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墅镇农服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农业局的业务指导下,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为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狠抓落实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农村财务监管,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全镇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进,质效并举有新亮点
1.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展现技术品种新颖化,保险直补全面抓。
2018年水稻理论单产649.2公斤,较去年亩增产5.3公斤。依托东南有机稻米合作社发展优质食味稻3000亩,其中种植有机稻米300亩,绿色生态稻米1000亩,示范“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330亩。引进新型栽培技术---钵苗机插,今年示范试验栽插200亩;为更好地提升稻米品质,优选10个水稻品种进行示范种植试验,为今后推广“味稻”提供依据。严格落实全年农业保险工作,全面完成高效设施农业的薄膜、钢架、农产品方面的投保工作,水稻共投保3073亩。按区级粮食直补方案,精心组织,有序开展粮食直补工作,2018年共补贴面积为3.15万亩,共补贴金额378万元,在规定时间内将补贴资金打到农户“一卡通”。
2.立足基础设施,推行高效标准化,农业信息全普及。
总投资1000万的2017年2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完成硬化道路约50000平方米,水渠5000米,已准备迎接区级验收。2018年成功申报区级高标准良田项目,投资金额为550万元,建设范围在S122以南,政泰路两侧。今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500亩、高效设施渔业100亩,完成区级产业结构调整指标。按照“六有”标准,开展益农信息社建设,建成标准社3个、示范社2个,圆满完成市区下达任务,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3.农产品质量监管一着不让,确保产地安全化,种植业面源全防控。
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成立领导小组,对照创安82项指标,逐项分解细化、落到实处。全年配合共执法大队开展农资执法检查6次,与村级信息员联合更新农产品主体信息564户,完成村级巡查302次,镇级监管141次,完成区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定量检测92批次,合格率为100%;完成区级定性农残速测900个,合格率100%。镇级定性检测3194批次,合格率为100%。同时全年免费为梅林、东南两家小菜园开展农残检测35批次,合格率为100%。常州市东南有机稻米合作社、常州市三新园艺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土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一品一策”示范基地,被确认为常州市首批持有农产品产地准出证单位,并被评为区级诚信体系农业企业。加强耕地保护,开展小麦轮作休耕工作,完成休耕面积1024.74亩,积极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全年推广商品有机肥200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在水塔口实行稻、麦质量耕地监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化肥施用量,农药实现零增长。
4.美丽乡村建设展新貌,初现成效化
梅林村、东南村成为全市的美丽乡村示范点,4月份承办全市美丽乡村现场会,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梅林、东南精美小菜园建设,按照“整体形象美观、灌排设施配套、菜地平整肥沃、田埂方便采摘、生产技术先进、质量品质较高”要求,分别在梅林、东南各建成20亩以上的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品种丰富、生态良好的精美小菜园,同时在梅林、东南两村分别创建了“乡村驿站”,为美丽乡村的市农对接、城乡融合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两家小菜园已被常州市朝阳中学、保险公司认领。
5.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现代农民职业化
全镇被省农委认定的家庭农场3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家,新增1家市级家庭农场。常州市牛郎特种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晋升为4星级合作社。新北区华发畜牧养殖场投资130万元建成1500平方的工厂化养鱼已通过市级项目验收并正式投入生产。10月份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授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名,组织100余人次参加种植业、高效设施、电子商务等专业技术培训5次。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制度措施凸显特色
1.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
积极当好镇党委、政府的参谋。年初,参与制订了《西夏墅镇2018年村(社区)干部报酬考核办法》。制定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社区)开支严格按年初预算执行,做到收支保持平衡并留有一定结余。通过重新梳理管理制度清单、工作流程清单、工作职责清单3个清单,把纪委、组织、财政、民政、农经几个部门的制度重新归纳整理,形成新的 16项管理制度清单、根据非现金结算和线上审批要求归纳整理了17项工作流程清单、要求三资三化相关职能部门制订了17 项工作职责清单。同时镇纪委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成立会计服务站,厘清农经部门与会计服务站的责能权限,实行监管分离,提升村(社区)财务管理水平。
2.开展村(社区)“三资三化”专项提升行动
我镇制作了 “三资三化”网格流程图。从资金、资产、资源、扶贫、惠农五大方面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做到简单明了,便于操作。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关于全面推行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的实施意见》,村(社区)费用通过“线上审批”和“村务卡”两种支付方式列支,采用非现金结算,实现村级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使每笔资金流向清晰、有据可查、留有痕迹。资产管理上充分发挥三资监管平台作用,对全镇村级集体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完善预警处理机制,实现镇村联动,对新增加的资产及资产租赁及时审核。资源管理上建立了全镇村(社区)资产、资源租赁合同台账,做到应进必进,2018年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共完成8笔产权交易,主要涉及华墅社区、池上社区、丽江社区、水塔口村等村(社区),全年交易金额98.5万元,交易面积3.83万平方米。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购置、处置和交易等,全部进场公开拍卖、招标、招租、发包,杜绝了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村务公开上通过常州市网上村居平台、新农有“E”微信息公众号、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开,让村民及时了解村级集体的财务收支情况,组级集体年终收支及各户分配情况。5月份在我镇成功召开了全市“三资三化”现场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村(社区)“三资三化”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有力”。
3.做好精准扶贫低收入户建档立卡工作
按照市、区“阳光扶贫”工作要求,区镇两级对西夏墅镇102户低收入户进行了结对帮扶(104户中已有两独户死亡销户)。其中,区委组织部结对帮扶西夏墅镇24户低收入户,全镇78名机关干部和全民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其余78户贫困户。各帮扶责任人深入到贫户家中,对扶贫户信息,包括人口状况、劳力状况、收入数据等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核对,确保档案资料信息真实、齐全、准确,并及时录入“阳光扶贫”手机APP客户端。活动开展以来,已进行3次集中入户走访活动,充分采集低收入户的各项收入数据,精准定向施策,确保扶贫扶到关键处、帮到点子上。7月份接受了市委第四巡察组对西夏墅镇“阳光扶贫”工作巡察,整体情况良好,个别已现家庭年收入人均超过10000元脱贫处理不及时的情况,西夏墅镇在12月已通过动态调整进行了脱贫处理。下阶段将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对全镇贫困户进行全面摸排,按照“两公告四公示两比对”工作流程对贫困户进行动态调整,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4.会计服务站建设管理
自西夏墅镇会计服务站成立来,与各村(社区)签订了财务委托代理协议,主要负责代理村级集体财务核算管理。我们通过整理各项财务制度,制定了一整套财务工作流程,及时对财务会计进行了二次业务培训。通过非现金结算管理方式、线上审核流程,对各村(社区)提供的“三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在不断完善软件的过程中, 2018年成功完成线上审核业务1184笔,涉及资金1456.95万元。通过三资三化工作我们对各村社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村组财务大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存在问题,例组级库存现金过大,组级资金出现负数,存在资金平调现象等。针对目前极少部分村(社区)负责组级的财务工作的人员,由于不是专职财务人员,财务知识比较欠缺,在做组级财务账时科目不明确,规范程度不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