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园区(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出重点抓项目,强化措施促发展,基本达到了全年预期目标。
一、以产业发展为抓手,转型升级有新成效
1.产业多元化发展。一是光伏产业强力支撑。园区(街道)光伏产业形成集聚和规模优势,天合光能在世界范围充分体现行业引领作用。光伏产业链加长,硅片、组件、电站以及重要配件生产均逐步完善,天合光能从单一组件生产商向全产业链制造商、系统服务商及综合能源平台转变。2015年园区(街道)光伏产业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33%。二是传感器产业迅猛发展。传感器龙头森萨塔公司以每年50%的高增长,迅速成长为年产30亿元级企业,该公司今年增资2998万美元,建设汽车胎压检测传感器项目,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投资为1200万美元。莱赛光电、三恒科技等传感器相关企业也稳步发展。园区(街道)依托这一产业基础,申报成立“中国传感谷(常州)”,参与编制高新区“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建设工作纲要”,并于10月22-23日成功举办“2015全球传感技术与应用高端峰会”,多位国内外专家、领导和企业家代表出席了此次峰会。三是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园区(街道)汽车配件产业逐步发展,形成士林汽车零部件、瑞高汽车配件、宝顿电子机械等一批亿元产值汽配公司,加之祺胜现代新材料公司投产和大茂伟瑞柯搬迁,园区(街道)将形成10家亿元以上汽车配件企业群体。电子电缆及通讯行业中也发展出了一批优势企业,如主营通讯网络物理连接器的太平通讯公司,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15-18亿元,同比增长25%,未来还将涉足军工通讯业务,发展前景可期。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传统专业市场列统批零贸易销售额在全市排名第四位;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相互增益,其中嘉迅物流与苏宁合作开辟营销渠道,今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10.71亿元,同比增长7倍。
2.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今年列入市区重点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39.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6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91%。总投资8977万美元的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高效光伏电池组件技改项目已基本完成;总投资6.13亿元的永祺(常州)车业有限公司年产80万辆高档自行车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并与国内某著名自行车生产厂家商谈合作事项,计划拓展内销市场;总投资5.27亿元的江苏安瑞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电池隔膜项目,正在主体施工中;总投资1.7亿元的常州诚联电源有限公司LED电源项目,即将进入项目实施阶段;江南环球港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结束,现紧锣密鼓招商和进场装修,预计于11月28日开业。
3.高专人才引领创新。一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利用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龙琥孵化器等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今年共有5家市龙城英才企业落户,入选龙城英才计划C类项目1个,申报江苏省2015创新基金1家、申报省创新资金和双创共6家,目前有1家企业获得创新资金立项、申报各类人才6人。天合光能实验室还聘任了11位来自国内外光伏领域优秀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二是全力打造创新平台。重点扶持省级孵化器常州龙琥创业公司,该孵化器现有孵化办公面积2.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面积1.4万平方米,主要孵化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类别的企业。目前共引进领军人才企业17家、科技创业企业52家,获得风险投资6050万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
4.经济发展呈现亮点。园区(街道)上下共同奋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突破。1-10月,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29.92%,完成年度任务(8.03亿元)的89.01%;1-9月,地区生产总值81.75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年度任务(109亿元)的75% ;工业总产值完成314.72亿元,同比增长8.15%,完成年度任务(438亿元)的71.8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30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1.3亿美元)的48.46%。完成进出口总额18.41亿美元,其中进口4.55亿美元,出口13.86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0亿美元)的61.38%。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11.02%;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39亿元,同比增长11.14%,完成年度任务(438亿元)的100.2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年度任务(8.03亿元)的10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9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1%,完成年度任务(1.3亿美元)的71.54%。
二、以产城融合为目标,城市品质有新提升
