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0月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及预计
今年以来,区财政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和中心工作,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局面,切实加强收支预算管理,发挥财政在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1-10月份,全区财政收支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02亿元,同比增长10.32%,增收7.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74.45亿元,增长22.17%; 非税收入6.57亿元,下降47.46%。
1-10月份,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01亿元,同比增长41.22%,增支11.97亿元。其中:区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5.43%,增长44.92%,增支8.85亿元。
今年以来财政收支预算的主要特点:一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质量明显提升。财税部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大力组织各类收入。1-10月,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02亿元,较上年增长10.32%,增幅位列全市第2位,税收占比91.8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92个百分点。二是“营改增”等减收因素逐步呈现。受“营改增”等减税降费因素影响,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自四月份达到峰值28.76%后,逐月回落至10.32%,平均每月下降约3个百分点,预计四季度收入增幅将进一步回落。三是国税部门税收收入占比大幅上升。由于“营改增”税制转换,增值税收入大幅增加,1-10月全区增值税完成收入23.54亿元,同比增长41.09%,国税收入占比从“营改增”前的29.96%上升至40.86%。四是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保障到位。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突出重点,保障重大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的实施。1-10月全区支出同比增长41.22%,其中用于民生保障方面支出30.26亿元,占支出总额的73.79%。
今年5月份起,国务院决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并实施增值税收入划分改革。国家、省、市、区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受此影响,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呈趋缓态势。预计我区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52亿元,同比增长3%,低于年初确定的6.5%预期增长目标。
二、全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调整建议
根据现行市对区财政体制,在完成调整目标前提下,预计区本级全年一般预算财力为30.88亿元,比年初预计33.42亿元减少2.54亿元。
(一)调增支出预算
1、教育经费追加1557万元。其中: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工资调整等人员经费支出682万元、学校公用经费875万元。
2、卫生经费追加2727万元。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工资调整,基层卫生院经常性收支差额增大,根据现行区镇两级承担机制,区本级需追加卫生经费支出2727万元。
3、2015年度置换的一般债券8.4亿元利息3052.66万元。
(二)调减支出预算
调减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安排的支出2.54亿元。
以上预算调整增加的净支出,需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当年度预算执行终了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或低于预计收入增加或减少的财力,按规定补充或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建议
1、调增2016年专项债券支出15.28亿元,主要用于通江路商务街区、常州工学院、CBD-D、红塔村改造等地块储备和前期开发。
2、调增2015年置换的专项债券5.6亿元利息以及2016年置换的专项债券15.28亿元发行费和利息共计2324.5万元。
以上预算调整增加的净支出除置换债券资金15.28亿元安排的支出外,其余的需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四、全力冲刺,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的新任务,财政部门将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监督下,立足全区大局,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实现“十三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围绕目标,提升财政收支管理水平
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研判。加强与国、地税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密切关注税制改革、税收分配、非税减免等对收入产生的影响。加强支出进度管理。在加强预算执行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重点支出保障力度。严格规范预算执行,督促各部门加快支出进度,对年度执行中因情况变化而无法执行的,按规定程序及时收回预算。
(二)善用职能,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大局
在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和抢抓各类发展机遇中,积极发挥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化解供给侧要素制约,落实好减税清费等降本增效措施,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三位一体”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八大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完善投入机制和管理办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转变财政资金扶持方式,逐步转变资金直接无偿投入为有偿使用,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在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三)强化保障,确保民生及重点领域支出
坚持民生优先,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农村改革,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继续支持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区划调整后区、镇(街道)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系。继续支持生态绿城建设,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四)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
继续坚持“保障重点、严控一般、加强统筹、提升绩效”的原则,做好2017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结合财力可能,实行预算一年一定。编制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构成的全口径预算。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清单管理制度,推动专项资金规范透明管理。继续推动和规范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透明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密切关注投融资平台债务平衡情况,努力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