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社会事业局201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民生幸福工程为重点,在找问题、破难点、抓落实上下工夫,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强化作风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 学习教育形式多样。开设网上学习专栏、书记上党课、专家辅导、重温入党誓词、廉政警示教育、党性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大讨论活动方式,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思想碰撞,使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全区第二环节推进会上代表局办作交流发言。
2. 查找问题拓宽渠道。一是广泛征求意见找问题。召开不同条线、群体的座谈会,到基层调研走访,深入谈心谈话,开通网上征求意见专栏,认真听取区委督导组的反馈意见。局党工委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逐条梳理,班子成员认真对照检查,民主生活会上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细致查摆问题。二是承办建议提案领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将其作为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认真办理。至5月下旬,承办的53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理完毕,满意率为100%。三是认真对待信访查问题。坚持“快、实、严、细”的原则,加大对投诉举报件的调处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信访调处43件以及高新区门户网站31件电子信访的答复办理。
3. 整改落实立说立行。及时制定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制度建设计划和干部个人整改清单,突出重点,狠抓具体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整合资源,提升工作效能,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协调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困难,开展校园、医院、文化市场安全检查,建立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联动机制,等等。同时积极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制度20项,有效抓好成果固化。
4. 落实责任强化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化九责”措施,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设置监察审计室,推进“监审合一”,对13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专项监察审计,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着重在社会关注的如教师、卫技人员公开招聘、招生、新农合政策等热点领域加强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局纪工委通过开展暗访抽查和专项督查、定期组织财务检查和考核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作风表现、管理行为的监督。
二、 以民生幸福工程为重点,强化工作推进,服务发展大局
1.全面深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以创建促发展。开展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区级监测,同时针对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材料评审反馈的意见,认真落实整改,稳步推进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6月份接受了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现场验收,得到评估组专家的高度肯定,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积极协调,推动学前教育机构法人登记和人员编制核定工作,优化办园条件,提升办园品质,绿都幼儿园、国宾花园幼儿园、锦海新城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三井街道华山幼儿园、宋庆龄幼儿园分别通过省、市优质园评估验收,全区省优质幼儿园占比不断增加。二是推进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力求均衡配置,加快推进中小学建设工程,列入今年区重点项目推进计划的飞龙实验学校、新罗溪中学、香槟湖小学于9月按期建成启用,其中新罗溪中学挂牌“常州市正衡中学罗溪分校”,香槟湖小学与市二实小联合办学;扎实推进新桥初中、滨江中学、孟河小学等多所学校建设。严格控制公办学校特别是少数热点学校择校生比例和班额,积极稳妥解决流动就业创业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100%由公办学校吸纳并享受与户籍学生同等待遇。着力打造特色管理、特色德育、特色教学、特色体育,全区学校基本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特色”,确保学生接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三是强化校园安全。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对全区C级校舍进行逐一排查。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投入399万元完善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该项目被列为今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出台《新北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组建校车服务公司,更新过渡期校车,落实国标校车专项补贴经费,确保接送学生车辆安全运行。
2.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推进基层文体设施建设。三井文体站和春江全民健身中心已正式启用,罗溪新文体站完成方案设计,孟河全民健身中心正在施工,预计年底主体封顶,新桥全民健身中心开始装修。新增全民健身示范工程7个、健身步道10公里。新增10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农村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二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惠民月月送”进村入户,优秀文艺展演孟河、薛家、西夏墅专场演出让基层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大餐。“社区天天乐活动”常态化。开展“书香新北”——全民读书活动,举办全区文化口“中国梦·我的梦”读书演讲比赛。“迎新春廉政书画展”、“高新潮”新北区首届摄影艺术展、汤友常铜刻艺术图片展等活动丰富多彩。“情系军营”八一慰问演出、“中秋月·新北情”文艺晚会,为军营和侨胞营造了健康高雅的节日氛围。实施全民健身品牌创建行动,参与群众达4万余人。3000人次接受了国民体质测试。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区级文联。三是强化文化遗存和文物保护。继续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协调区规划分局完成了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初稿,协调区城建局完成了万绥东岳庙、孟城北街民宅、巢渭芳故居、顺来园茶店等文保单位的修缮方案。完成了春江顾村土墩墓的勘探调查工程,对孟河小黄山地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勘探,完成了小黄山两个古墓的堪查挖掘工作,从目前情况看,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开展了非遗传承和展示活动。四是抓实文化市场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完善安全监督制度,全年发出限期整改意见书22份。增强日常巡查力度,注重建立联动机制,全年共查处无证歌舞娱乐经营场所7家、网吧2家,出动现场执法人员135人次。
