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2009~2011年,新北(高新)区审计工作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共实施审计项目89项,其中本级预算执行审计3项、镇(街道)财政决算审计9项、经济责任审计33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13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7项、专项资金审计(含审计调查)13项,其他项目11项。审计查出违规金额6150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9398万元、上交财政金额2198万元,出具审计决定书11份,提出审计建议122条,发现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案件线索3起,审计报告获区领导批示57件。区审计局2009~2011年连续三年在全市审计业务综合考核中列各区局第一名。
2009~2011年审计项目实施情况一览表
分 类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合计
审计项目数(项)
23
33
89
查出违规金额(万元)
35
1362
4753
6150
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万元)
16751
33055
29592
79398
上交财政金额
36
800
2198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 2009~2011年,区审计局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从单纯关注财政预算收支的真实、合法到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资源使用的效率、效果,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建设性和时效性不断加强。三年来,财政同级审除对区财政部门组织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外,还对13个单位和部门的预算执行以及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实施了审计。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共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28292万元,向区人大、区政府提出审计建议12条。至2011年,以财政管理为核心,本级财政预算执行、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经济责任和绩效审计“五位一体”的大财政审计格局初步建立。 【财政决算审计】 2009~2011年,区审计局围绕“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共对9个镇(街道)实施财政决算审计。 财政决算审计以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为基础,重点对财税政策执行、资金资产的管理使用、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非税收入管理等实施了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606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1403万元,上交财政792万元,出具审计决定5份,提出审计建议28条。 【经济责任审计】 2009~2011年,区审计局接受区委组织部委托,共对33名党政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对16名领导干部采用了“三责联审”的模式。先后出台《新北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新北区党政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办法(试行)》等文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在审计对象上逐步加大任中审计,近三年任中审计的比例达到27%,审计监督关口得到前移;在审计内容上逐步实现“三个结合”,即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部门预算执行(镇街道财政决算)情况、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有机结合进行,有效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在组织形式上逐步推行“三责联审”,即与组织、人事部门联合对领导干部用人、用编、用财情况进行联审。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2009~2011年,区审计局共对软件产业园A幢和B幢、创意产业园区、百草园安置小区等7个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审核已完工程结算并出具审定单138份,审定金额57043万元、核减4408万元。在软件园A幢跟踪审计中,审计组对部分单项工程未执行规范的招投标程序、部分涉及变更的事项没有严格执行变更程序、监理现场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披露,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核减工程款2315万元。 【专项资金审计】 2009~2011年,区审计局共实施专项资金审计项目13项,审计专项资金总额1318359万元,审计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2686万元。突出民生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主要是民生类项目,涉及农村五件实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保险资金、教育装备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环保资金、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等,充分体现“执审为民”的理念。审计中广泛采用方案评审、调查问卷、满意度调查等手段,征求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专项资金使用评价提供充分依据。按照绩效审计的要求,在对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的同时,对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绩效审计】 2009~2011年,区审计局分步开展了“绩效审计推进年、普及年、提高年”活动,拓展绩效审计领域,绩效审计取得了一定成绩。2009年以来共实施教育基建维修和装备补助资金、特色农业保险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独立型绩效审计项目3个,提出并被采纳审计建议11条,领导批示3条,促使被审单位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2项,其他的审计项目大部分都体现了绩效审计的理念。2011年全区绩效审计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重达80%,以绩效审计为主导的审计业务格局初步形成。 【农村监察审计室、镇(街道)审计室成立】 2009年2月,区编委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审计监督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在区农村纪检监察工作室增挂“农村监察审计室”的牌子,各镇、街道监察室增挂“审计室”牌子,其中区农村监察审计室为区审计局的派出机构。基层审计机构的成立,使审计监督在基层得到有效延伸,标志着区、镇(街道)两级审计监督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部审计争先创优】 2009~2011年,区审计局按照“完善、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农村监察审计室为依托,加强对基层审计机构内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考评,开展全区内部审计争先创优活动。区审计局下发《全区内审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基层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与职责,规范内审工作操作流程。三年内先后组织3批共40名专(兼)职内审人员参加江苏省内审协会的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至2011年末,全区内审人员持证上岗比例达到56%,为全市最高。在全区开展“内部审计示范点”创建活动,并通过内审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审计信息和科研考核等手段,在全区内审机构中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基层内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2009—2011年,各镇(街道)、区直属公司内审机构共组织实施各类审计项目1108个,审计查出有问题金额40222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9167万元。春江镇审计室被江苏省审计厅、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授予2008~2010年度江苏省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称号。 【审计整改督查】 从2009年开始,区审计局会同区党政办、监察局、财政局联合对上年度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开展督查,2009~2011年审计整改到位率分别为86.17%、98.98%、90%,促使被审单位新出台(修改)制度10项、内控措施6项,审计整改效果尤为明显。2011年5月,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新北区审计整改督查实施办法(暂行)》,建立了由区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党政办、财政局、经发局、人社局、审计局等七部门参加的审计整改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了审计整改工作程序,加强审计整改现场督查,突出审计整改结果运用,使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政府投资农贸市场运作管理情况审计调查】 该项目于2011年实施。作为一项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民本审计调查项目,该项目实现了诸多突破:1.组织方式的突破。该项目采用了部门联合、区镇联动的组织模式,由区审计局与监察局联合派出审计组,从区审计局、农村监察审计室和各镇(街道)审计室抽调了15名业务骨干作为审计组成员。这种模式拓展了审计工作视野,达到了审计资源共用、审计成果共享的效果。2.审计对象的突破。审计调查以整个行业为审计对象,突破地域、单位的局限,审计对象涉及8个镇(街道)19家农贸市场。3.审计成果的突破。通过审计发现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案件线索3起;审计综合报告上报后,区委、区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均对审计报告作出了批示;《中国审计报》、国家审计署网站、江苏省审计厅网站等媒体也对该项目给予充分关注,社会反响强烈;该项目获2012年度江苏省审计厅表彰审计项目和常州市优秀审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