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无障碍浏览
智能问答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新
视界
新
公开
新
服务
新
互动
新
数据
信息名称:
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2015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4110200/2015-00001
主题分类:
建设规划
体裁分类:
通告
组配分类:
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规划分局:
年度工作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规划分局
产生日期:
2015-03-12
发布日期:
2015-03-12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启动“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高新规划工作将紧扣宏观形势,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按照高新区重点工作部署,以“多规合一”规划为契机和基础,更好地发挥规划的特定功能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好地规划引导与服务。
一、 机遇与挑战
1. 长江经济带布局与过江通道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强力推进之际,国家又着手部署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区域规划再发力,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新北规划工作所必须围绕的重点任务。新北分局将依据国务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沿江地区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研究,盘活沿江地区空间资源,探索沿江地区合理、适宜的发展路径。同时,高新区跨江沿江联动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常泰过江通道方案比较研究打开了常州对外交通脉络,分局下一步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规划引领进一步推动过江通道、轨道交通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对接泰州、江阴等周边地区,充分发挥组团优势,提升高新区区域辐射力,加强锡常泰板块跨江融合发展。
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依法治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去年以来,市、区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在进一步加速,同时,社会各界对提升规划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近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削减前置审批,减少行政管理内容,释放发展活力。这些大形势势必要求我们创新思路,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再思考、再探索、再梳理,依法规范规划行政行为,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职责更加清晰、服务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细致的规划行政审批与管理体制,进一步谋求依法行政与高效服务的有机统一。
3. 城乡规划实施督察与土地审计
建设领域不同层面的督察和审计工作不时对我们敲响警钟:一是城乡规划实施督察的新要求。住建部将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常州,强化事前事中监督,提高城乡规划执行力,推进规划严格实施,并通过遥感督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督建设实际与规划落实情况;二是土地管理工作审计的新要求。本次进驻我市的工作组审计工作涉及到城乡规划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建设项目容积率调整、别墅类住宅的建设等规划管理的内容。严格的督察要求我们不断完善部门内控机制,推进标准化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特别是要强化各项法定专项(业)规划向空间的转化落实,做好法定规划要求的执行、上下位规划及上下道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管理的合法性和严肃性。
二、更好地发挥规划编研的谋势与引领作用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以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为指导,以“多规合一”规划为契机和基础,找准关键、强化落实,适度超前,更好地引领经济社会及城乡统筹发展。
1.强化战略路径研究,切实发挥谋势作用
开展新北区沿江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研究。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常泰城市组群联动协调的战略背景下,就如何发挥区域桥头堡效应、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盘活沿江地区空间资源、优化用地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更好地巩固发挥新北区作为常州沿江开发主阵地和新兴产业承载高地的战略地位,探索沿江地区合理、适宜的发展路径。开展高新区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规划研究。针对藻江河以西、黄河路以北、龙江路以东、沪蓉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存量工业用地,开展转型升级研究,以地区发展为导向,以土地集约利用为目的,进行策略引导与用地整合,通过规划发挥土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牢固“枝叶关情”意识,踏实服务民生改善
开展社区管理边界优化研究。针对实际问题开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管理边界优化研究,建成全区统一的基础信息单元和管理单元,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在高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基础上,就建成区面临的供需矛盾和用地限制等问题,开展高新区建成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布局规划,引导建成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转化落地。开展新北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规划,在镇村布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试点,研究探索村庄发展路径和政策配套等问题,明晰镇村规划建设要求,打造美丽乡村。开展新北区绿色开放空间布局规划,重点研究我区的生态绿道、郊野公园、节点绿地、街头广场等方面的布局和发展策略,稳定固化全区的绿色开放空间体系和规划管控要求,建设美丽新北。
3.坚持法治思维运用,科学城乡规划管控
开展新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对新北区控规进行实施评估,并结合新的相关政策和专项规划,在控规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好控规的优化工作,完善各编制单元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相关内容。结合市局工作部署,推进新北区绿线规划工作。根据国家文件要求,结合全市工作部署,开展新北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2016-2020)。并做好新北区地下管线普查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三、规划服务切实做好“十二项举措”
效能提升是规划服务永恒的主题和不懈的追求,2015年分局在服务效能提升方面将切实做到“四个三”:
一是突出三个重点:无条件提前指导,为建设单位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提前服务,避免走弯路、走岔路;有条件受理报建,突出严肃性和规范性,切实做到报建要求清晰完整,报建审查及时高效,规划审查意见“一次告知”;高质量限时服务,严格落实规划审批流程和时限的相关要求,限时限刻完成规划服务。
二是细化三个环节:项目前期规划条件阶段力求精细,通过做精做细规划条件拟定工作,引领和规范后续规划审批;项目中期规划审批阶段力求精品,倡导和树立“精品意识”,追求规划审批的高质量,推动形成一批精品设计成果和建设成果;项目后期批管阶段力求精确,及时发现问题,准确调查取证,为严格做好规划核实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抓好三个交底:条件交底,预判建设单位组织设计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期指导,落实规划管理意图;反向交底,方案审查阶段,对照“一次性修改意见”认真开展“反向交底”,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修改工作进行成效评估和质量把控;技术交底,规划工程许可结束后,审批人员向批管人员技术交底,力求说全说透,无缝对接。
四是落实三个举措:会同建设、经发等部门着力推动工业项目多部门联合验收的新举措,力促多部门联合会审制度。建立重大规划的部门工作沟通机制,积极探索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联动网络建设。完善和提升电子报批系统,强化信息化在规划管理中的支撑作用。
四、规划管理不断提升“三个水平”
一是严格加强规划依法行政水平。依法理清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权力清单,确定行政管理权界和前置条件;将所有规划管理事项纳入网上运行系统,有效防范审查遗漏、越权审批、违规审批等行政风险,全方位监督,不留死角;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落实监督内容,避免因人管人而存在情面问题;形成更加细致适用的网上报建手册和审批操作手册等文件,为外部对规划法制的监督提供依据。
二是不断提升“智慧规划”管理水平。注重实效、简化管理,全面落实电子报批统一对外服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电子报批应用范围和深度,完善优化电子报批服务平台,探索重点地段推行三维电子报批工作。按照“标准规范统一、数据集成共享、系统智能高效、行为协同联动”的要求,全面实现对外服务的标准化管理,优化完善“批、管、验”的高效统一的标准化流程。
三是全面推进“阳光规划”参与水平。“阳光规划”的重点是注重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核心是增强市民归属感。一是不断探索规划宣传的有效模式,统筹做好主题活动、专题宣传、舆论引导和矛盾预警化解几篇文章,构建有机统一、互为补充的大宣传、大稳控格局;二是以各大宣传载体为依托,加强规划管理与外部的衔接与沟通,让市民读得懂规划、看得懂规划、提得了建议,并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建立规划公示意见采信反馈机制,真正集思广益,有效指导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