一是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园区(街道)全力开展东支河疏浚及藻江河环境整治提升两大拆迁工程,分户入组,专人包干,经过两次集中行动,基本完成既定目标。天合太阳城拆迁项目全部签约完毕,并具备腾空条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
二是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日渐增强,常州外国语学校已经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的龙虎塘实验小学(盘龙校区)改造工程已经开工;投入60万元对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环境进行改造;腾龙苑和藏龙苑剩余地块3.8万m2的安置房建设即将完工,九洲花园、中海锦珑湾等商品房陆续交付。
三是宜居环境持续优化。持续实施城市管理“9313”工程,完成2个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和2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改造破损雨水口、新增龙二路管道长度约200米;腾龙社区易涝片区改造工程中的云台山路工程也于11月初开工;投入638万元进行园区主次道路保洁和管理。玲珑花园作为全区两个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的小区之一,工作得到了区环卫处的认可。全年投入1100万元用于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并逐步推行物业服务市场化,监管辖区内所有小区物业工作,积极协调处理凤凰名城物业遗留问题,指导九州花园成立业委会。
四是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全力以赴,落实各类惠民工程,保障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1-10月,共向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助金145万余元。丰富居民生活,送戏、送电影进社区百余场,开展“社区天天乐”活动近200场,举办各类文体比赛近30次,参与人数逾1000人。积极做好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并轨工作,确保应保尽保,目前已新增参保人员6000余人。社区减负增效进展顺利,统一建立“三大站”,减轻了社区工作负担,回归服务居民主业。深化平安龙虎创建,积极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将苗头性问题解决在基层,街道已连续两年没有发生赴京上访问题。
三、以“三严三实”为标杆,服务效能有新提高
1、党的建设核心引领。根据区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紧扣环节,组织开展讨论,查找自身不足。以“三严三实”对标实际工作,促进工作更严更实,促进作风进一步转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育4个党建品牌,发挥品牌示范作用。继续巩固“5+X”工作法,加强园区班子的民主决策,共研究重大问题、疑难问题10次,涉及事项19个。带动推动抓好干部素质提升,邀请专家进“龙虎讲堂”授课,组织干部到高校培训,开展赠书读书活动。
2、廉政建设警钟长鸣。深入推进“5.10”警示教育活动,围绕“廉洁龙虎·你我同行”主题,开展“五个一”活动,腾龙社区被评为区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今年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4件,立案9起,处分6人,同时对1起不实的信访举报及时予以澄清、消除影响。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党员干部进行约谈的暂行办法》,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约谈,对违规违纪苗头予以警示、告诫,更好掌握工作动态。
3、作风建设主题突出。召开街道作风建设大会,对作风建设全面部署;强化日常督查和明查暗访,及时处理违规违纪人员。建立了联系点制度,党政领导分工分片,负责对接企业和联系社区,主动帮助企业和社区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服务主题。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我们在新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年,是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攻坚年。我们将抢抓常州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为江苏省产城融合试点这两大有利机遇,突破新瓶颈,打造新亮点,坚定不移地推进“三个一”建设,即建设好“一园一谷一城”。“一园”就是要将光伏产业园建设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园区,争创省级开发区;“一谷”就是扎实推进“中国国际(常州)传感谷”的产业聚集重点区建设;而“一城”则是要以文化休闲、商务商贸和“光伏-低碳”为特色,形成天合太阳城的新貌。
一、强化“一园”,光伏产业实现新跨越
1.通过兼并扩张加大市场份额。积极利用行业重整机遇,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鼓励天合、协鑫等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借力天合设立投资性公司,积极引导其完善公司投融资体系,通过其投资性公司进行对外兼并重组,加快产业整合,走低成本扩张之路。
2.通过产业链延伸加速产业集聚。推动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向下游应用拓展,由“组建制造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提升产业链价值;结合分布式能源建设,支持天合光能、佳讯光电等企业在省内外建设光伏电站和应用示范工程。
3.通过盘活土地加快载体建设。高效利用园区剩余土地,优先安排大项目、产业链内项目用地。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清理工作,加速土地流转,确保项目用地。将标准厂房出租出售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为优质项目提供发展平台。
4.通过跟踪服务保障项目落地。经全面梳理,2016年将有10个以上项目落地,园区将全力跟踪服务,其中光伏产业项目有总投资5000万元的聚合新材料公司太阳能光伏银浆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吨太阳能光伏银浆生产规模;总投资1.5亿元的有则合众光电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GW太阳能光伏组件规模。
