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区内概况 > 内容
常州国家高新区位于常州市北部,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下辖5镇5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29万人。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区位交通优势显著。常州高新区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距上海、南京均不到2小时车程,境内有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公铁水空”一体化对外交通网络。京沪高铁、沪宁铁路、沪蓉高速、江宜高速、常泰高速等穿区而过,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坐落区内,联动南北的常泰长江大桥预计2025年通车。拥有常州市全部的25.8千米长江岸线,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省内最大内河港—奔牛港,已开通国际远洋运输航线。位于区内的常州奔牛国际机场现有19家航空公司在飞运营,通航36个境内外城市。
区域经济繁荣发达。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8.7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4亿元、增长9%,规上工业总产值3756亿元、增长7.5%,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到5096亿元、增长5.8%,实现进出口总额1298亿元、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8.46亿美元、增长11%。2024年一季度,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1亿元、增长1.1%,规上工业总产值854.5亿元、增长2.6%,实现规上工业利润总额55亿元、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2.94亿美元、增长28.9%,实现全年经济的平稳开局。
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常州高新区初步形成了智慧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集群,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80%,现有1个千亿级、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成省级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现有高企13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全球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累计上市企业21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城乡环境美丽宜居。区内既有良渚文化遗存——象墩遗址,也是南朝齐梁文化和明清孟河医派文化的发源地,形成了丰富绚丽的人文景观。高铁新城建设高质量推进,高水平打造了江南环球港、新龙生态林等休闲旅游地标,环球恐龙城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景区。长江大保护纵深推进,3300亩土地连片复绿。民生支出占财政预算比重保持80%以上,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高新事·高兴办”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品牌持续擦亮,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
常州高新区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高铁新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三大工程”,持续扮靓“六张高新名片”,全力谱写现代化建设的高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