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局上下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主线,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坚定信心,上下合力,实现全区经济总量稳步扩张,产业结构提升优化。1-11月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7.5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目标任务的90.7%,其中服务业增加值269.3亿元,同比增长18.3% ,快于GDP5.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2445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目标任务的93.1%,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871.5亿元,同比增长14.7%,完成目标任务的94.1%;全区固定资产投资569.1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26亿元,同比增长0.16%。 一、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一是提升目标管理导向激励作用。探索和创新体系化、集成化的目标任务考核机制,统一整合工作实绩考评、组织考评、机关作风建设考评和民主测评,按照紧紧围绕重点、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财税融资、城市长效管理和生态文明在行动、机关作风建设等5项重点工作单独制定考核办法。紧扣全区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年度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乡建设、为民办实事等四大类工程的督查工作,截止10月份,开展专项督查工作8项,印发督查专报4期。 二是完成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评价体系。紧扣苏南五市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目标,牵头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意见》、《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三年(2013~2015年)推进计划》、《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明确全区未来三年现代化工作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为我区完善现代化工作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大项目狠抓落实 1-11月,全区10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48.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88.5%,开工在建项目83个,开工在建率为83%。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47亿元;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90.3亿元;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41个市重点项目(含3个前期项目),实现投资130.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3%,开工在建项目达到37个,开工在建率为97%。实施项目中,22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9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9%;16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5个,完成投资3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3.5%。按照“六个一批”重大产业储备项目、“四个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储备项目的要求,预排重大产业储备项目42个,总投资670.5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储备项目10个,总投资89.3亿元。落实重点项目代办机制,深化重点项目特事特办和提前开工流转等创新举措,调整“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加大重点项目集中督查力度。 三、转型升级深入推进 一是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要求,打造常州动画软件和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先进单位,常州综合物流园为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持续推进生活配套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拓展与产业格局相配套的电子商务应用。1-1月,我区首个生活类消费品综合平台——淘常州实现销售2.95亿元,较去年增长168.2%,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 二是跟踪培育新经济增长点。1-11月,60个列入市5000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企业共完成产值751.63亿元,同比增长28.25%,实现增量165.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7.4%。实现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其中新阳集团、东风汽车、华润包装分别增长61.5亿元、8亿元和7.3亿元。 三是有效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完成久信医疗等9家企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康辉医疗等7家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认定工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总数占全市的63.6%。积极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提升,宝菱重工、贺斯特电气通过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认定;伟泰科技、长青交通、贺斯特电气等3家完成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申报。吟飞科技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常州意工厂和依丽雅斯纺织通过省工业设计示范认定。 四是推动多渠道资本市场融资。光洋轴承顺利通过证监会财务审核;三恒科技上市申请材料证监会已经受理;恐龙园股份、世轩科技、特瑞斯能源正在进行上市辅导;华科聚合物和永安公共自行车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常茂生化完成港交所转板,成为常州首家在中国注册成立以H股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宏发纵横、考普乐、常隆化工、新港热电等4家企业实现与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天盛重工与鼎昌(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预计12月底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登记上市。 五是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围绕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8%的目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与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完成对新日化学等4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国电、天合光能等20家重点用能单位及重点耗电的节能监测。全年25项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已完成80。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关闭化工企业35家(其中2013年关停7家),预计回收土地1609亩,每年节约电能近2万千瓦,节水78.3万吨,降低能源消耗1.6万吨标准煤,三废排放量同比减少25%。 四、创优环境提升效能 (一)服务企业提振信心。对全区8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为15家企业向上申请转贷55次,累计转贷金额近20亿元。1-11月,列入“510”行动计划的天合光能(含科技)、华润包装2家做强工业企业,分别完成销售收入118亿元和100.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7.3%和97.4%。截止11月份,共为中简科技、大和新材料、方圆制药、新日化学、安邦物流等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2.7亿元。 (二)多措并举强化监管。一是强化统计参谋助手作用。着力实施第三次经济普查,完成投入产出及各类专项调查。加快推进服务业统计一套表改革,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全面强化现代化数据监测。二是强化物价稳定监管作用。完成2012年度收费许可证年审工作,共计审验收费许可证正本138本、副本141本。完成全区23所公办幼儿园收费调整的备案及《收费许可证》的变更工作。加强涉企价格、农产品价格、商品房价格监管,调处各类价费矛盾,全年受理各类投诉咨询举报件8件,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三)优化作风提高效率。围绕区委、区政府“攻坚现代化,誓争第一流”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主题,结合具体工作职能,坚持以项目投入推动转型升级,以优化服务提振企业信心,以创新理念缓解要素制约,攻坚薄弱指标、抢抓项目进度。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为考量,在改进作风、依法行政、服务质量、政务公开、清正廉洁五个方面深化锤炼,打造出符合“公、严、敢、快、实、廉”标准的一流干部队伍和服务高效、理念创新的团队,营造提升能力争先进,比学赶超创新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