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奔牛镇民政部门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一、全面实施社会救助工作,发放低保救助金220万元,惠及低保家庭486户,712人;向285名重残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200万元;全年发放慈善救助、补助金132万元,救助人次530户;危房改造已完工20户。二、优抚安置有效开展,春节前夕发放义务兵优待金150万元,发放退伍士兵安置补偿金132万元;10月底完成325名优抚对象的信息核查工作;同时严格对照《常州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目标任务》,配合上级做好迎检准备工作。三、进一步加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完成奔牛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改造工程;全年发放尊老金补助1700人116万元;重阳节期间对全镇472名90周岁以上老人和60周岁以上孤寡老人进行走访慰问,慰问资金8万元。四、落实保障措施,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镇共有残疾人1321人,其中161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发放助残金16.8万元;全年免费发放轮椅40辆、拐杖21副、白内障复明手术80例、精神病免费服药74人,精神病患者住院救助申请10人;组织残疾人参加残疾人招聘会、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18人次,为12名残疾人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2.07万元;选拔优秀残疾人参加市残疾人田径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016年,是我区“十三五”发展开局之年,加快推进民政事业的发展,是促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根据新北区委、区政府的目标要求,特制订奔牛镇2016年民政工作要点。
一、总体目标
(一)、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拓展社会福利服务。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加强社区服务站的网络建设,支持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兴办和运营老年供餐、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项目。争取到2016年底,我镇完成启动农村居家养老示范点1家,新建老年人助餐中心(点)1家,新办民办养老机构1家。
(二)、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成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加大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力度,全面开展贫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
(三)、积极推进军民融合的双拥格局,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及时足额发放退伍士兵安置金、家属优待金以及民政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金。
(四)、着力增强社区自治服务功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
严格执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全面落实“政社互动”要求,巩固提升“减负增效”成果。依托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完成“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建设任务。
(五)、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发挥扶贫济困作用。继续做好慈善救助工作,为增强慈善救助能力,2016年,联合镇商会成立镇级慈善基金会。
(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规范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改善纪念堂服务项目;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优化地名信息化服务。
(七)拓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着力推进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八)、大力实施助残惠残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落实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想方设法为残疾人解决困难。
二、主要任务
(一)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新模式。
一是新办民营养老机构。我镇总人口5.2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2万人,占总人口的23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着“以老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替子女尽孝心、为社会献爱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创办民营养老机构。位于奔牛何家塘村的“ 常态养老机构”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目前该养老机构正在进一步投入建设中,预计2016年年底将正式投入运行。
二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组织、各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逐步推进我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服务中心将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设相应的服务项目,设温馨接待室、图书阅览室、棋牌活动室、书画创作室、多功能活动室、健康就餐中心、康复室、休息室、洗衣房、理发室等专项活动区,集娱乐、休闲、学习、健身等一体化、一站式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初步选址在奔牛敬老院,2016年在完成敬老院老大楼改扩建工程的基础上,将逐步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
三是新建老年人助餐中心。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扎实有序地推进老年人助餐点建设。助餐点可以设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敬老院和其他具备助餐条件的服务机构,2016年争取新建老年人助餐中心(点)1家。
(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格局。
一是切实提高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水平。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做好低保调查和提标扩面工作,城乡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动态化、网络化管理,操作程序规范,专款专用,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兑付及时,台账资料齐全,实行三公开一监督,确保最困难的群众能享受到党的温暖。同时建立健全救灾体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提高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妥善安排好灾民的生活,发生灾情,做到报灾、查灾、核灾及时,救灾款物发放及时到位,积极配合做好“献爱心、送温暖”救助活动。二是持续发挥慈善救助重要作用。联合奔牛镇商会,积极营造“人人慈善”的社会环境,成立奔牛慈善基金会,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投身于慈善事业。慈善基金会的成立将对全镇的贫困学生家庭、大病特困家庭等贫困群众实施救助。三是做好春节慰问工作。做好各类困难救助申请的收集、整理、核实上报工作,督促各村、社区排查出贫困残疾人、低保边缘困难群众等各类困难群体,做好春节各项走访慰问工作。
(三)、推进军民融合的双拥工作格局。
深入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切实做好优抚对象看病就医政策落实工作;及时办理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工作;做好贫困优抚对象慰问;了解走访贫困退役士兵和现役战士家庭;及时调整发放抚恤定补优抚费立功荣誉金;做好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费发放;退伍军人接收工作有序开展,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
(四)、完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格局。
一是认真推进村民自治建设,村民自治实现动态管理,加强对村、社区的管理,完善村民自治,进一步规范村务、居务、财务公开工作。二是继续做好路名变更相关工作及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三是进一步巩固提升“政社互动”、“减负增效”成果,改革网格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大厅业务的开展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四是抓好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功能。
(五)、有效推进残疾人共享社会和谐的格局。
制订镇级残保金使用经费的预算,进一步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认真做好残疾人集中与按比例就业;落实“三助一免”等各类涉残优惠政策,落实重残人员全额享受低保金救助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