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将按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三年(2013~2015年)推进计划》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巩固主阵地、明确主抓手、挖掘主源泉等措施推进各项工作,为我区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提供强大的创新源动力。
一、巩固创新主阵地,打造一流创新载体
1.加快科技园区建设。以启动智能科创园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突破,加快创意、光伏、生物、动力装备、航空等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主动融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确保2014年底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浙大常州工研院、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兰州交大国家绿色镀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基地)、四川大学常州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的建设,以点带面,引进高科技项目与人才。并通过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中科院计算所、联想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的联系,继续引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载体。
2.深化孵化器体系建设。启动科技创新大厦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创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基地。认定省级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3家;全区孵化器总数达17家,孵化面积达170万平方米。强化孵化器内部管理,提升孵化水平。建立全区孵化器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孵化器管理队伍建设,搭建投融资平台。落实创业导师工作制度,选择有经验有意愿的科技中介、管理咨询、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充实高新区创业导师队伍,全年开展专题活动4~6场。加强与以色列、芬兰等国家孵化器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区内孵化器建设国际化程度,重点推进尝试引进国外孵化企业或加速企业入驻,探索合作模式,学习国际先进孵化器管理经验。
3.建设常州高新区创新研究院。形成稳定的服务队伍和服务机制,以软课题方式支持开展两类研究,为区内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与参考。一是分析国际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趁势与资源分布,寻求我区新的发展方向与经济增长点,及早进行产业布局。二是分析现有区内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相关创新资源分布,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支撑。开展3~5个新兴产业战略规划、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攻关等软课题的研究,组织召开3~5次国际学术、技术合作与交流会议,与园区、重点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围绕区域科技工作开展有效的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打造高新区“科技智囊”品牌。
二、明确创新主抓手,夯实企业创新之基
1.强化科技项目的引领促进作用。深入挖掘项目源,积极向上争取,尤其是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支持,2014年确保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超亿元。加强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期管理与验收工作,提升财政性科技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和引导作用;加强各项科技优惠政策解读与帮扶,积极落实企业科技政策减免税政策。
2.强化研发机构的创新支撑作用。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引导500-2000万成长型高企、2000万以上高企、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尚不具备条件建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四类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推进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升现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年内争取实现全区大中型工业内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覆盖。
3.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作用。以建设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工作单位为目标,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加大政策导向作用。全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培育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企业;以省、市企业专利实施计划项目为契机,加速企业专利转化实施进程,提高专利对企业创新的支撑力;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知识产权管理、维护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积极开展创新型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示范工作。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件。
三、挖掘创新主源泉,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1.打造产学研与国际合作高地。围绕全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方向,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浙大、兰州交大、四川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跟踪、推进川大与寅盛药业、北化与华达化工已签约的重点项目。依托科技镇长团工作平台,开展区内特色产业专题产学研对接,加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依托联想学院江苏分院,结合区内产业特色,开展行业发展专题培训。积极开展中以、中芬等国际交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新渠道。组织区级以上产学研与国际科技合作活动10次以上,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数80项。
2.打造科技金融服务高地。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组织申报“苏科贷”项目,加强政策宣传,对全区5000万以下企业进行摸底排查,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都入库备案,对已入库项目做好日常监管工作。2014年组织申报“苏科贷”项目30家左右,全年完成贷款额度5000万元。组织申报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2014年度完成贷款额度5000万元。推动“新三板”工作,对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排出培育企业名单,选择条件较为成熟、具有示范作用的企业与主选券商进行对接。调研南京银行科技支行的科技金融产品,争取促成和南京银行常州分行的合作;同时推进和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共建“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常州工作站”事宜。针对区内汽摩配、创意、生物等不同产业或人才类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对接活动5场以上。
3.打造创新人才高地。通过载体、项目、金融、服务“四位一体”联动配套,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育。积极鼓励和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省双创人才、省科技创新团队、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项目为依托,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印刷电子产业发展论坛、龙城英才推介会等活动,搭建招才引才的平台,依托浙大工研院、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创业载体,借助产学研合作项目“借脑引智”,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
4.打造科普高地。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帮助和督促开展社区科普大学相关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好社区科普大学的科普宣传作用。加强基层科普示范创建工作,继续推进科学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和科普示范镇(街道、社区、村)的创建工作。围绕工作主题开展科普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全国科普宣传周和宣传日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继续组织开展区级青少年科技节活动,进一步加强八个区级青少年科技教育俱乐部的建设。
2014年是创新型园区建设的攻坚年,更是科技创新工作突破年。我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为我区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