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社会事业局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全区社会事业要把握机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开拓创新,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突出重点,强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应有的作用,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开创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建立城乡均等化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调研,进一步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文体资源向基层、向社区的倾斜力度,广泛开展适合城乡特点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居民体质;着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协调发展,重心下移,积极作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 主要措施
(一)紧扣优质均衡,推进教育品质新提升。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水平。一是安全发展。继续实施平安校园工程,按计划拆除C级校舍,进一步完善校车运行管理制度。大力提升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布局,抓紧抓好新桥初高中、孟河实验小学、新罗溪幼儿园等10余所学校建设,加强监控,保证质量和进度;推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逐步向省Ⅰ类标准发展。二是规范发展。优化教育督导机制,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创促建,巩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创建成果,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常州市学前教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加强终身学习平台建设,为创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奠定基础。加强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严格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三是优质发展。继续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推进“20+100”培养工程,确保骨干教师整体得到提升;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推进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继续推进课堂转型,形成研究成果。探索简便有效、富有本地特色的艺术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培育,力争年内创建1所市优质小学、2所省优质幼儿园、1-2个省级社区教育中心、5所市标准化居民学校。四是跨越发展。继续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依托学校历史积淀,提升特色办学品位,因校制宜建立“优质+特色”的学校发展机制,打造学校特色品牌。考察选拔优秀后备干部,完成新一届校级领导聘任。试行并完善新的《区中小学校年度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高位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二) 贴近群众生活,赋予文化体育新生命。一是加大文体场馆建设力度。完成孟河、新桥两个镇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加快罗溪镇文体中心建设;继续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开展百村体育惠民工程,新建自然村健身点300余个、5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和3个全民健身中心室内游泳馆,新增10个全民健身服务点。指导新桥镇、三井街道申报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成立区音舞协会和喜剧曲艺协会,大力发展文体特色团队。二是打造文化体育新亮点。继续推进“文化惠民月月送”、“社区天天乐”和“三送”工程(送书、送戏、送电影),丰富活动内涵,整合各方资源,将分散活动系列化。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全年免费测试不少于3000人次。办好各类重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使之影响力更大、参与率更高、受众面更广,营造全区大文化、大体育的格局,夯实特色文化自主发展基础。坚持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将有限资源向优势项目倾斜,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第十一届小戏小品大赛。三是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启动孟河历史文化名镇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完成九龙禅寺大雄宝殿、太平桥的修缮工作。做好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重点做好春江的常州常春、罗溪的太平龙灯、孟河的万绥猴灯三个省级项目保护和传承,继续推进传习所建设,力争使万绥猴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打造节庆民俗文化活动品牌。四是创新文体市场服务与管理机制。优化文体市场行政审批程序,科学高效加强文体市场安全监管,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确保市场平安、秩序稳定、政治安全。
(三) 完善服务体系,开创深化改革新局面。一是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村卫生室布局调整及标准化建设,2015年计划完成10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努力改变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称的困窘落后局面。继续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系统项目模块的设计开发,结合基层实际开展工作,优化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开展孟河医派传承工作,启动“西学中”工作,孟河卫生院创建孟河中医院进入实质性进展。二是继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新农合筹资标准,按人均650元的标准筹集资金,继续推进大病保险政策,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强化基层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强对村级医疗机构(包括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监管。全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三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从人员配置、经费奖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区内卫技人员整合,集中骨干力量,为加强专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名科”提供人才支撑,为参照二级医疗机构管理的单位储备人才。继续实施医疗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管理质量;深化“两癌”筛查工作,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加大公共卫生场所管理力度,强化城市长效管理。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创建省级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和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先进单位,创建1个省级示范中医科和1个社区服务站,积极开展创建“省示范村卫生室”、“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工作。
(四)谋求机制创新,统筹人口计生新发展。一是稳妥有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宣传引导,优化审批流程,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保证生育政策执行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联合市级建立健全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为政府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完善妇幼计生服务新体系。优化整合计生卫生服务资源,打造区级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结合新建的村(社区)卫生室建成计生指导室。建立和完善妇幼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新体系,切实做好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依法打击“两非”,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机制,确保母婴的安全健康。继续优化早教阵地,实现早教知识100%进家庭、早教体验100%进社区。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三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完善“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统计、动态监测和研究,促进卫生计生信息共享与应用,提升卫生计生基本项目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康健计划”项目。四是深入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建立政策兑现长效发放和动态增长机制,协调拓展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渠道,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的扶持政策。围绕“人人健康、家家幸福”的目标,全面落实人口素质提升、家庭健康促进、家庭发展扶助、和谐家园推进和家庭文化建设五大行动工作任务。
(五)深化作风建设,激发社会事业发展新活力。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不懈,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是突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进一步强化学风建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等措施,形成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局领导班子政治素质更加过硬、团结干事的氛围更浓、引领发展的能力更强,从而带动并巩固全局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立足于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以建设高效机关为目标的管理机制、以密切联系群众为目标的服务机制、以促进党员干部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力度,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贯彻“八项规定”的敬畏之心,规范内部管理和公务行为,提升队伍管理的科学性,着力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机关。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认真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管理和服务。加大对学校、医院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监督力度,严格职业道德教育和考核,规范教师从教和医务人员从医行为,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以中小学校级领导新一轮聘任为契机,探索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新路,在干部考察、准确评价等方面研究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构建促进院级领导专业发展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全面提升院级领导业务能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