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无障碍浏览
智能问答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新
视界
新
公开
新
服务
新
互动
新
数据
信息名称:
2013年度政府重点工作
索 引 号:
014112118/2013-00074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党政办:
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产生日期:
2013-12-31
发布日期:
2013-01-22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13年度政府重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总要求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建设推进年”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现代化建设攻坚年”活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为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3%、力争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确保增长10%、力争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8%、力争20%,其中,工业投入确保增长15%、力争18%;实际到账外资确保增长10%、力争25%;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力争有所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
推进转型升级,筑牢经济增长的稳固基础
1.提升优势产业。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智能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和化工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华润包装、常林股份、东风汽车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发展通用航空、智能电网、碳纤维等高端产业。着力做好星宇车灯、亚什兰等110个3000万元以上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工作,加大宝菱重工、诚达石化等38个净增产值亿元以上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尽快投产达效。抓好孟河汽摩配、西夏墅刀工具两个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2.壮大新兴产业。坚定光伏产业发展信心,鼓励光伏企业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大力支持天合光能、佳讯光电等光伏电站建设,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金太阳工程等政策,启动实施光伏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创意产业凝聚特色,完善龙城创意园、广告产业园“一核三基地”功能设施,办好首届“中国公益广告节”、第十届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生物医药产业壮大规模,大力引进成熟产业化项目,新能源车辆凸显优势,整合区内产业资源,加大引进与培育力度,加快形成以整车生产、关键零部件制造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
3.加速现代服务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9%。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抓好中油华东综合性物流仓储中心、中国(常州)工程机械专业市场、西夏墅工具产业发展基地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普洛斯、嘉民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加快推进新龙国际商务城金融步行街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业。研究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形成“2.5产业”、楼宇经济集聚效应。放大环球恐龙城旅游品牌效应,加快新龙生态林建设,启动小黄山旅游休闲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完善通江路商业街区功能,推进月星环球港、道生中心、丰臣国际广场全面开业,加快国际风情街业态集聚,推进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
集聚发展资源,形成加快发展的竞争优势
1.推进重大项目。积极实施“510行动”计划,抓好全区总投资1191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入超300亿元。力促华润PTA、国电燃气发电机组等在谈项目及早签约落地,美伊电钢、鲁尔泵业等签约项目及早开工,朗盛三元乙丙橡胶、阿克苏诺贝尔、诺贝丽斯等在建项目及早投产。放大空港优势,加快启动航空产业园建设,着力引进航空零部件制造等一批优质项目,培育壮大通用航空产业链。
2.扩大对外开放。紧盯世界500强、树立“区外都是外”的理念,积极对接央企和优质民企,鼓励区内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拓展与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加大东京、上海驻点招商力度,狠抓落户外企增资扩股,确保全年新增10个总投资超亿或近亿美元的大项目。帮助100家出口重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力争全年新增市级出口品牌企业10家、市级出口基地2家、省级出口基地1家。继续办好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
3.突破要素制约。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做大做强常高新、龙控等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镇、街道统一融资平台,切实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对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机构,吸引外资、民资共同参与园区开发和城市建设。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全年盘活存量用地2000亩以上,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创造空间。加快安置房建设,2013年新开工安置房173万平方米,到2015年,目前在外过渡的动迁居民全部安置到位。
4.帮扶企业发展。研究出台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企业。有效集聚资金、资源和各类要素,助推民企做大做强。加强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力争促成中华恐龙园、光洋轴承、世轩科技等4家企业上市。建立创业激励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一条龙”服务,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科学发展的持续活力
1.做强创新主体。深化高企培育工作,确保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落实创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0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1亿元,争取税收减免与资金奖励5亿元以上。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力争大中型内资企业普遍建有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5%。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年新增授权专利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以上,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在行业内有地位的知名品牌和名优产品。
2.完善创新载体。打造区域“创新之核”,在新龙国际商务城规划建设智能科创园,着力引进一流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专家。加快环球恐龙城迪诺水镇、创意步行街区建设,完善中科院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功能。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千红国际创新药物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发展。扶持常州生物医药孵化器、海博医疗器械孵化器创建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加强三晶信息技术孵化器与以色列、智利等国的国际合作,打造孵化器品牌集群。
3.集聚创新人才。发挥好“科技镇长团”和落户人才的作用,力争全年签约引进“龙城英才计划”人才100名,培育省“双创”人才10名。提升联想学院江苏分院的功能,制定落实企业家创新培养计划,重点培养50名科技型企业家。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北
1.加快建设滨江新城。新龙国际商务城加快推进骨架道路等基础设施,抓好常高新大厦、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抓好商业商务区、金融服务区的招商;加快中心主题公园建设。统筹推进新龙国际商务城、航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动迁,全年计划动迁民房、企业350万平方米。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合做好轨道交通一号线有关前期工作。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从中心城区向镇区延伸,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全面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抓住常泰高速开通机遇,统筹谋划沿线各镇建设布局,重点加强孟河全国重点中心镇建设。依托万顷良田工程,积极开展农业产业招商,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孵化、中药材种植等优质农业项目。年内再建成2个市级、3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3.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全力推进滨江化工园区综合整治,加大园区“三废”整治力度,确保全年关停污染企业15家,实现三年关停45家的既定目标。加快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力争通过省级验收。加大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审核力度,确保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100%达标。新龙生态林一、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区建成开放。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
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务实政务环境
1.提升效能。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区镇两级的事权、财权和责任,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措施,深化园区带动镇、街道,镇、街道支撑园区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努力打造符合“高新”特点的发展环境。
2.真抓实干。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围绕当前我区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制订和落实有效措施,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和制约因素。下大力气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拿出更多的时间谋大事、干实事。加大绩效考核力度,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3.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努力建设勤政高效、务实创新、团结奋进、清正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强大动力,进一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为把新北区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2013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提升公众安全感。提升改造城中村和农村安置小区安全防范设施;在主要道路交叉道口新建8个高清治安卡口;建立“技防入户”平台,完成1.2万户终端安装,确保技防村(社区)达标率90%以上。
2.实施菜市场改造。对全区尚未改造的19家菜市场完成基础设施改造,为全区所有菜市场购置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和试剂。
3.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至140元;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400元提高至480元;建立与全市联动的城乡低保、困难救助、抚恤优待等自然增长机制。
4.完善爱老助老服务。全区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500张,置换护理床位600张;扩大居家养老覆盖面,建成10家老年人助餐中心。
5.加强残疾人保障。扶持100户贫困残疾人实现食用菌种植脱贫就业,为全区1万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6.实施公交便民。优化重点园区公交线路并按时段加密,改造主要道路沿线200个公交站台。
7.开展优生优育早教服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发动率达100%,科学育儿知识100%进家庭,亲子体验100%进社区。
8.实施保险惠农。为全区11.37万农户办理家庭财产保险;扶持农户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高效设施农户办理全额保险补贴。
9.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照“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为全区中小学配置电脑、图书,重点培训100名优秀教师。
10.强化卫生惠民。为全区24个尚未配置到位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基本检测设备,实现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村、社区全覆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