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它和人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在经历了“红心蛋”、“瘦肉精”、尤其是最近发生的“毒生姜”、“镉大米”事件后,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有的甚至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消费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对孟河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由此形成了这篇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被调查人中31—40岁年龄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7%;男性占调查总人数的63%;月生活费支出在2000元以上为36%。
二、主要数据
1、您平时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吗?关注率100%。
2、您平时比较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哪些?最关心的是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占30%;其次是肉品中的兽药残留和违规使用添加剂,均占25%。
3、您所需要的农产品一般在什么地方购买?主要的购买地点是农产品市场,占57%;其次是超市36%。
4、您平时通过哪些途径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最主要的途径是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占42%。
5、您最相信什么机构提供的有关农产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和认证机构是最被信任的机构,分别占52%和4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镇开展的此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卷调查,可以看出随着我镇民众收入的提高,用于食品生活费用的支出也在提高,意在可以购买到更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为关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片面追求种植面积的扩张,产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政府在宣传、监管、检测、认证工作等方面应全面推进;二是民众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权意识淡薄。购买了不合格的农产品,有68%民众会选择扔掉,自认倒霉,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三是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从生产领域看,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无标状态,应用的技术规程主要是以提高产量为目的。同时,由于我镇农业生产分散,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主要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我镇须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深刻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明确各职能单位的工作职责,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压态势。政府部门作为最被信任的提供农产品安全方面信息的机构,应担负起向广大群众宣传的责任,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印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页在农贸市场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发放;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切实提高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和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实行市场准入,确保放心消费。切实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生产的农产品按照安全、健康、无污染、绿色、有机标准耕作,并对其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检,从源头加强监管。由于我镇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渠道是农产品市场、超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