5、通过争创省级开发区提升园区水平。对照省级开发区创建条件,逐一查漏补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主动申报省级开发区,全面提升光伏园区在常州乃至全省的影响力。
二、力推“一谷”,传感产业成为新引擎
目前国内传感器行业已形成了研究、生产和应用体系、人才队伍和部分传感技术的优势,但研究开发战略在系统上存在不足,总体技术优势不明显。园区(街道)将利用传感谷国际峰会的契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引进高精尖企业,全力建设传感谷,培育产业新亮点。
1.重点打造产业集群。依托森萨塔科技在全球传感器领域的技术领先和产业基础优势,引进和集聚国内外一批传感器、控制器相关领域的领先企业,打造国内传感器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以生产车用传感器为主、其他新型传感器产品及传感器材料的产业集群。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区域性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传感器产业与相关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对接平台,扩大传感器在职能电网、互联网、通讯以及微机电领域的应用;加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力度,整合区域内各类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间的集成创新,提升传感器产业高端核心竞争力。
3.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除自身研究相关政策外,要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契机,规划传感谷发展空间,争取国家扶持基金和激励政策尽快落地实施。
三、共建“一城”,产城融合迈上新台阶
根据前期的初步规划,对产业聚集区、城市功能配套区、三江口综合区等区域进行具体规划,制定分步走发展战略。
1.整合平台载体。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整合企业剩余土地、空置厂房、可租房产等资源,为项目进驻提供平台载体。梳理园区(街道)现有资产,升级新芯电子融资平台,打造规模上亿元的区级投融还一体平台。
2.提升项目服务。组织专人跟进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如年投资2亿元的江南环球港旅游区项目,总投资1.33亿元的有则国际物流仓储厂房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的士林汽车零部件车用铝制品项目等;服务好区“退二进三”搬迁项目,如总投资8000万元的技研精工轴类零件生产项目等;关注跨年投资项目进展情况,如总投资8500万美元的安瑞达锂电子电池隔膜项目,总投资1.7亿元的诚联电源LED电源项目等。
3.加快配套建设。一是继续做好遗留户的拆迁安置工作,尤其是加快标准厂房二期地块上的遗留户拆迁工作,春节前将剩余185户全部安置到位;全力推进安置房划拨转出让工作,确保安置房顺利办理产权证。二是完成小学盘龙校区改造工程,确保明年秋季开学;完成中学危房改造,提升校园环境;加速建设街道文体活动中心,确保明年6月底前建成使用。三是随着江南环球港旅游区的建成,三江口公园及配套项目的开工,SM城市广场的推进,将对周边生活区、产业配套区产生积极辐射,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全力保障,加速发展激发新活力
1.体制机制保障。加快实施“园镇合一”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完成“园镇合一”改革任务。依据批复方案,结合园区(街道)实际情况,确保新成立的九大部门及内设机构的干部尽快配备到位。制订责任清单,落实管理和服务责任,提升工作效能,在体制机制上保障“三个一”建设。
2.社会环境保障。通过安民、惠民、富民和亲商、安商,大力营造适合干事创业的社会大环境。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外来务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促进社区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转移创业用工,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求职者就业难的矛盾,进而推动就业工作稳定开展。二是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效能。整合利用社区资源,面向居民开辟更多的服务活动阵地,引导社会组织归入到社区管理服务中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居民活动,让居民群众开展活动有场地、休闲娱乐有去处,真正把社区建成居民乐于融入的“公共之家”。对腾龙苑小区、九洲花园片区进行环境提升和改造,改变易淹易涝现状;规划龙虎商城周边整治,改善老镇区环境。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加快美丽龙虎建设;进一步推行物业管理服务外包,统一物业管理标准。三是巩固社会稳定大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用好综治信息平台,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作用,遵循程序、依法依规、及时高效化解社会矛盾,解决问题,为民办实事,确保赴省进京零上访。强化人口、行业、场所和危化品管理,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杂人员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完善信息采集录入,对场所、行业逐步探索实行分级管理,加强对高危场所、行业的监管,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3.干部队伍保障。一要内外兼修。全力做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配强社区干部力量。继续开展干部培训,通过“走出去”开拓思维眼界、“引进来”学习先进经验相结合,着力培养后备干部,建立基层治理稳定格局,扫清发展障碍。二要深化考核。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模式,敢于打破身份的桎梏,对有能力、能干事、敢担当的干部实行破格任用。三要加强监督。强化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监督,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继续发扬高效务实的干事作风,保持敢于创新的锐气和敢于负责的豪情,推进园区(街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