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罗溪镇农业服务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稳定发展、农民逐年增收、农村环境日益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素质,加强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大力气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2013年农业生产计划目标完成良好,粮食及各种农作物取得丰产丰收,农民增收明显。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1.93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9万元左右。下面将我站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3年主要工作及任务完成情况
(一)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机制
我站全体人员能够严格遵守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人事调动后,我站重新进行了详细分工,并实行分工蹲点负责制,每人蹲点我镇2个行政村(社区);同时,实行每周例会制、每月、每季度总结制,及时全面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夏种、秋种,确保粮油作物取得高产丰收
农事季节我站积极配合镇政府及时召开三夏、三秋工作会议,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要求,通过镇、村农技推广体系的联动机制,有效落实了各类农技技术的普及,为粮食生产实现高产高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夏熟作物生产过程中,我站大力宣传,及时召开农技组长会议,多次印发了除草、治虫资料到每个农户。四月底根据中央、省、市《关于下发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补助物资的通知》精神,及时召开罗溪镇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会议,确保我镇小麦“一喷三防”补助物资发放工作顺利开展,及时抓好了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工作。
针对我镇水稻的种植模式,一方面继续缩减旱直播面积,基本淘汰手栽秧,另一方面继续与镇水利农机站共同努力,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帮助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针对今年机插秧“五替代”育秧新技术,及时印发《机插秧育秧技术意见》,对机插秧育秧技术进行了大力宣传和指导,使新机手能尽快熟练掌握育秧技术,确保机插秧这种先进的播种方式在我镇能全面推广。今年我镇机插秧面积有7500余亩,基本达到区级指标,完成了新北区2013年目标任务。
今年全镇种植三麦面积1.65万亩,油菜种植面积250亩,实种水稻近1.85万亩,稻麦良种覆盖全镇种植户,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全镇种植面积的80%以上。今年三麦产量亩产达346.78公斤(小麦亩产351.26公斤),同比增加4.8%;油菜亩产为190公斤,与去年相仿。今年我镇的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高度重视下,广大干群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加大生产投入,狠抓了各项措施落实,积极开展区级高产增效创建丰产方活动。水稻生长中期气温较高,生育进程加快,生育后期温光适宜,灌浆充分,产量增加。今年水稻的纹枯病发生较重,通过科学植保防治,把纹枯病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全镇水稻生产再创佳绩,理论产量达到了669.28公斤,较去年增加了4.7℅,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高效优质服务农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组织我镇农业企业完成市、区农业产业化和科技项目的申报,今年我镇共申报了5个农业项目,其中市级现代渔业园区项目1个,市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1个、市级科技项目1个,区级产业化项目2个。此外,农业服务站推荐了4家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性好、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领军企业完成了区级龙头企业申报工作。
2013年完成各类农业项目总投资700余万元,争取各级财政补助资金近80万元。此外,我镇常州市罗墅湾优质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优质稻米和常州市科新园艺砂梨果园的无公害砂梨得到了农业部批准通过,同时完成了无公害克氏鳌虾产品换证及常州市南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淡水鱼类产地认定。
全镇以打造都市化休闲农业为亮点,农业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打响了知名度;初具规模的特色水产养殖效益明显增加;现有的2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设施农业的规模适度扩大,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我镇初步形成了以调整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为核心,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动、资金保障等措施,建成区域性高效特色产业的产业化格局。
(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我站坚持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加强和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工作目标,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各种业务知识,并加强对涉及农业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改进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效果。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观念,主动深入村、户,形成了技术推广、服务咨询、技术指导培训的服务新格局。
至十月底我站已编印《罗溪镇农副业信息》简报19期、共1000余份,送发到各村、组及种田大户;发放《当前农事——植保信息》12次,每次6000份到每一农户手中,共计印发资料7.2万余份,对全镇粮食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发动作用。通过电话、来访、现场等解决农户的询问和答疑超过了65人次;建立的稻麦苗情哨能及时提供准确的苗情数据;借助江苏省12136农技推广短信服务项目以及绿地农事通项目,为广大农户提供各类农事信息,今年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有望达98%。
(五)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的整体水平,根据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年拉出框架,二年初见成效,三年基本建成”和三级同创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形成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去年完成了常州市●罗溪(彩叶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常州市新北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和规划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市区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初步认定,门楼设计基本确定,园区建设招投标工作也已完成。此外,2013年我们主抓了常州市新北区龙珠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详细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已经通过了市区规划设计专家们的评审,园区内三家农业企业进行部分按规划设计提升工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工程已经开展。
