食品药品监管行业文化建设活动,全面提升西夏墅东南村、光华学校、武警一支队结对共建活动,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文化建设格局。
27、全力强化服务措施。面对基层、企业、群众反映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送服务、送政策、送科技”活动。全力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定入园企业帮扶措施,帮促药械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28、厉行节约勤俭持家。公务接待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公物购置讲究实用简朴,严格审批手续,注重集体把关。办公用纸、电等要从点滴做起,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