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生态文明连着民心,关系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通过调查,能够清晰把握全镇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在群众中的评价情况,及时了解群众的生态文明需求,进一步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为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宝贵建议。
一、在线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关于罗溪镇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的调查旨在了解群众对罗溪镇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调查测评的主要内容涉及13个选择题,具体是:
(1)您的性别;(2)您的年龄段;(3)您的职业;(4)您清楚“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含义吗;(5)您平时是否会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6)您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否满意;(7)您对当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情况是否满意;(8)您认为近年来罗溪镇污染防治工作是否有成效;(9)您认为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是否有好转;(10)您认为近年来水环境质量是否有好转;(11)您认为罗溪镇是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12)您认为罗溪镇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可多选);(13)您觉得以下因素哪些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可多选)。
二、在线调查的结果
1.您的性别:
46票是男,占38%; 74票是女,占62%。
2.您的年龄段:
41票是30周岁以下,占34%;49票是30-40周岁,占40%;24票是40-50周岁,占20%;6票是50周岁以上,占%5。
3.您的职业:
工人是4票,占3%;个体经商是9票,占7%;67票是机关、事业人员,占55%;公司职员是8票,占6%;其他是31票,占25%;另外农民、学生、下岗(无业)是0票,占0%。
4.您清楚“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含义吗:
108票是清楚,占90%;12票是不太清楚,占10% ;不清楚是0票,占0%。
5.您平时是否会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
82票是经常关注,占68%;36票是偶尔关注,占30%;2票是很少关注,占1% ;基本不关注是0票,占0%。
6. 您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否满意:
35票是满意,占29%。54票是比较满意,占45%;26票是一般,占21%;5票是不满意,占4%。
7.您对当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情况是否满意:
52票是满意,占43%;38票是比较满意,占31%;25票是一般,占20%;5票是不满意,占4%。
8.您认为近年来罗溪镇污染防治工作是否有成效:
100票是有,占83%;19票是一般,占16%;1票是无,占1%。
9.您认为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是否有好转:
80票是有,占66%;32票是一般,占26%;8票是无,占6%。
10.您认为近年来水环境质量是否有好转:
80票是有,占66%;33票是一般,占27%;7票是无,占5%。
11.您认为罗溪镇是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104票是重视,占86%;15票是一般,占12% ;1票是不重视,占2%;不清楚是0票,占0%。
12.您认为罗溪镇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多选)
18票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占6%;104票是缺少公众参与,公众环境意识有待提高,占34%;78票是缺少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占27%;43票是缺少专门的行政机构来系统筹划和组织,占15%;37票是推广、宣传和普及力度不够,占13%。
13.您觉得以下因素哪些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多选)
105票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占16%;84票是经济的转型和支持,占13%;74票是先进技术的支持,占11%;75票是企业的配合支持,占11%;73票是宣传教育,占11%;93票是全民素质,占14%;67票是完善的管理,占10%;64票是建章立制,奖惩制度,占10%。
三、建议
一是从参与调查问卷对象的人群分布来看,机关、事业人员更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度更高。生态文明建设宣传需提升学生、个体经商、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度,还需扩大对于农村地区的宣传覆盖面。二是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关切越来越高,公众缺少参与,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提高,但缺少企业的配合和支持。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查找全镇生态环境、长效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升在生态文明的各类环境治理政策的宣传和引导。
二、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化工企业整治主攻战、“散乱污”整治主攻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要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走进社区、学校、乡村、企业,以播放公益广告、开展公益活动等形式,广泛宣扬生态文明理念和相关环境治理政策,扩大公众知晓率,提升公众满意率,积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共治共享的大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