常州市●罗溪(彩叶树)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已建成规划区域5000亩,中心区域3000余亩,中心区域主导产业占用90%,今年新增特色蔬果面积150余亩,经济苗木250余亩。种植花木的农民经济收益每亩达到2万元。园区核心区花木亩增产值15000元,亩增效益8000元。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亩均收益1.3万元以上,合作社社员和农户种养殖亩均收益1万元以上。企业和农户都收到了较好的收益,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加了农民收益,真正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加快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为把园区建成真正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下一步将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尽快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市、区级指标。通过园区建设的辐射作用,全镇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较快,1-9月份全镇完成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601亩、设施农业面积新增2551亩,全年农业现代化指标均可超额完成。
(六)其他工作
1、积极推广测土配方专用肥。我镇已连续四年推广测土配方专用肥,效果明显,发挥了节肥增效的作用。组织各村及时发放了小麦、水稻施肥建议卡各8000份至农户手中,按照施肥建议卡的要求,积极做好水稻专用肥的宣传推广工作。今年推广商品有机肥43.68吨,bb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9包,使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
2、明确职责,严把农产品质量关。我镇利用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网络及镇农产品检测室,开展宣传、监督和每月检测工作,全年累计完成700个样品的检测任务,抽检合格率达100%。同时对粮食、蔬菜生产过程使用各种投入品的情况进行定期拉网式排查和不定期检查,杜绝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行为。向农户发放宣传告知书,安全用药宣传画100余份,发放农资经营法律知识实用手册30份,提高了本镇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巩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建设的成果,从源头上保障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无隐患。
3、组织了常州市2013年市级百亩丰产方竞赛的申报、实施工作。
4、认真抓好粮食直补工作。水稻良种补贴统计上报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吸取经验教训,做到认真核实登记,及时准确上报,确保粮补资金及时兑付。
5、组织实施农业现代化指标持证农业劳动力培训发证工作。今年九月底十月初举办了2013年第五期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主要是水稻高产群体栽培技术培训,完成了380人的培训发证工作,至此我镇农业劳动力持证率达到35%。
6、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根据《常州市市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为切实加强对我镇古树名木这一宝贵的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我站制定了古树复壮与养护方案,明确专人养护,落实保护管理措施,实行一树一档,加强培育管理,并做好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工作,年底对养护单位或个人进行考核。目前我镇共有古树名木11棵,大部分生存状况良好。
7、积极配合京沪高铁绿化工程的前期土地流转工作和绿化土方施工工作,完成常泰通道绿化1400余亩。
8、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其他中心工作。今年以来本单位积极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任务,在拆迁中工作人员人人斗志昂扬,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严格按照拆迁新政策,不折不扣按时完成分工任务。建立完善了土地流转档案,对先行流转的土地进行了临时种植,对重点苗木等地块进行商谈,去年流转的土地清理已经结束,为尽早落实流转土地管理工作打好了基础。园区闲置土地的管理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和相关部门、区园区办核对了闲置土地的地块、坐落,制定了闲置土地管理实施方案,各相关单位、村(社区)落实了管理队伍,已经部署落实了管理工作,进入正常化管理。
二、今年工作的体会和存在问题
二〇一三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部门工作人员人人精神焕发,进一步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罗溪新精神,在工作上做到自加压力强增动力,同事间增强凝聚力,和党委、政府形成了向心力,具有了共同的工作目标和奋斗精神,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不折不扣的履行了工作职责。
今年以来,我站在职责常规工作上能真正做到了科学指导、合理布局、服务周到、指导到户,为全镇农业生产的丰产丰收做好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真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尽心出力。在中心工作上开拓求进,人人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新科学、新知识、新政策,努力掌握工作新办法开展、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保证了计划目标的实施,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化。
二〇一三年我们在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下,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精神面貌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点不足和困难,有待于今后工作的克服和改进,主要是:
1、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各类培训都在认真地完成,但收到的效果不尽人意,需要进一步深入宣传,同时下功夫打造一些试点以辐射周边,对全镇农户进行事实性教育。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农技员条线工作任务重,经常需要下村指导,推广项目受到推广经费限制,对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提高层次,缺乏营销机制,带动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4、在规划区土地流转、闲置土地管理种植工作上要加快进度,提高管理质量,努力配合村委(市区)做好土地综合利用,发挥效益,为集体经济创收见效。
三、二〇一四年工作打算
二〇一四年,农业服务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更快、更高、更强”的罗溪精神,理清思路,着眼未来,创新观点,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努力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常规工作做精,重点工作有为,以高效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积极组织实施省、市农业资源开发、改造项目,配合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大力提升我镇农业规划区内农田基础设施。
2、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工作重点,特别针对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合理引导和引进发展一批高效农业项目,深化项目建设,提升规模和档次,大幅度扩大设施农业种植面积,生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加强水稻丰产方建设,推进机插秧全面覆盖。我站仍会同其他职能部门进一步扩大机插秧面积,充分发挥我镇现有三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大力推广机插秧。没有条件机插的田块要将旱直播过渡到水直播,进一步淘汰手栽稻,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4、配合区农业局完成测土配方、科技入户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借助从技术指导员,到科技示范户,再到辐射带动全体农户的科技推广机制,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大大减少农田的施肥成本,有效减少农田污染。
5、创农产品安全监管特色,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种养殖专业户的培训、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监管全覆盖。加强检测力度,继续保持蔬菜检测合格率100%,形成自律、监管、督察、检测、反馈的农产品生产监管体系。
6、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事工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7、配合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完成交办的其他各项中心工作。
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农业服务站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