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现创业就业富民、社会保障普惠共享、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为建成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一、创新发展理念,打造更具优势的人才集聚高地
1.打造“名校优企”引才项目品牌。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区内重点企业、规模企业的引才优势,通过政府、企业同台联合宣讲,让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更广泛、更全面地了解企业所在地的政策、文化等各方面信息,帮助优秀学子理性择业。同时增加招聘频次,扩大招聘范围,发挥好组团赴高校引才的规模效应。
2.优化人事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切实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服务功效,拓展交流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助力企业有计划、有重点的引进和储备一批现在急需、长远必需的适用人才,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工作联系站点建设,在四个专题园区、重点企业设立人才工作联络员,深化服务功能。设立“领军型人才”服务窗口全力为专家提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的优质高效服务。积极推荐优秀企业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和引智工作站。
3.细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全力打造适合新北区经济发展的“校政企”合作平台,对培养计划、课程开发、教学管理、技术攻关等模块实施细化,实现校企之间双元文化的渗透、双向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接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细化企业内评价和社会化考核两种鉴定操作流程,促使企业全面提升职工技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二、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1.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突出增加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继续落实促进就业的岗位和社保补贴等制度,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继续对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高度关注被征地农民和城乡就业困难就业人员问题,增加公益性专场招聘活动场次,确保困难人员就业。
2.加大服务企业用工力度。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市场用工求职统计功能,健全重点缺工企业用工信息动态监控机制,加强用工形势分析研判。规范职介服务,切实维护了人力资源市场的“绿色”环境,提高市场服务的实效性。深入开展企业专题服务,送政策、送培训、送和谐,全方位多角度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人性化服务。
3.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指导已认定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完善运营管理制度,优化创业配套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并积极争创省级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大力开展创业培训,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做好创业培训进高校、进社区、进乡村的落实工作。
4.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政策和措施,努力让城乡每一位劳动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培训服务。把握政策引导、师资培养等关键环节,切实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以奖代补政策。
三、创优经办服务,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1.巩固社保扩面征缴成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做好社保扩面工作,继续以劳务派遣企业、参保不足的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扩面对象,加大检查执法力度,督促其应保尽保。建立欠费单位台账,做好非正常户缴费单位的调查核实,实现及时监控预警。
2.规范提升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水平
切实发挥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功能,继续实施全区低保工作评议小组会议制度,开展困难家庭经济状况评议、核对工作,不断强化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切实保障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公平有序开展。落实城乡低保、五保(孤儿)等民政对象保障标准、抚恤优待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
3.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政策研究,对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出台扶持政策。以河海街道万家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作模式为示范,规范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为,为有实际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和照料。会同公安部门,全面推进“一键通”呼叫系统工作。深入推进镇、街道助餐中心及助餐点运作扩面。对高龄、困难老人全面推广老年人意外伤害险。
4.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组织开展“中国梦•光明行”活动,为全区所有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提供复明手术。探索网店就业服务新模式。以薛家艺博园蝉艺工作室为基础,通过淘常州开设运营残疾人作品网店,辐射带动失业残疾人在家实现就业增收。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项目的管理,适当扩大帮扶面,帮助更多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着力加强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探索社区精防服务新模式,认真落实各项康复优惠政策,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质量。
四、着眼健全机制,创建更和谐的社会关系
1.统筹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服务和管理体制,着力提升社区建设科学化水平。完善和谐社区工作标准加强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率,保障居民民主权利,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水平。完善新一届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做好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继续扩大社会组织试点范围。
2.加大劳动监察执法服务力度。牢固树立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并重的工作理念,完善劳动关系调控和维权体系,充分发挥三方机制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形成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社会得稳定的良好局面。积极指导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用工。扩大示范网格创建,夯实劳动监察工作基础。健全企业欠薪防范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工资发放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检查。完善联动机制,积极稳妥地处理劳资纠纷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
3.提升劳动争议调处能力。建立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联络员制度,从信息及时互通、源头疏导矛盾为出发点,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预防、调解、处置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立案前调解、开庭前调解、庭审中调解、开庭后调解“四位一体”调解机制,加大“以调促和”力度。开展基层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试点,完善案件分类处理制度。加强仲裁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劳动仲裁的公信力。
五、坚持改进作风,建设更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要强化依法行政理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力打造好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推进“阳光政务”进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要践行群众工作路线。围绕重点工作、重大政策、热点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实地调研力度,多渠道、全方面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加强调研和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与应用,发挥调查研究的决策支持作用,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加强党建作风建设。巩固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成果,实施“回头看”。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塑造人社部门工作作风更实、服务群众更优、队伍建设更强,廉洁自律更严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