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之年,机遇和挑战并存。谋划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切实抓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及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6年河海街道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产城融合、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以创新驱动为主题、转型发展为主线、社会治理为重点、绿色生态为红线、民生服务为根本、党的建设为保障,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枢纽、科技创新标兵、产城融合表率和全面小康样板,实施“五色”工程,不断开拓街道创新,转型的发展新境界。
2016年主要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工业产销、利税指标力争与2015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亿元。
依据上述思路和目标,2016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建设上新台阶
(一)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区
1.强化规划引领。结合全区“十三五”规划和高新商务区建设,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组织编制河海街道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生活性服务中心、新兴金融集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区域现代商务中心专项规划,与全区各大园区产业链服务无缝对接,拉开功能布局,服务全区发展。
2.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区。通过点、线、面有机连接,整合现有资源,完善配套服务,着力推进“一轴五街”的集约发展。“一轴”:万达至月星的通江路中央商务圈;“五街”:通江路核心商贸街、519国际风情街、汉江路旅游休闲特色街、日韩印泰等东南亚美食街、晋陵路广告创意产业街,努力建设有品位,上档次的特色街区,形成“一楼一品”,“一街一特”的业态格局,打造出彰显高新特色的河海商务集聚区。
3.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针对目前跨境电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的特点,研究制定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街道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重点引进通信IT、金融投资、物流总部、会计中介、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特色三产企业入驻楼宇,特别是引进世界著名、国内领先的成熟知名服务企业落户,打造出一批服务业旗舰型企业。
(二)有效整合资源,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1.做优做精制造业。围绕高新CBD的推进建设,配合区收储工作;统筹抓好“退二进三”工作,继续按照“退一批、保一批、优一批”的工作思路,对应退和暂留的企业采取针对性的稳控措施;对保留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政策支撑,促进做精做优做强。加快华威X光机项目建设,推动落实阿吉夏米尔二期、长林矿山等扩建新建项目,打造二产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退二”地块及早规划建设“进三”项目;对2.5产业企业要积极引导向生产性、技术性、专业性服务领域发展,形成高端特色,增添生机和活力。力争把“退”的损失降到最低,把“进”的效益尽量放大。
2.繁荣发展楼宇经济。一是推动楼宇集群。切实抓好现有成熟楼宇提档升级,提升品质;加大新建楼宇招商选商力度,提前开展在建楼宇招商引资;加快荣盛曼哈顿商业广场,朗诗商务楼,友邦广场,汇鸿商务楼,现代城二期等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商务楼宇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逐步打造以楼宇集群为依托的河海楼宇开发区。二是推动企业总部集聚。通过保留、招引、培育等多种途径,壮大企业总部经济规模。把联慧、江南园林等培育成特色楼宇,为吸引更多企业总部提供载体;增强金汇大厦、公园宾馆大厦等产业孵化器功能,为培育、转移新型企业搭建平台。三是推动传统商贸服务的转型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嫁接,通过线上下单与线下体验,把互联网+、物联网+与实体店两方面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传统商贸的活力,再创繁荣。
3.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一是做精做优河海科创公司,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嘉壹度、天使城等创业平台建设。二是推进科技创新,积极与周边创业中心、华冠、浙大工研院等孵化器平台对接,引进人才;鼓励华冠孵化器做大做强,力争在目前省级基础上再上新台阶。三是推进企业股改工作,重点向现代服务业倾斜,完成常州联慧资源主板上市股改,完成常州埃依琦、卡龙动画等一批企业新三板上市;培育壮大保纳(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全力打造一站式广告参展、交易、交流平台。
二、立足产城融合,打造“美丽河海”新形象
1.紧扣目标长效管理。始终咬紧核心区街道力争第一的总目标,进一步加强职能科室、社区、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完善体系,打牢基础,更好地实现城市管护的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坚持把日常管护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继续开展“931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推行全面城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小区秩序良好、社会安定。
2.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改善环境质量,营造绿色生态生活空间。要继续抓好“清水蓝天绿地”工程,重点抓好水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绿化美化三方面工作,不断改善河海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
3.配合市、区重点项目建设。为轨道交通一号线、高新商务区企业搬迁等市、区重点工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切实抓好街道的自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老小区政治改造,提升辖区整体形象。
三、创新社会治理,开创平安法治新局面
一是巩固提升“四防”水平。进一步健全“三社联动”运行机制,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系列创建活动,为平安河海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二是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进一步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政社互动”、“三社联动”等社区建设工作,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形成社区治理新格局。三是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继续抓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强社区调委会的能力建设,充实老娘舅队伍,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格局;深化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服务功能;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坚持“三项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建立矛盾预警机制,提前协调,真正做到稳控有序,保障辖区和谐稳定。
四、突出民本民生,推动惠民服务新提升
一是加强惠民基础服务。继续做优民政、计生、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工作,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功能,组织和动员社区、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志愿者,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大惠民服务力度。全面推行“网格+网络”服务机制,推进“全科式+专科式”网格服务标准化,吸引对接更多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融入,向服务多元化与及时性上下功夫,构建出网格“面对面”、网络“键对键”的社区服务新格局。三是深挖惠民服务品牌。进一步建设好河海“H5”次方公益空间,完善功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服务居民群众的作用;拓展劳动保障、民生服务360度服务项目;持续开展“居家养老”、“健康管家”进社区服务,努力建设“健康河海”。继续举办好道德讲堂,组织好“社区天天乐”活动,利用重大节日举行各类文体主题活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一社一品”品牌,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坚持从严治党,实现党建工作新发展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确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党组织要从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入手,梳理存在问题,着力攻坚克难,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一方面坚持干部学习培训教育制度,进一步搞好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干部思想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等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引导党员增强执行党纪党规、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坚定性。
2.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健全街道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保证廉洁自律准则和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落到实处。要继续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端正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
3.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深化基层党建品牌。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已有党建品牌。把基层党建品牌与作风建设、队伍建设、“582”志愿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党建品牌内涵,使党建品牌成为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党建品牌创建的长效机制。二是拓展基层党建服务空间。以河海H5次方公益空间为引领,以党员“582”公益舫为纽带,进一步加强“582”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三是抓好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结合街道实际,做到“六抓六到位”,确保换届工作有序、健康、平稳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