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区环保局始终突出和贯穿“提振精气神、突出勇争先,追求高新优、确保晋前位”一条主线,围绕“三提四优三强化”十大工程,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和重大项目服务两大重点工作,抓机遇,补短板,谋长远,深入开展“三大一实干,三强一争先”活动,努力争创我区生态宜居发展新优势。
一、强力推进“263”,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上半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12天,较2016年同期增加8天,优良率提升11.7%;PM2.5平均浓度为53.51ug/m3,较2016年同期下降13.4%;AQI均值为97.48,较2016年同期下降2.8%。“水十条”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达标。一是牵头协调,谋篇布局。在区“263”办统一牵头指挥下,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总体要求,上半年完成了全区“1+11+10”共计20个方案体系编制工作,总子方案既相辅相成,又独立推进。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研究,推进化工园区转型升级,高水准实施1357生态工程。二是重拳出击,狠治“散乱污”。开展“春雷”行动,集中整治“散乱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上半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5件、处罚金额80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7%、88.1%,启动按日计罚3件、实施停产限产35件、查封扣押9件、移送司法5件,其中新长江港口违反大气法按日计罚案件金额高达135万元为历年最高。推进危险废物“提能力、减存量、强监管”和重点风险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隐患。三是加大投入,实施污染治理“升级版”。开展水环境治理,新增10.2公里污水管网,启动嫩江河等7条河道的治理,完成172个沟塘整治。推进大气整治,重点实施VOCs集中整治,启动园区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平台建设,完成27家企业建档检测、5家废气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安装。实施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完成医药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辨识自评,全区“红、橙、黄、蓝”四级企业共156家。推进危废处置项目建设,北控安耐得项目已建成,正在向省环保厅申请投入运行,光大升达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完工。
二、强改促优,狠抓重大项目服务
按照“强改革、优服务、增效能”总体要求,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全面开展改革试点。按照简化项目环评审批,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健全环评监管体系标准,完成了《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编制,同时,积极配合全区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梳理环保许可4项,其中市场准入1项,投资建设3项。二是聚焦重点项目服务。按照项目服务再贴近、再优化、再提升要求,高标准推进奇华顿、星宇车灯、合全药业等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全区124个重大项目中,已完成环评审批95个,完成率77%,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三是开展“一企一查”环保专项体检。立足问题早发现、服务零距离,对全区72家拟上市、重点企业(项目)开展“一企一查”环保专家预查服务,给企业做个全方位“环保体检”,切实解决困扰企业的环境问题。
三、开拓创新,打造特色亮点
以《环保局局长三年工作目标责任清单》为总纲,在争取激励支持,打造特色亮点等方面,开拓创新,力求突破。一是创新模式,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结合薛家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创建,补齐水环境短板,创新治理模式,委托专业第三方问诊把脉,编制薛家镇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以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为目标,实施截污、生态修复等工程。通过项目整体打包,积极争取中央环保资金支持,目前顺利通过水污染防治中央储备库项目专家评审,同时,该项目是2017年常州市唯一申报的中央水污染防治引导资金项目,也是全国唯一以镇为单位申报的项目。二是生态绿城,增强群众获得感。围绕“协调、品质、生态、特色”环境四美建设目标,加快从生态绿城、森林城市向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健康城市、幸福城市等多维度延伸,不断丰富生态绿城建设内涵,打造常州生态绿城建设的升级版。重点围绕长江、大运河、新孟河、德胜河、藻江河建设河道生态廊道,推进新龙生态林二期,加快启动小黄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城北郊野公园、三江口公园、高新商务区中央公园等城市绿肺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北。三是扩大宣传,提高民众参与度。围绕高新区成立25周年,新北区建区15周年重大节日庆典,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六五普法日,全方位、立体式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招聘环保义务监督员,多途径宣传“263”专项行动;通过开展生态环保讲堂、开设媒体曝光台,提升企业守法意识;通过联合935电台开展“践行263,环保小纵队”亲子活动,联合区司法、教育、公安等部门在全区小学中开展“在幸福树下欢乐成长”环保公益活动,扩大环保理念宣传,提高民众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