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文明城市的基石,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发展的竞争力、促进城市人文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特开展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 (3 票 7%)
B、女 (38 票 92%)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2 票 4%)
B、20-30岁 (4 票 9%)
C、30-50岁 (34 票 82%)
D、50-60岁 (1 票 2%)
E、60岁以上(0 票 0%)
3、您的职业
A、党政机关人员(0票 0%)
B、事业单位人员(12票 29%)
C、企业单位人员(8票 19%)
D、自由职业者 (5票 12%)
E、离退休人员 (0票 0%)
F、在校学生 (2票 4%)
G、无职业 (9票 21%)
H、其他 (5票 12%)
4、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 (0票 0%)
B、初中 (7票 17%)
C、高中、中专(16票 39%)
D、大专 (7票 17 %)
E、大学本科及以上 (11票 26%)
5、您所在街道、社区是否有文化娱乐场所
A、有 (40票 97%)
B、没有 (1票 2 %)
C、正在建设中 ( 0票 0 %)
6、您所在街道、社区有没有开展过“三送活动”,即送书、送戏(综艺节目)和送电影下乡
A、有 (39 票 95%)
B、没有 (1 票 2%)
C、不清楚 (1 票 2%)
D、没听说过(0 票 0%)
7、您光顾公共文化场所或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的频率大概是
A、每周一二次 (15 票 36%)
B、一周三次以上(2 票 4%)
C、每月一两次 (16 票 39%)
D、很少 (8 票 19%)
8、您觉得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氛围如何
A、居民积极响应,氛围浓厚(34 票 82 %)
B、氛围一般(7票 17%)
C、有些冷清(0票 0%)
D、不清楚(0票 0 % )
9、您所在街道、社区建有的文化设施有(多选)
A、图书阅览室 (40票 20%)
B、书画室 (21票 10%)
C、舞蹈室 (24票 12%)
D、电脑室 (18票 9%)
E、综合性多功能活动室 (29票 15%)
F、健身设施 (33票 17%)
G、文化休闲广场 (26票 13%)
10、您所在街道、社区的文化组织人员有(多选)
A、文体委员(31票 23 %)
B、阅览室管理员(32票 24 %)
C、专(兼)职体育指导员 (15 票 11 %)
D、文化活动志愿者(30 票 23 %)
E、群众业余文体活动队伍(22 票 16 %)
11、您对街道、社区以下哪一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比较满意(多选)
A、文化设施的建设(26票 19%)
B、文化活动的举办(37票 27%)
C、文化资源和遗产的保护 (22票 16%)
D、文化理念的塑造(18票 13 %)
E、文化体制的运营和创新(15票 11%)
F、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创新(15票 11%)
12、您更愿意参加哪类公共文化活动(多选)
A、文艺演出(21票 18%)
B、广场健身活动(26票 22%)
C、歌舞剧、音乐剧等 (13票 11%)
D、公园、广场文化活动(35票 30%)
E、书画展等 (20票 17 %)
13、您认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发挥作用的是(多选)
A、政府(街道、乡镇)(37票 27%)
B、村、社区 (31票 22 %)
C、居民群众 (30票 21%)
D、民间组织 (17票 12%)
E、社会力量 (22票 16%)
14、您认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关键是(多选)
A、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39票 32%)
B、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6票 21%)
C、加强文体骨干培养,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24票 20%)
D、加强社区文化服务,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 (30票 25%)
15、您认为街道、社区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多选)
A、应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8票 17%)
B、加大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宣传(29票 18%)
C、多设立或改善图书馆、体育健身等公共文化设施(26票 16%)
D、加强文化团队的建设(13票 8%)
E、多发展有本地特色的报刊、广播电视节目、音乐、歌舞、书画等文化产品(16票 10%)
F、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 (17票 10%)
G、加大对文化资源和遗产的保护 (13票 8%)
H、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15票 9%)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票41票。根据结果显示:基层社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工作,能较好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服务满意度良好。
2、能在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提供专业指导培训,逐步提升针对小众多元的需求,文化活动档次逐步升级,公共文化服务得以持续性发展,但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度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
1、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实用性。要针对群众文化服务需求,适应实际,提高群众参与度低。设置“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模式,及时调整服务项目,真正解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2、创新运行模式,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艺术和群众贴得更近,拓展文化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