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村工作局、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农机站:
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谋划之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秋收秋种的各项任务,为实现今年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夯实明年粮食丰收基础,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做好2015年秋收秋种工作通知如下:
一、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抓好秋收秋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今年秋收秋种工作面临的形势,比往年更加复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今年6、7月份低温寡照连续阴雨时间长,灾害天气造成部分田块补种补栽,导致全区水稻播栽期跨度大、部分田块收获期有所推迟;二是部分种田大户由于种植面积偏大,加上缺乏必要的收割机械、烘干设备、晒场等,可能导致收获进度偏慢,影响小麦适期播栽;三是气象的不确定性在增大,近两年,厄尔尼诺现象连续发生,今年可能出现暖冬或阶段性低温的可能性比较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大。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今年秋收秋种工作存在的有利因素。一是政策保持稳定。今年国家稳定小麦收购政策,释放了国家持续重农业、抓口粮的政策信号。二是技术支撑有力。近年来,我区通过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集成组装了一套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三是农资价格稳定。今年农资市场价格平稳,货源量充足,能满足秋种的需求。四是农机装备有保障。我区2015年大力引进高效农业机械装备,尤其是烘干设备,全年共引进烘干机45台套,全区粮食烘干能力增长了281%。
各级农口部门要客观分析当前有利形势和不利因素,充分认识抓好秋收秋种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及早安排、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秋收秋种工作,为实现稳粮增收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秋收秋种各项工作
今年全区秋收秋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稳定面积、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质量。具体任务是:水稻11月5日前收脱结束,实现颗粒归仓;小麦力争11月15日前结束播种,为实现明年小麦单产360公斤夯实基础。具体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及早安排,加快秋收工作进度
各地要立足“秋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思想,进一步做好水稻后期水浆管理,收割前半个月上好最后一次水,确保水稻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影响千粒重。要做好组织发动,协调好人力机械调配,抢晴天加快收获进度,确保颗粒归仓,及时腾茬让茬,力争全区抢收工作在11月5日前结束,如遇雨天,暂缓收脱,待天气放晴后再组织联合收割机,突击抢收。对区域内收种存在缺机械、烘干任务重等困难的大户要进行梳理排查,重点关注,提前帮助协调调度机械,最大限度缩短收种用时。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打破传统“养老稻”的习惯,做到不误农时、适期收获,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颗粒归仓。
(二)疏堵结合,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秋收的季节也是焚烧秸秆多发的季节,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基料化、秸秆能源化等资源化利用途径,控制秸秆焚烧,减轻环境污染。一要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这是现阶段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最直接、最现实、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优化作业机械配置,推广普及75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普及秸秆切碎、匀铺装置,保证秸秆切碎长度≤10cm;留茬高度≤10cm;耕作深度≥15cm,确保秸秆还田满足要求。二要加快推进秸秆收贮利用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围绕“自然村有堆放点,行政村有收贮站,镇有收贮中心和利用企业,县域内有规模化利用龙头企业”的四级秸秆收贮利用体系,积极开展秸秆收贮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努力解决秸秆收、储、运的“最初一公里”难题。三要抓好多途径利用。积极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加快推广秸秆作为原料来生产有机肥、食用菌基质、固体颗粒燃料、草编制品、板材等产品利用途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秸秆“变废为宝”、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三)突出重点,提高播种质量
秋播是明年农业生产的开端,质量如何直接关系明年夏粮生产能否实现丰产丰收,抓好播种质量,打好秋播基础,对夯实明年夏粮基础,实现明年粮食生产良好开局具有重要作用。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一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面积是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要认真宣传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引导扶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组织农民种足种好小麦,确保秋播小麦10万亩以上。二要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充分考虑稻麦茬口衔接、全年粮食增产等综合因素,选用熟期适中的品种,依据省农委“四主推”名录,结合实际,全区以扬辐麦4号、扬麦16号当家。三要提高主推技术到位率。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适用栽培技术,提高高产栽培技术与秸秆全量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破解生产实际中秸秆还田、播种、施肥、抗灾应变等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四要提高适期播种比例。今年秋收季节紧,秋播适期播种压力大,要立足“抢”字当头,根据不同茬口、不同收获期,组织农民做到及时腾茬、及时播种,提高小麦适期播种的比重,力争在11月15日前全区播种结束。五要控制播量。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确定合理播量,做到精量或半精量播种,防止群体过大,培育壮苗,一般按照“斤种万苗”原则,播量控制在10公斤左右;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需适当加大播种量,最多不超过17.5公斤。六要强化关键措施落实。秸秆旋耕还田入土的田块播后一定要镇压,使耕层紧密,防止吊空苗和土壤跑墒,促进全苗、齐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播后要及时进行机械开沟,确保逐级加深内外三沟相通,板茬播种或还草田块需提高内三沟开沟密度和深度,提高灌排效果,减轻涝渍危害。
(四)科学布局,抓好秋播农业结构调整
各镇要在稳定种粮面积的基础上,抓住当前秋收秋种的有利时机,推进土地规模流转,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促进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现代化。一要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冬春农田基本建设有利时机,迅速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要加快载体建设。进一步推进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现代农业园区等高效农业载体建设,突出生产设施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多样化,加快我区优势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三要推进蔬菜园艺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加快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广应用粘虫色板、杀虫灯、性诱剂、防虫网、生物农药等装备,全面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努力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四要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从农业资源、生产条件、季节特点等出发,结合“一乡一品”、绿色村庄和新农村建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旅互动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
三、统筹协调安排,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镇农口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提升为农服务质量,全面落实秋收秋种各项措施。一要加强统筹调度。农机部门要及早组织做好农机调度、检修等准备工作,加大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和保障力度,农业部门要加强秋播期间的农情、病虫情、土壤墒情等监测调度,共同服务秋收秋种。二要加强技术指导。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到户到田开展现场指导,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和现场指导工作,发现和解决秋收秋种中存在的问题。三要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农资打假力度,杜绝假劣农资下地,努力确保农资供应充足、质量安全,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四要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密切关注农业生产中的用电、农机操作等问题,督查农业生产用电线路是否使用合格电线,是否存在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私拉乱接线路等问题,所有开关均须使用触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