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区纪委(监察局)在区委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上级纪委和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
(一)围绕决策部署强监督,有力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政令畅通。一是坚决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纪律教育,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党的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着力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确保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二是着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围绕“8585”重点工程实施、重大项目突破、重点工作推进,着力开展跟踪督查,组织开展五大民生幸福工程督查3次,参与八大园区督查、五大科技创新目标督查、现代服务业提升督查等10余次。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加强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参与强农惠民资金监督、农用地设施项目联合检查、区质量奖评审、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安全生产事故监察、土地卫片执法监察联合检查、文明城市创建督查等执纪监督26次,发现并纠正问题22个。三是不断加强服务发展软环境建设。开展“千项办件看效能”专项督查,抽查20个部门、1020件办件,组织召开集中检查会6场,重点检查执法案卷125件,提出整改建议21条。开展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庸懒散、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行动,共发送回访短信196条,收到满意度评价769条。完善机关作风效能满意度评价系统,全年共收集群众评价150259条,其中满意、基本满意140228条,不满意评价31条,满意基本满意率达99.98%。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优化。
(二)围绕作风建设要实效,坚决反对“四风”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真抓实干优作风,改革创新争一流”机关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重大项目突破保障”、“为民务实清廉正风”、“立体联动督查问效”三大行动,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一是认真履行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加大督查指导力度,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协助区委制定《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情况监督检查办法》、《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的通知》、《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请假制度的通知》等长效制度,推动全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全面实施作风动态巡查。先后4次对35家区级机关部门58个科室、9个镇(街道)111个基层站所的办公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处理并通报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3起,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次。组建“作风找差团”,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联络员、行风监督员、效能监测员及群众代表积极参与,收集改进机关作风的意见建议49条。三是扎实开展作风专项治理。组织开展“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协调城建、民宗、民政、文体等部门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部署推进“党员干部违规吃喝、公款大吃大喝、违规公务接待、公款送礼”专项治理工作,组织人员派出检查组18个,深入全区113个饭店、酒店、宾馆和26家机关单位部门开展明察5次、暗访13次,从严快速查办了区农业局、春江镇党员干部超标准接待问题、孟河镇通江村党员干部违规吃喝问题,给予5名违纪人员党纪政纪处分,诫勉谈话9人,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警示,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四是精心组织政风热线上线工作。区领导以及区城建局、教育文体局主要负责人分别走进市“政风热线”直播室,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现场解答热心市民的咨询和投诉。对“政风热线”期间接收的其他50余件问题,及时责成责任部门和单位线下协调处理,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给予答复,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三)围绕机制创新求突破,稳步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成立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从具体问题出发,落实上级要求,研究改革工作,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一是狠抓“两个责任”落实。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协助区委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厘清了党委(党组)领导班子9项责任、班子成员5项责任、纪委(纪检组)6项责任共20项责任,制定了9条保障措施。组织召开落实“两个责任”集体约谈会,区委书记集体约谈各单位各部门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负责人60余人,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通过区纪委常委带队赴基层单位开展工作督查、进行约谈、对有关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廉政责任进行审评等方式,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将“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全年共开展责任督查21次,约谈“一把手”11人次。二是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组织,推动设立区级机关纪工委,覆盖党群部门和人大办、政协办。提档升级“监审合一”工作机制,在镇、街道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在区级机关重点部门和区属国有企业中推行“监审合一”,常高新集团、龙控集团、区城建局、区社会事业局已经或正在组建监察审计机构,得到省、市纪委充分肯定。根据省纪委宣传部安排,江苏卫视《廉政时空》栏目组专程来我区拍摄“监审合一”创新工作专题宣传片。依托“监审合一”机制,组织开展薛家镇审计整改联合督查和全区安置房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清查工作。通过薛家镇审计整改联合督查,发现基层财务管理4个方面14个问题,对督查中发现的2名履职不到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诫勉谈话。