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宣传统战部 > 内容
打游戏、看电影、看车展……VR技术来了。戴上VR头盔,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今年新北区两会会场外,中国科学院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VR演示设备备受瞩目,两会代表委员纷纷“试水”体验VR,并感叹那感觉就如同身临其境。
近日,本报记者就在该中心的VR体验室体验了一把VR技术。50平方米的体验室里,不仅有播放器和超大屏幕,还有VR头盔、手柄,通过扫描就能复活的动物标本以及全息数字影像设备。
中心主任滕皓宇介绍详细说明了研究中心的展示项目。主要包括:VR实验室,利用虚拟数字内容技术,让想象超越现实;妙触远控设备大屏互动,实现多点多人交互功能,使传统的多媒体展示全面升级为交互展示;智能触控微投影Touchjet Pond,让用户与影像自由交互;优拍uCam,集4K高清摄像头、USB3.0闪存驱动器、物联网通讯为一体的迷你摄像机,即插即用;AR增强现实,实现已灭绝生物的虚拟复活、已破损展品的虚拟修复、已损毁文物的虚拟复原;结合“互联网+”概念,运用数字技术将博物馆真实、完整地储存到计算机,可用做数据保护、远程体验、文化交流;全息数字演员,使幻象、实物与表演者、甚至与观众产生互动。
记者从常州创意产业园了解到,研究中心由常州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共建,旨在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和相关精神,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先进技术在地方开花结果,提升常州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一流的科研资源和科学艺术研究中心的文化产业核心技术,围绕科技与艺术的紧密融合,在完成建设3D数字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任务的同时,技术和内容上均得到了一定的沉淀和积累,为中心虚拟现实技术的拓展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现中心积极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内容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并在工业展示和培训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
研究中心主任滕皓宇告诉记者,该中心因动漫落户常州创意产业园,以院地合作为基础方式,为社会贡献。目前中心目标定位于工业领域,这些技术已经与常州的一些工业企业合作,进行了一些推广与应用,同时也与地方高校例如常州工学院合作培养,发展方向将会着眼于教育。
按照中心创意总监姚增辉的建议,记者戴上VR头盔,拿起手柄,过了一下VR游戏的瘾。利用VR装备和技术,记者感觉一下子来到另外一个空间——按动扳机,随着头的摆动来寻找射击目标,被击中的目标燃起熊熊火焰,有的火焰感觉和自己擦身而过……
之后记者又在这里体验了“熔岩悬崖夺剑”的VR应用。“身临其境的感觉,挺刺激。”这就记者体验后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对VR最直接明了的诠释。”姚增辉说。
谈及现今与未来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方式,滕皓宇表示,“视觉工业”的发展可以将培训虚拟现实化,360°模拟出真实的现场培训环境,实现人机多点动态交互,理解与记忆更加生动深刻,与传统工业的从业人员培训方式相比,这样技术将打破空间、时间的局限性。
与其他同行业相比,常州中心的战略发展定位更加明确精细:首先,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平台,完善技术产业的自我流程,积极开发周边核心技术;其次,研究中心对研究成果的展示品要求更为严谨,细节之处、尺寸比例更为精确细致,这是工业的特点,也是研究中心研发的态度;第三,研究中心肩负着国防科研的使命,承载工业发展的责任,将科技运用到实际当中,为工业努力作出贡献。
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市场情况,滕皓宇认为,自2016年VR的发展元年开始,虚拟现实技术不断突破与累加,但是此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价值体现,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发展规模,这主要源于行业内部没有统一标准,各自为政,发展较为盲目,没有整合团结、分工合作。同时也亟待各类科技、艺术专业人才,以技术为支撑,艺术加工开发,圈定一个范围,协作并进。
希望未来能够实现产业整合,打造出一条完整的形成从内容生产、软硬件支持,到硬件生产的产业链条,构筑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到立体的新兴业态,形成一个技术广、层级深、范围广的工业体系。这将有助于常州创意产业开拓视学工业这一潜力巨大的新领域,培育创意产业新商业模式、新经济点和新就业,进一步增强常州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