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促发展 转型增效争一流
(工商分局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是多项改革重叠之年,分局紧盯“8585”重点工程,主动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作风转变,关注民生热点,助推转型升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简政放权,落实改革不遗余力
一是放大效应,推进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是十八大后推行的第一项涉及工商的改革,分局把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通过多渠道宣传、多措施跟进、多方位落实,全力营造大众创业氛围,让改革的各项措施在高新区“落地生根”,登记制度改革释放了巨大红利,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呈现三大“激增”:一是咨询人数激增,各类咨询达10180人次,同比增长了324%。二是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激增,新设市场主体12472户,同比增长49.6%,其中私营企业4180户,同比增长54.07%;个体工商户7973户,同比增长48%。三是新增市场主体规模激增,其中新增注册资本在500万—1000万的有226户,同比增长223%;新增注册资本在1000万-1亿元的有75户,同比增长87.5%。上述各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二是放权基层,推进零距离服务。2014年分局在简政放权上重点作了两项工作:一是增设工商服务的网点。由于机构设置问题,目前我局只设有5个工商所,没设所的镇街道的企业、群众办事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局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能、有成效”的建设要求,在非工商所驻所地设立了工商工作站。三井、龙虎塘、孟河、滨江开发区工作站相继投入工作,成效明显,截至去年底,4个工作站共接受咨询5392人、办理名称预先核准2558户、办理工商登记2156户、查发各类无照经营和异地经营617户,疏导办照587户,处理消费纠纷268起。二是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分局注册科联合软件公司开发了一套远程登记软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下放登记审批权限,使工商所和工作站根据授权,可以行使登记、年报指导、消费投诉处理等职权,使绝大多数企业和群众在“不出镇”的情况下就能办成工商的大多数业务,既便捷又高效。
二、主动融入,服务发展提质增效
1、助推发展有新举措。指导企业运用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等手段,盘活存量资产,拓展融资渠道,今年以来共办理公司股权出质登记61件,出质股权数额8亿元、担保标的额17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08件,同比增长32.5%,帮助企业融资123亿元,同比增长3.4倍。组织开展“百家企业进广告产业园区”活动,构建合作共赢平台,促成了多家企业间的合作,助推了常州国家广告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建设,把它作为“诚信新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区新增国家级“重守”企业4家,省级8家,国家级和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分别达12家、40家,位居全省开发区首位。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发挥“重守”在竞标、融资、争先创优等中的品牌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展税源主体清查专项行动,重点清理城区楼宇和镇村闲置厂房中的无照经营和异地经营行为,共清理发现各类无照经营和异地经营1017户,疏导办照887户,我区税源主体得到进一步壮大。
2、品牌建设有新成效。深化商标战略,积极推进商标注册申请工作,引导企业“一企一标”、“一企多标”,成效明显,全区新增注册商标1206件,同比增长23.9%。指导企业充分发挥驰、著名商标品牌优势,开展商标许可、出资、质押,多家企业利用商标质押融资2亿多元,实现了商标价值转化。建立“三名商标”后备梯队,开展分类指导培育,积极向上申报推荐,2014年我区驰、著名商标实现新突破,其中省著名商标成功创建14件,驰名商标成功创建2件,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额完成15%的目标,几项指标均列全省各开发区之首。
3、决策参谋有新作为。分局充分挖掘工商各类统计数据的功效,利用在注册登记、品牌建设、消费维权、监管执法等工作中掌握到的各类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比照、分析,共形成“工商数据分析报告”4份。另外还先后针对注册资本改革来我区出现的新情况、“重合同守信”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新《商标法》实施对品牌建设的影响、工商工作站的建设等形成了4份专题报告。为党委、政府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区市场主体发展动态、存在问题提供了帮助,为领导在作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等重大决策中提供了参考,得到了区党政主要领导的肯定。
三、关注热点,执法维权惠及民生
1、监管执法重民生。紧盯民生热点,重点查处假冒伪劣、欺诈消费、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先后对汽车4S店收取PDI新车检测费、出库费、金融手续费等欺骗消费者行为进行了全面调查;针对薛家、新桥传销高发的情况,联合公安查处1起非法传销案件,遣返传销人员40多名,维护了社会稳定;组建网络监管中队,配备专业执法设备,加强对网上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查处6起网络交易违法案件,实现网络监管的突破;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和五类重点商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依据投诉热点,开展专项抽检,累计抽检331批次,发现问题产品48批次,立案查处32起,维护了群众消费安全。
2、消费维权重绩效。消费维权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谐的民生工程。2014年,消协共受理各类消费投诉1371件,同比增长49.1%。全年共办结投诉1364件,办结率达99%,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87.5万元。积极开展放心消费创建“五进”活动,把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向村委、社区延伸,以新《消法》和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为契机,推进“放心购车”“放心农资”“放心餐饮”三大工程。截止目前,全区共创成省级先进示范企业25家,市级放心消费创建先进单位259家,区域105个,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破解消费投诉举报“量多、面广、调处难”的难题,推进消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效率化,我们积极探索消费维权新路径,形成了对消保、消协、放心消费等部门进行整合,建立消费纠纷处置中心的改革方案。目前,相关制度、操作规则、组织架构等已经初步形成,待工商机构改革到位后,将抓紧实施,可以预见,消费纠纷处置中心的建立将对提升维权效能,降低履职风险,把握消费形势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品牌引领,作风建设再上台阶
1、强品牌引导人。品牌是特色、形象、旗帜和导向。我局以“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全力打造“5S”服务品牌。一是通过品牌标识征集、展示和宣传,引导干部和职工认识、认同服务品牌;二是通过品牌建设中哈文骏团队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影响大家,激发大家为品牌增光添彩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通过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更好地为发展、为基层、为群众服务来丰富品牌建设的,我局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强氛围凝聚人。分局十分注重快乐、向上、和谐氛围的营造,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得到提升。改版《新工商》杂志,搭建干部能力交流展示平台;组织干部赴厦门大学集中培训,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组织开展“军营一日行”、祭扫烈士陵园、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前往预防腐败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等,引导干部正确做人;健全工会、妇联、团支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的“追逐工商梦、青春永担当”等主题活动,响应热烈。
3、强制度规范人。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规范化建设回头看,效能办加强对干部行为规范、工作规范的督查,针对问题进行通报,促进了作风转变;进一步细化考核制度,将工作业绩与年度综合考评挂钩,营造想干事、干实事的氛围;巩固勤廉教育365常态机制,邀请区纪委领导授课,增强干部勤廉意识;与区内动漫企业合作,制作违反八项规定的20个典型动漫案例警示教育片,该动漫片被列为全省系统廉政教育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