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4专题 > 新桥文化 > 新桥旧记 > 内容
沈沛霖一生嗜好读书,文理兼涉,通法、英、俄三国文字。中青时代,历经风云变幻,晚年归于平淡,教书育人,笔耕不已。他一生勤奋好学,不失书生本色。
沈沛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亲人。他对子孙辈这样说过:“亲情纵经滔天巨浪的翻滚冲击,崩山堕石之压榨激刺,终是永远不能破灭。而且,不但不受丝毫损伤,反而与日俱增俱深。祖国,这两个字就是亲情,叶落归根,更是自然亲情的流露。”
沈沛霖生逢乱世,少小离家,四次回到故乡常州。1983年6月10日,他接待了常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三位武进同志的专访;1991年2月,他就《武进县志》关于个别人物的简历亲写复函。他还为《常州革命史料》写了《我对周恩来在旅法勤工俭学时期的革命活动及其对旅法华人大会的记忆》等文。
沈沛霖数十年笔耕不止,著作等身。他不顾年迈体弱,完成了50万字的回忆录。他说,我写的回忆录“没有半点虚假,因只有真实才合于回忆录的需求”。
沈老呕心沥血写成的回忆录,共分少年时代、法兰西勤工俭学、北伐前后的经历与见闻、南京中央军校记往、初次从政的前前后后、从政治部第一厅到中央军校第二分校、陪都春秋、胜利前后、历史的转折关头、新中国之初、京华岁月、大跃进运动亲历记、任教求是学园、在十年浩劫中、“文革”之后等15章。这部颇具史料价值的回忆录,沈沛霖生前已经发表过二三万字。遗稿经过整理,又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文史资料选编》丛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杂志等,发表了部分章节。这部完整的回忆录,2009年11月已由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
1992年4月30日晚22时,这位饱经世事风云的90高龄老人,离开了人世。
——万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