通过全区安置房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清查,基本摸清了高新区建区以来区、镇两级政府建设并已交付使用的安置小区住宅、商铺及车库建设规模、使用管理及结存情况,发现安置房使用管理8个方面问题,形成专项清查报告呈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审阅。三是强化制度体系保障。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市委《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构建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努力提高惩防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全面梳理建区以来纪委局制定出台的99件规范性文件,废止27件、宣布失效35件、予以保留37件,废止和宣布失效的文件数量占总数的62.6%。试点推进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将反腐倡廉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制度建设中,认真查找和防范规范性文件及相关制度可能存在的廉洁性风险,试点单位区环保局、三井街道共评估制度12项,提出修改意见建议32条。
(四)围绕案件查办促治本,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反腐败工作成效。一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加强案件线索管理,构建全程全覆盖案件线索管理体系。今年,共梳理排查案件线索165条,立案4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2人,其中给予17人开除党籍或行政开除处分,案件线索数、立案数、处分人数均比去年增长20%以上,发现并立案查处了包括常州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原副局长王某在内的一批违纪党员干部,取得了较好的案件查办成效。严格执行办案纪律,开展案件质量自查自纠,全面提高案件查办质量,确保所办案件经得起法纪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二是规范信访举报处置程序。制定《信访举报处理程序及要求示意图》,不断规范信访办理流程,提高信访办理质量。强化信访交办督办工作,重点解决处理好中央和省委巡视组转办的、初信初访的和反映党员干部“四风”问题的信访举报件,有效化解一批信访难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共受理处置纪检监察信访举报195件,比去年增加38件,增长24.2%;其中,涉及科级干部信访举报28件,比去年增长86.7%。三是充分发挥案件查办治本功能。选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易发多发和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案件,认真分析发案特点、趋势和规律,研究提出治本意见,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做好案件查办的“后半篇”文章,促进惩戒效果向预防机制转化,实现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转变。
(五)围绕预防腐败移关口,努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以教育为基础,以监督为关键,以公开为手段,不断前移防治腐败关口,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一是拧紧廉洁从政思想总开关。开展新任科级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每月定期向全区6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发送廉政资讯。积极推荐我区勤廉典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常州电视台《廉政聚焦》栏目对我区工商分局注册科哈文骏团队勤廉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深化反腐倡廉“三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风廉政辅导员、反腐倡廉宣传员、廉政文化导航员作用,开展反腐倡廉“走基层”宣讲教育,全区各纪检监察组织共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51次,群众参与5300多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1600多人次,廉洁从政思想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创新领导干部监督新模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在选人用人责任审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三责联审”的基础上,增设廉政建设责任审评环节,探索“四责联审”监督模式,并在区社会事业局、西夏墅镇进行试点,先后对3位党政主要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廉洁情况实行全方位监督,提出意见建议6条,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单位内管干部的监督,实施内管干部经济责任专项监察审计,全区通过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金额2059.91万元,督促被审单位完善内控制度20项。三是开辟权力阳光透明运行快车道。实施“村居廉线”长效工程,建立和完善基层权力风险防控信息化长效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动村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重点抓好梳理职责权限、公开权力内容、规范运行程序、防控廉政风险、实施考评问责等五个环节工作。罗溪镇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引入动迁安置工作,加强对动迁安置工作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实现了动迁安置工作新突破。
(六)围绕“三转”要求提素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突出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一是精简议事机构,聚焦工作中心。对2006年1月1日以来牵头或参与的137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调整清理,保留11个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取消或退出的议事协调机构达126个,坚决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聚焦中心任务,保障发展大局。二是调整内设机构,提升主业能力。在内设机构数量和人员职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委局内设机构,加强党风政风监督执纪和纪律审查力量,将重点向案件查办领域倾斜,机关监督执纪部门数量和人员占机构和编制总数近80%。三是强化教育管理,增强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委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开展集中学习4次,对照查摆委局领导班子存在的“四风”问题11个,制定落实整改措施27条,建立区纪委常委工作联系制度、区纪委(监察局)集中学习制度等长效机制20个,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举办全区村(居)监委主任、纪检监察审计实务、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三个培训班,系统培训纪检监察干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