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7专题 > 道德讲堂·身边好人 > “身边好人”事迹 > 内容
高华平,陆房村一位普通的劳动人民,略显瘦削的身材,铁虬般有力的大手,朴素而整洁的衣着,总是带着憨厚而淡然的微笑。 第一次见着高老,是去年2月里的一天,村里评选出了十佳“好媳妇”,高老的大媳妇光荣上榜,高老代她来拿证书,我便记住了这个有着明亮质朴笑容的老人。第二次,是高老应邀来村委接受“十佳好人”的专访,他带着一如既往的满足笑容,连声称赞自己的儿媳孝顺体贴,尊老爱幼,却对自己的事迹一语带过。可是全村都知道,高老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病重妻子,既当爹又当妈地带大体弱的儿子,宽容对待外来媳妇,努力营造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席卷陆房村,全村进行了大规模拆迁。拆迁前,高老家是有名的贫困户,一家四口,挤在两间破土房里,仅靠高老打小工勉强度日。高老的妻子高菊英打从娘胎里就落下了病根,一直体虚多病,不能干粗重活,全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高老瘦削的肩头。为了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高老更辛勤地劳作,白天跟着瓦匠打小工,干着吃苦受累的体力活,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要喂猪喂鱼,天刚蒙蒙亮,又要早早地下地干活,安顿好妻儿后再匆忙赶赴工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但却因为双双体弱,并不能帮助高老减轻多少负担。但高老从无怨言,永远带着积极、乐观、爱家的心态,干着似乎永远干不完的活:一年勤勤恳恳干上两三百个小工;家中的母猪生了几十只小猪等着他喂食;一河塘的鱼儿等着他割草填喂;六、七亩田地不能就这么荒着,一年到头播种、浇灌、施肥、收割…… 高老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迅速地老去,却依然乐观开朗。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妻儿健康,全家幸福。两个儿子相继成家,却都找了四川媳妇。在外人眼中,外来媳妇本地郎,多多少少会有代沟,生活上的小磕碰更是难免的,但高老一家却格外的和睦温馨,从无矛盾。“家和万事兴。我们做长辈的宽容大度,不偏不倚,以身作则,晚辈才会跟着仿效,家庭氛围才会变得更和谐。”高老如是说。 就这样,一家六口,挤在两间破旧的土屋里,虽然生活不富裕,屋子不宽敞,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格外幸福热闹。随着两个外孙女的相继出生,两间土屋就显得更为狭小了。这时又恰巧赶上村中拆迁,高老一家八口在外租了户房子临时过渡。在租房期间,由于不能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高老原本体弱的妻子被高血压引发的糖尿病拖倒了。即使全家人细心呵护、全力照顾,高老的妻子菊英还是没能逃脱病魔的魔爪,2010年病情恶化,重度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最终使菊英瘫痪在床,只能靠轮椅活动。 2011年一家八口终于住上了新房,安定下来的高老连声感谢共产党,夸赞安置房住得舒畅。搬入新家后,照顾妻子菊英成了高老每日的中心工作:“住进了新房,生活也宽裕了,日子更安定了,接下来就是带着老太婆好好享受生活了。”高老每天早起先熬上一锅粥,做点小菜,买好早点,然后服侍妻子起床洗漱,吃好早饭,接着或陪伴妻子看看电视,或推着妻子下楼晒晒太阳,中午又为妻子准备好午饭,下午推着妻子四处走走,晚上一起吃完晚饭看会电视,妻子入睡后高老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放心安睡。 “每天离开她两个小时都不行。我怕她会寂寞。哟,不知不觉这个点了,”高老抬头看看村委的时钟,“十点半啦,要赶紧回家给老太婆做午饭啦。”高老依然带着他和蔼可亲的微笑,带着对妻子无时无刻的牵挂,离开了村委,奔赴那个他内心最柔软而无法割舍的负担。 爱是力量、爱是付出、爱是承担。高华平老人正是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对妻子的呵护,用宽怀包容的心对待子女的关怀,用积极乐观的心对待周围所有人和事的豁达,传递着这样一种爱——小爱无痕、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