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市“重大项目深化年”、区“8585”重点工程,以5大类32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立足转型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及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负重爬坡、攻坚克难,经济工作取得新成绩
1.经济运行稳中趋进。截至9月份,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5.5%;公共财政收入6.0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1.9%;全部工业总产值122.9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5.43%;全部工业利润8.2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8.42%;规模工业总产值92.7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5.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6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66.54%。自营进出口总额11.12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65.4%。实际到账外资233.79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8%。全年预计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31%;公共财政收入8.4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12%;工业总产值163.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06%;工业利润10.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0.83 %;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23.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08%;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34亿元,达到17%的增幅要求;实际利用外资233.79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6亿元,完成蓝皮书总目标的100%。
2.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一是统筹抓好“退二进三”工作。按照“退一批、保一批、优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快对高新商务区的收储步伐,完成了CBD-D地块上吉·利贝勒地块的收储与搬迁,推进CBD高新商务区69家内资企业的搬迁工作;与柏林盖姆签订了搬迁协议,同步做好与江南园林和张轶年地块的搬迁洽谈工作。二是全力提升楼宇经济品质。对辖区内17座楼宇、36个商业区域进行智能化系统管理;大力服务和整合万达、丰臣、星海、太阳城等成熟楼宇,推动存量资产提档增效。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特色三产,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三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成立河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将河海商务大厦作为创新服务孵化基地,重点引进YOUDO众创空间、天使城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建成了省、市新型孵化器。目前,嘉壹度、天使城孵化了企业85家。推进企业改制升级,目前在各类板块已上市或正在上市的企业已经超过12户。
3.增长活力持续激发。一方面深耕税源经济。推广税源征管“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完善网格化服务工作机制;继续全员招商引资、协税护税;推行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分类征管工作。另一方面培育经济增长点。加紧华威X光机器、金汇大厦、现代城二期、曼哈顿广场、朗诗商务楼、汇鸿商务楼、519国际风情街高端休闲娱乐业集聚和汉江东路日韩印泰等东南亚美食街等二、三产项目建设;加大友邦大厦、嘉澜时尚城等商务大厦的招商选商力度,努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税源。
二、规范精细、立足长效,城市建设管理扎实推进
1.稳步推进城市建设。全面配合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做好轨道交通1号线(河海段)宣传协调工作;完成藻江河环境整治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了国英小学改扩建。有序抓好其它工程:推进金汇大厦基建装饰,抓紧公园宾馆地块前期工作;完成河海、燕兴、富都、兰翔等部分老小区整治改造工程,改建河海新村老年活动中心等。
2.巩固提升城市管护。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标准、方法及奖惩措施,全面对辖区内97个网格开展巡查、考评、整改工作,共接派遣整改问题28250个,各级问题整改率达100%;配合区城管执法大队查处违章建筑245起,拆除186起。积极创建省级示范路河海东路、区级示范路峨眉山路。
3.加强生态河海建设。大力推进“清水”、“蓝天”工程,做好藻江河环境整治,完成绿化提升工程;实施富都段河道污水整治,柴子浜河道排污口检查;组织大气污染月攻坚,开展峨眉山路餐饮油烟环保达标示范街等。同时不断完善道路设施,抓好绿化管养,组织志愿服务,倡导文明出行,不断提高城市生态指数和文明水平。
三、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一是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先后对辖区中小学、幼教场所和“六小”场所进行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的检查和整治;开展企业“两欠一逃”专项整治;全力构建人防、技防、设施防、惩治防“四位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创建法治街道。燕兴社区和河海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三是强化社会矛盾化解调处工作。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定期开展“三项排查”;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化解各类纠纷203余件,调处率100%,做好初信初访和重点非访人员稳控工作;排查主要突出社会矛盾11起,蓝色港湾物业纠纷、第二齿轮厂搬迁纠纷、每家玛停业矛盾等均得到有效处理。
四、以民为本、扩面提质,惠民服务有效开展
1.坚持以人为本“大服务”。就业扶持惠居民。在全区率先制定并实施“联通、助力、圆梦”三计划;文化引领惠居民。开展“河海艺术节”、“河海文体中心读书系列活动”、“同庆和谐盛世,共创华彩篇章”——国庆文艺晚会等活动。民生实事惠居民。在继续做优民政、计生、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优抚对象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和救助工作,全年共计发放各类救助款项达280余万元。继续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统一富都、河海、天安、汇丰四个社区老年助餐点运作模式;老年学校特色教育持续运营,开设九门课程,招收学员600余人。健康管家工作模式被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并入围全国慢病管理示范模式。
2.实施公益孵化“大提升”。完成了河海H5次方公益空间一、二期硬件建设;与社区服务枢纽型组织糖糖网合作,建立专家团队,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培训;指导河海社区河海志愿者应急救援队等7家社会组织参加市公益创投活动,获得扶持资金共计16万元。围绕服务失能老人开展“灯泡里的春天”大型公益服务项目,影响辖区群众2万余人。
3.推进社区建设“大协同”。落实“减负增效”。按照全区社区减负增效工作“三步走”要求,切实为社区减负。推进社区建设新模式。深化“政社互动”,明晰街道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权力边界和职责范围;选取汇丰社区作为省“三社联动”综合试验点。巩固“一社一品”。以“树标杆、找差距、争一流”为主题,各社区确定赶超目标,进行对标排差、落实赶超措施。
五、巩固成果、从严管治,党建工作持续强化
1.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组织书记签订了《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书》。加强思想建党,持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制度治党,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关于实行工作人员问责的暂行规定》,完善干部监督机制。
2.充分激发基层干部新活力。推行“五个一”学习法,引导干部职工深学政治理论、精学工作业务、勤学修身知识、广学关联学科。突出培训实效,组织街道工作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和成果分享。加强干部选用交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建设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3.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加强街道党工委引领社会组织工作。以党员“582”公益舫为抓手,不断加强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力度;创新辖区党组织设立模式,成立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燕山路街区党支部及嘉壹度创新创业联合党支部,团结、凝聚、引导党员创新创业;持续加强社区党建品牌建设,引导7个社区制定个性化党建品牌方案,形成汇丰“2+N+2”党建服务直通车、阳光“五心旗帜”等工作品牌。
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目标要求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压力较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不理想;二是传统商贸业趋于饱和、萎缩,现代服务业创新力、集聚力不强;三是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商业楼宇、物管等社会矛盾还较为突出;四是干部的作风效能还存在一定差距,对经济新常态还缺乏适应能力,工作推进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