3.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截至9月30日,全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共完成门急诊16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入院1.75万人次,增长17%;医疗服务收入1.1亿,增长23.9%;处方均价58元,下降16.3%;住院费用3537元,增长5.6%。一是有力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春江人民医院和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二级医院建设,孟河镇卫生院启动中医专科医院建设,春江人民医院、薛家镇卫生院和孟河镇卫生院被命名为中心卫生院。百丈卫生院精防(康复)医院建设意向已确定,正在进行具体建设方案设计。二是全面启动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方案设计,进入项目方案深化和项目建议书申报阶段,预计两年内将建成使用。三是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已全面进入试点运行阶段,综合医院HIS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和新农合结报系统的一期信息化平台初步构成,结合“智慧新北”建设,全区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行业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智慧医疗”即将实现。四是积极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市第四人民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已开工建设。年内,汇丰、青莲、王下、梅林、石桥、新魏、东蒋、绿城墩、北社区、新华、青城和郭塘12个村卫生室将全部完成达标建设工作。五是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区新农合参保率100%,人均筹资标准达56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为448元。住院补偿21424人次,基金支出1.01亿元,区镇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达到80%,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了55.7%。完善了大病保险制度,加强对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规范了门诊补偿办法,增加特色专科补偿政策。
4.推进人口计生优质服务。1至9月,全区共新出生人口2860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0%,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94%。一是实施人口家庭幸福工程。组织开展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学生青春期教育,举办更年期知识讲座,推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63对已婚未育对象接受了免费筛查,优化常规服务,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服务2.2万余人次。强化人口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病残儿医学鉴定系统的试运行工作,顺利完成照顾再生育审批系统的推广和计生系统与三合一平台有关信息的整合推送工作。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心暖夕阳”行动,在罗溪、西夏墅镇新建 “爱心家园”,为特殊家庭提供沟通交流平台,“5.29”、中秋、重阳期间发放帮扶资金6万余元。积极稳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二是有效落实利益导向政策。高效完成了企业持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对象1102人的登记审核确认工作,发放一次性奖励金1599.66万元。全区新增农村奖扶对象1437人,发放计生奖扶特扶金907.43万元。继续完善早教阵地功能,上半年早教知识普及3800余人次,早教体验服务2000余人次。三是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积极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各项合法权益,四项手术免费落实率达95%以上,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生殖健康普查3000余人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年活动,慰问帮扶困难对象58名,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推进“康健计划”项目,已建成康健驿站3家,并普及至各镇、街道部分企业,《新华日报》等媒体来区进行专访。
三、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强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
1.教育教学彰显区域特色。我区自创的“板块三串式”教学模式在江苏省教科研会议和全国首届教学创新论坛上作交流介绍,在长春市十七中推介;承办常、镇、连三市“交往互动式”数学课堂联合教研活动,我区教师两次被省教师培训中心邀请上示范课,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重新核定全区中小学人员编制,规范招聘了86名新教师,41名超编学校或富余学科教师向缺编学校进行调剂,5位教师获省“蓝天杯”一等奖,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3位教师获市一等奖,1位教师获省一等奖;蒋辉、吴亚英被评为江苏省第十三批特级教师,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14年全区中考均分突破了500分,高考再创新高,新桥中学本二达线率达66.6%,西夏墅中学本二达线率超40%。另外,春江镇社区教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第二批试验点”。
2.体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作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区所有42个农村社区以及其中的315个自然村展开,工程将于11月份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居民将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更为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科学组队,狠抓集训,参加十八届省运会获得金牌50.75枚,名列全省区县级第四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0枚金牌任务,有力推动了我区竞技体育发展。
3.综合医改得到全面深化。积极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省级试点工作,遴选了10个村卫生室、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全区首批试点机构,截至9月30日,全区共开展乡村医生签约936户,有偿服务签约率达47.12%。同时,全区57家村(社区)级医疗机构全部实施了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居民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健康服务。进一步加强了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制定区级建设方案,在目前已有的圩塘糖尿病、安家儿科两个市级特色专科以及新桥与四院共建特色肿瘤专科的基础上,引导和扶持每个卫生院都建有一个特色专科(专病)。
4.拓展计生宣传新领域。在全市率先开展微信传递计生知识和“两孩新政我知道”宣传新模式。龙虎塘计生服务站开通“龙虎计生”微信服务,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单独新政、生殖保健、科学育儿、家庭保健等知识不定期地通过微信传递给广大群众,受到好评,《中国人口报》进行了宣传推广。区人口计生局精心设计“政策解读”、“科学孕育”、“轻松避孕”和“计生服务我知道”等宣传单,通过入户随访、进市场发放等形式传递给广大群众。
回顾近一年来的工作,纵向比,有所进步,横向比,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对比我区经济发展和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新期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客观方面,多重因素造成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人才紧缺、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新城区学位短缺等问题显得日益紧迫;主观方面,创新意识、统筹谋划能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有待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