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展现技术品种新颖化,保险直补全面抓。
2018年水稻理论单产649.2公斤,较去年亩增产5.3公斤。依托东南有机稻米合作社发展优质食味稻3000亩,其中种植有机稻米300亩,绿色生态稻米1000亩,示范“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330亩。引进新型栽培技术---钵苗机插,今年示范试验栽插200亩;为更好地提升稻米品质,优选10个水稻品种进行示范种植试验,为今后推广“味稻”提供依据。严格落实全年农业保险工作,全面完成高效设施农业的薄膜、钢架、农产品方面的投保工作,水稻共投保3073亩。按区级粮食直补方案,精心组织,有序开展粮食直补工作,2018年共补贴面积为3.15万亩,共补贴金额378万元,在规定时间内将补贴资金打到农户“一卡通”。
2.立足基础设施,推行高效标准化,农业信息全普及。
总投资1000万的2017年2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完成硬化道路约50000平方米,水渠5000米,已准备迎接区级验收。2018年成功申报区级高标准良田项目,投资金额为550万元,建设范围在S122以南,政泰路两侧。今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500亩、高效设施渔业100亩,完成区级产业结构调整指标。按照“六有”标准,开展益农信息社建设,建成标准社3个、示范社2个,圆满完成市区下达任务,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3.农产品质量监管一着不让,确保产地安全化,种植业面源全防控。
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成立领导小组,对照创安82项指标,逐项分解细化、落到实处。全年配合共执法大队开展农资执法检查6次,与村级信息员联合更新农产品主体信息564户,完成村级巡查302次,镇级监管141次,完成区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定量检测92批次,合格率为100%;完成区级定性农残速测900个,合格率100%。镇级定性检测3194批次,合格率为100%。同时全年免费为梅林、东南两家小菜园开展农残检测35批次,合格率为100%。常州市东南有机稻米合作社、常州市三新园艺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土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一品一策”示范基地,被确认为常州市首批持有农产品产地准出证单位,并被评为区级诚信体系农业企业。加强耕地保护,开展小麦轮作休耕工作,完成休耕面积1024.74亩,积极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全年推广商品有机肥200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在水塔口实行稻、麦质量耕地监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化肥施用量,农药实现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