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为确保落实残疾人的基本社会保障,改善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置了河海街道残疾人需求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报告汇总如下:
一、在线调查的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人数:本次调查以网上问卷的形式开展,截至2018年7月20日,共计91人参与了此次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河海街道残疾人需求设计了17个问题,其中15个为单项选择题,2个为多项选择题。
二、在线调查主要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34票,37%)
B、女(57票,62%)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1票,1%)
B、18-39岁(46票,50%)
C、40-59岁(42票,46%)
D、60岁以上(2票,2%)
3、您的受教育程度?
A、从未上过学 (0票,0%)
B、小学 (15票,16%)
C、初中 (36票,39%)
D、高中或中专(22票,24%)
E、大学专科及以上(18票,19%)
4、您的婚姻状况?
A、未婚(29票,31%)
B、已婚 (39票,42%)
C、离异(13票,14%)
D、丧偶(10票,10%)
5、您的残疾类别是:
A、视力残疾 (4票,4%)
B、听力残疾 (10票,10%)
C、言语残疾 (1票,1%)
D、肢体残疾 (53票,58%)
E、智力残疾 (16票,17%)
F、精神残疾 (6票,6%)
G、多重残疾 (1票,1%)
6、您的残疾等级是:
A、一级残疾 (12票,13%)
B、二级残疾 (20票,21%)
C、三级残疾(33票,36%)
D、四级残疾(26票,28%)
7、您觉得残疾妨碍到您的日常生活吗?
A、根本不妨碍 (3票,3%)
B、很少妨碍 (11票,12%)
C、有妨碍(一般) (54票,59%)
D、比较妨碍 (18票,19%)
E、极妨碍(5票,5%)
8、当您发生残疾后,您的生活由谁照料?
A、父母 (67票,73%)
B、兄弟姐妹 (1票,1%)
C、亲戚朋友(0票,0%)
D、保姆 (0票,0%)
E、自理 (16票,17%)
F、其他(7票,7%)
9、当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您通常会向谁求助?
A、父母 (54票,59%)
B、兄弟姐妹 (3票,3%)
D、残联或其他社会组织(28票,30%)
E、其他(6票,6%)
10、在下列康复治疗中,您认为最需要的是什么?
A、康复医疗救治 (10票,10%)
B、功能恢复训练指导 (2票,2%)
C、辅助器具配发(23票,25%)
D、康复知识宣传(2票,2%)
E、心理辅导 (30票,32%)
F、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6票,17%)
G、简单的劳动技能培训(7票,7%)
H、社会适应性训练 (1票,1%)
11、日常生活中,您有机会进行社会活动吗?
A、根本没机会 (9票,9%)
B、很少有机会 (59票,64%)
C、有机会(19票,20%)
D、多数有机会 (0票,0%)
E、完全有机会(4票,4%)
12、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吗?
A、非常愿意 (60票,65%)
B、愿意(一般) (28票,30%)
C、不太愿意(0票,0%)
D、不愿意 (1票,1%)
E、极不愿意(2票,2%)
13、您日常的娱乐活动有哪些?(可多选)
A、读书看报 (24票,16%)
B、看电视 (58票,38%)
C、和朋友聊天(28票,18%)
D、参与简单的康复运动(2票,1%)
E、下棋打牌 (17票,11%)
F、其他(21票,14%)
14、您是否就业?
A、是 (54票,59%)
B、否(37票,40%)
15、您认为影响您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意愿无就业技能 (44票,48%)
B、有劳动能力无就业意愿 (5票,5%)
C、丧失劳动能力 (7票,7%)
D、在校学习 (1票,1%)
E、退休 (0票,0%)
F、其他(34票,37%)
16、您的就业形式是哪种?
A、按比例就业(47票,51%)
B、集中就业(2票,2%)
C、个体就业(含自主创业)(8票,8%)
D、公益性岗位就业(17票,18%)
E、辅助性就业(4票,4%)
F、灵活就业(13票,14%)
17、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就业?(可多选)
A、提供职业介绍 (53票,28%)
B、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56票,30%)
C、提供资金信贷扶持 (7票,3%)
D、社会减少就业歧视(49票,26%)
E、政府支持 (14票,7%)
F、其他(7票,3%)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参与调查的残疾人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人的学历都是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就业情况不乐观,大多是简单化劳动,收入一般都是中等偏下,就业途径单一。
2、残疾人保障服务层次低。现行保障政策只考虑了残疾人基本生活方面的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则很少顾及。
四、下一步举措
1、多渠道鼓励残疾人就业。加大对录用残疾人的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和权利;街道残联应积极联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促进就业。
2、切实做好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全面实现残疾人的小康目标,通过逐个社区逐户摸清贫困底数,建立贫困残疾人家庭户数据库,找准致贫原因,规范识别、分类扶助。根据残疾人类别、等级、贫困程度分类扶助的原则,以辅助器具适配、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精神病患者治疗救助、就业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分类定策,分级施助,做到精准滴灌,确保残疾人小康路上不掉队。
3、加快残疾人之家建设。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日间照料为重点,加大投入,建设集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文体活动、就业培训、志愿者服务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生存、发展的多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