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宣传统战部 > 内容
2016年,滨开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导向,攻坚克难、负重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经济总量再上新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4.9%;完成进出口总额20.4亿美元,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9.6%。二是项目推进再创佳绩。全年实现到账外资2.84亿美元,占全区比重33.4%。成功签约外资项目10个,包括总投资超1亿美元的瑞士奇华顿日用香精项目、总投资1.12亿美元的合全药业抗病毒抗糖尿病新药项目、总投资超1.5亿美元的博瑞特金属包装容器项目等;签约内资项目10个,包括总投资30亿元的扬瑞华东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安泰科技新材料基地项目。全力推进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1个,其中市、区重点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滨江国际企业港、国家电网二期、北控安耐得等15个市、区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富德能源、郑州日产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市、区重点项目开、竣工率达到100%。三是创新驱动再度发力。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产值52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1%。资本撬动逐步发力,5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全力推动7家企业IPO上市。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5场,签订产学研协议20项。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54只。
2017年,滨开区将紧紧围绕“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以“三提四优三强化”十大工程为抓手,围绕一个目标、制定两大发展规划、打造三大创新平台、确保四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着力保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稳健发展态势。
围绕一个目标。始终以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建综合实力,2017年将加快打造具有滨江特色的产业新城、港口新城和生态新城。全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制定两大发展规划。即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三大创新平台。一是实施滨江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三年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二是依托国际企业港与钢研院合作建立新材料研发应用中心(基地),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与孵化平台。三是以中简科技为品牌依托,加快高端碳纤维民用市场和下游复合材料开发,成立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应用检测论证展示中心。
确保四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一是全力以赴抓招商。紧扣“重大项目提升年”主题,聚焦产业转型,持续放大港口岸线、铁本地块的资源优势及东风汽车等项目的示范效应,把引进、承接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在新兴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资本杠杆作用,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强与国内外投行合作等方式,包装本地企业和项目对接境内外企业和资本,实现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技双成效。全年引进6个以上总投资超1亿美元或10亿元项目,其中超10亿美元或100亿元项目1个、超5亿美元或50亿元项目1个、超3亿美元或30亿元项目2个、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2个。二是聚精会神推项目。紧紧围绕33个市、区重大项目,健全“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全程高效服务。2017年,确保合全药业二期、滨江国际企业港二期等20个市区重点项目全面开工,确保博瑞特、华大明等16个项目年内竣工,光大升达、太平洋电力等10个项目顺利投产。三是千方百计破瓶颈。帮助园区企业全力争取省市各项优惠政策,研究出台符合园区实际的产业扶持措施,设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更大力度向企业汇聚发展资源。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多渠道促进项目融资对接,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深化人才战略,着力引进一批有技术、有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全力破解园区人才资源瓶颈。四是全心全意优环境。围绕滨江化工新材料园区绿色环保发展提升计划及省263环保专项行动计划,以打造一流化工园区为发展方向,三年内计划投资30-50亿元全力优化园区环境,全面启动“1357”工程(即建成10家花园工厂,300亩公益绿地,5公里沿江生态廊道,7条生态湿地水体系统),继续推进化工园区综合整治,2017年园区内再关停落后化工企业5家。加大闲置土地依法处理力度,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00亩、力争1000亩,为园区“腾笼引凤”创造空间、提供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