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常州质监局高新区分局在市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紧贴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区域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强企惠民,全面履行质监工作职能。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扣发展主线,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1、质量强区工作稳步推进。
质量强区绩效考评顺利通过。对照省、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质量强区目标任务并列入政府工作蓝皮书,分解细化指标落实到各镇、街道。组织召开了质量强区工作布置会、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和工作座谈会,部署各阶段目标和任务,研讨工作推进举措,定期进行督查。受区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质量强区工作推进情况,总结质量强区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成绩,以及存在问题、对策建议。8月份迎接市政府对我区质量强市绩效考评工作,并通过考核验收。
质量奖评审工作顺利完成。完成第二届新北区质量奖评审工作,2家企业获评2014年度常州市新北区质量奖,3家企业获评2014年度新北区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今年还有3家企业获评2014年度常州市“市长质量奖”,数量居全市之首;2家企业获评“2014年常州市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2、品牌标准建设成果丰硕。
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加快名牌培育,积极做好省、市名牌产品申报工作,35只产品获评2014年度常州市名牌产品,其中新增25只(食品1只、制造业22只、服务业2只),复评10只;累计拥有市名牌产品143只。组织申报2014年江苏省名牌产品12只,其中新申报7只(制造业5只、服务业2只),复评5只;积极帮助西夏墅刀工具产业申报江苏省区域名牌。
标准引领作用突出。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全年完成9项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有13家企业的16个技术标准项目获2013年度新北区技术标准奖励资金215万元。动员企业积极申报省级标准化试点,组织申报1项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项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2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4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专项和1项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盈天化学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完成中期评估报告。新港热电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文件、西夏墅刀具产业联盟标准化试点的章程和标准草案全部完成,等待省局验收。推进省级“绿色蔬菜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指导菜根香等2家企业制定12份农业标准,完成2500亩的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全面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初步完成试点验收申报材料,等待省局验收。完成“动漫企业集聚区公共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上报审批。
3、质量基础建设不断强化。
推进先进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邀请专家授课,积极宣传推广首席质量官、卓越绩效评价等先进管理模式,江苏名牌产品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培训率达100%。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联力自动化获评2013年江苏省首批AAA级企业,是常州市唯一入选企业,3家企业获评2013年AA级企业;组织开展2014年质量信用评价,8家企业申报AA级,2家企业申报AAA级。今年新增10名卓越绩效自评师,44家企业参加常州市第三、四期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班。
搭建首个公益性标准服务平台。与市情报所、区科技局合作搭建的新北区标准服务信息平台5月份上线试行,12月份正式运行。平台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用户提供标准文献有效性查询、在线全文电子阅览、标准文本代购等全方位的标准信息服务,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二、强化底线意识,推进质量安全监管
分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讲方法、控源头、强整治,促进全区生产领域质量安全保持稳定态势。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领域,强化大安全格局构建。
扎实开展安全监察,出动监察人员260人次,检查企业128家,出具安全监察指令书79份,完成隐患整改82起。严厉打击特种设备违法行为,处理了47次投诉举报和400份重大问题转办告知单,对逾期未整改的8家单位移交稽查处理,配合查处了2家工业气体充装单位。突出重点设备监管创新,强化气瓶充装、使用、检验全过程督促和不定期执法;开展在用未注册设备专项整治,累计发放行政指导告诫书500份;做好电梯安全监察工作,对8家二星级及以下电梯维保单位开展星级评定工作,配合市局对小区及重点场所电梯张贴编号,对涉及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的数据进行整理。
2、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强化风险源头管控。
严格实施生产许可,新增食品生产企业3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1家,新领证5张,完成了13家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到期换证工作,上报市局注销5家企业的5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持续深化食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的“三分监管”,共出动230人次,检查72家次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各类专项监督检查14项,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14份,已全部整改闭环。实施食品行政监管、稽查执法、检验检测的“三位一体”综合监管模式,共处理投诉举报13起,立案查处5起,开展现场快速检验检测20多个批次。加强社会化共治,开展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组织社会各界对华润雪花啤酒(常州)有限公司进行食品安全开放式监督检查。
3、重点产品安全监督领域,强化监督思路与机制创新。
加严高、中风险企业监管,许可证获证企业管理的效果不断提高,全区54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年审全部合格。开展“双打”、“质检利剑”、能效标识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不断提高热点领域、重点产品的执法水平,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余人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9起。12365受理各类投诉举报45起。加强示范区长效监管,对已创成省级优质生产示范区加大力量进行巡查;同时抢抓光伏产业复苏机遇,制定《创建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实施方案》,推动光伏产业园创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列入省的培育计划,迎接12月份省局考核验收。
三、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和谐法治质监
1、强化政务公开,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按照市局要求,依法公开5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提升了案件办理的透明度。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1-11月份共受理办件878件,办结868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将组织机构代码年度检查验证制度改为年度基本信息报告制度,推行网上申办,做到程序最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
2、推行开门审案,提升了行政执法的有效性。组织1次开门审案,邀请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公安、律师事务所等10名专家对2 起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全过程进行现场评议,形成科学合理的处理决定,树立质监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3、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依法解决行政争议。今年成功应对行政诉讼案件1起,两次出庭应诉。3月份,分局依法查处一起无证生产葡萄酒案,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向新北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审驳回其诉讼请求;10月份,相对人向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人民法院经法定程序,驳回了其行政诉讼请求,二审维持区法院一审判决,并成为终审判决。
四、围绕惠民利企,提高工作服务水平
1、清理收费项目,减免涉企收费。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文件规定,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主动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一定幅度的减免。截至今年10月共减免计量标准考核证书费360元(36本),减免小微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14.36万元。
2、计量惠民活动持续开展。对辖区内的集贸市场、村级卫生室、计生站、福利机构的计量器具进行免费检定。截止目前,免费检定27家集贸市场计量器具2952台,48家村级卫生室、12家计生站的血压计317台、B超仪13台、心电图机1台、生化分析仪1台、尿液分析仪1台。
3、围绕能源计量推进节能减排。对列入万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对10家重点用能单位发出审查通知和自查要求,目前已完成8家企业的现场审查工作。
4、深化挂钩帮扶,开展“三挂四提升”活动。走访慰问罗溪镇邱庄村结对帮扶贫困家庭,鼓励贫困家庭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组织开展“捐款献爱心 伸出援手帮学子”爱心捐助活动,对11户困难家庭捐赠11000元助学金及生活用品。
五、立足固本强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切实改进作风,增强履职为民能力。
1、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党风廉政与行风建设责任状,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开展形式丰富、内容深刻的反腐倡廉教育,全年全局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未收到涉及党风行风方面的群众和企业投诉。
2、狠抓作风和行风建设。围绕“重大项目突破保障”、“为民务实清廉正风”、“立体联动督查问效”三大行动制定出台 “真抓实干优作风 改革创新争一流”活动的实施意见,细化16条工作措施。深化“三联”预防机制建设,今年新增省级“三联”企业2家。
3、圆满完成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在完成专题学习会、学习交流会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做好观看主题影片、参观常州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等“自选动作”,并组织全体党员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做好内化吸收,共收集到心得体会16份。坚持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发文、会议数量大幅减少,“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3%。参与“在线访谈”栏目,与网友在线互动,提升了群众对质监工作的认识。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企业调研、梳理信访、监察、12365、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别着力查找突出问题并做好梳理汇总,共征集意见建议11条,做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