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镇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春江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2年3月8日)
孙亦兴
各位代表:
受春江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镇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我们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的宗旨,积极创新增收节支举措,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不断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一)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支出保障能力加大
1、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2011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33827万元,增长21.0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078万元,完成收入预算的105.13%,较上年实绩增长30.36%,增收14691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1315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0.29%;地税完成34701万元,较上年增长24.92%;财政完成7062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450.91%。
2、可用财力情况
2011年全镇可用财力合计32992万元。预算内可用财力为14792万元(依据现行财政体制),其中体制财力10275万元,专项分成782万元,专项补助116万元,上级专款指标3619万元。预算外可用财力18200万元,其中企业规费4574万元,事业单位上交收入、房租收入、房屋拍卖收入等6887万元,土地收益24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339万元。
3、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镇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2011年春江镇支出预算为28500万元。由于政策调整以及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影响,报经镇人大主席团讨论通过,2011年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32992万元,2011年全镇财政支出实际完成3299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支出的10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78%。具体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730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1643万元。
教育支出3180万元。
文化体育支出350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04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4287万元,其中春江医院投入1800万元、新医保配套1037万元。
环境保护300万元。
城乡社区事务3221万元。
农林水事务4131万元。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83万元。
基金预算支出747万元。
其他支出116万元。
从以上支出项目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结构在持续优化,支持经济发展和保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并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支出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分别达71.82%、22.7%、24.95%、163.16%、24.83%、204.04%、91.6%。
(二)拓宽理财思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理财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1、以强化征管和争取资金为抓手,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2011年,春江镇地方财政收入再创新高,突破13亿元。一是认真落实抓收入目标责任制,与各组织收入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问题,督促收入进度。二是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税收情况的监控,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全力做好财政内部征收管理,特别是个私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历年政府债务清收等工作,有效缓解了财政运行的压力。2011年通过加强个私税收收入的监管,挖掘增收潜力,财政部门共完成个私税收2685万元,较上年增长20.35%,实现财力1135.29万元。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市区财政部门联系,多方了解项目申报信息,督促、帮助各业务部门做好项目申报、资金争取工作。尤其是把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全年单独或配合相关部门共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339余万元,大大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确保了工资发放、机构运转、项目建设以及镇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需要。
2、落实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为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全力支持镇域经济发展。严格执行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共兑现6820笔,补贴资金207.4万元,拉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认真执行上级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及时下拨专项资金,加快春江医院、化工区专项整治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镇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坚持“三农”优先,严格执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一卡通”方式,及时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资金739.6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及时拨付专项资金481.42万元,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和行政村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3、坚持理财为民,保障百姓利益有新举措。
2011年,春江镇镇级民生工程投入达到11939.25万元,有力保证了各项民生工程改革推进的需要。一是及时配套新农保资金947万元,大力支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困难救助等工作,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全年共支付城镇农村低保854.17万元,敬老院、陵园费用285.07万元,抚恤、残疾人事业、农村社会救济等其他社会保障3917.84万元。三是及时安排配套新医保资金1037万元,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同时投入1800万元用于春江医院医疗设备建设,进一步提升春江的医疗水平。四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镇级配套经费1695.86万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设施配套工程,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保证我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及时支付,2011年共结算区级项目土地本金15210万元,本金利息、土地租金1427万元,配合经管等部门及时下拨支付,确保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4、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理财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财经秩序。
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在镇级行政事业单位推行部门预算的基础上,试行了包括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基本建设资金预算在内的财政全面预算,进一步完善了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务核算行为,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各位代表,过去各项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受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变化影响,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增多,财政增收基础还不稳固;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财政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春江镇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春江财政分局将紧紧围绕镇党代会提出的 “奋战十二五、突破1500、争取1700、再造一个2010年高新区”的目标,合理安排好2012年春江镇财政收支预算。
2012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围绕镇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和中心工作,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增长;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保持收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支持“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等方面,促进民生改善;坚持依法理财,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2012年预算安排的原则是:坚持保增长促发展,坚持量入为出略有结余,坚持保障重点控制一般,坚持科学理财精细管理,全力保障春江镇重点项目的实施。
2012年,全镇财政总收入预算完成16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000万元,较上年实绩增长26.83%。其中:国税口税收预算26500万元,地税口税收预算45500万元,财政口预算8000万元。
2012年,春江镇预计可用财力35000万元,其中预算内财力为17000万元,预算外收入18000万元。
2012年,春江镇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拟安排35000万元,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75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1437万元;
教育支出5200万元,其中春江中学、幼儿园安排2000万元;
文化体育支出211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52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3620万元,其中春江医院预计支付2500万元、新医保1050万元;
环境保护1070万元;
城乡社区事务7550万元,其中农村环境整治安排1000万元;
农林水事务3187万元;
基金预算支出280万元;
偿债基金968万元;
其他支出150万元。
三、完成2012年预算的主要措施
坚持以科学协调发展为主题,以创新、激活机制为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为抓手,以构建和谐春江为基础和保证,以追求一流工作业绩为灵魂,进一步提高“生财、聚财、理财”水平,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预算任务。
(一)狠抓财政收入,增加可用财力。加强税收及各项非税收入征管,坚持依法征管,杜绝偷税漏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不断加大政府债务清收力度,尽力化解财政风险。搭建新的融资平台,为新镇开发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紧紧抓住建立镇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保障各类重点项目的建设投入。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资金,要快发展就必须要有大量资金。资金从哪里来,融资是必然选择。一是根据我镇2012年重点项目的投入情况,做好项目包装,符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基本条件,使银行感兴趣,有意向,敢投入。二是要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多平台运作。将投融资主体由国有公司为主转向以民营企业为主,增加融资来源,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让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三)服务全镇大局,支持经济发展。继续采取基础设施费返还、项目支持、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生产型企业建设,扶持壮大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化工、机械、物流等主导产业,培育稳定增长的骨干财源。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不断完善道路、绿化、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加快“滨江新镇”建设步伐,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切实加强资金调度,确保工资津贴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加大对“三农”和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民生财政。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预算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对财经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防止各种浪费现象和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理财水平。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深入推进区镇财政体制、政府预算体系、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搞好财政分局改革试点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会计集中核算和政府采购,不断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参与式预算”等财政奖补机制。配合区 “金财”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积极推进依法理财,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各位代表,2012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努力工作,为将我镇建设成为“经济强镇、滨江新镇、生态优镇、文化名镇、文明新镇”发挥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