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视界 > 部门动态 > 宣传统战部 > 内容
常州新北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1.57万人,占总人口的20.51%。面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区委区政府克难求进、争先创优,连续7年将爱老助老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家养老工作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新北区作为常州市唯一代表入选江苏省居家和社区养老创新示范区。
政策保障有力
在谋篇布局中抢占先机
【镜头一】
自己做饭做不动,外卖不合口味,一度,就餐成了很多居家养老的老人的大难题。2012年,由政府推动建设的老人助餐点,大受老人们欢迎,缓解了很多独居、空巢老人的就餐难题。
上午11点不到,家住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百草苑小区的陈秀英阿姨,就早早来到小区内的社区助餐点等着开饭。“一份饭菜才5块钱,两素一荤一个汤,在外面肯定不止这个价!”陈阿姨笑着说,一份饭菜5块钱,政府会补贴3块钱给餐饮公司,因此才会这么便宜。将老人助餐中心设在小区里,同时提供外卖服务,减少老人的出行麻烦。
陈阿姨每天来打饭的助餐点名叫三井乐龄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在这里办了老人就餐卡的已经有1000多人。
【解读】
2014年,新北区率先出台了关于老年人助餐中心(点)的扶持政策,从建设到日常运营保障,老年人助餐中心(点)都可获得财政补贴,最高的可获20万元建设补助,同时每年给予2万-5万元运营补贴。
区政府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坚持长远谋划与近期筹划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相结合,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在全市各辖市区中率先制定《新北区“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制定《新北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全区老年人助餐中心(点)建设的意见》,对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在全市最为有力。
措施扎实有效
在养老服务中提质增效
【镜头二】
冬天来了,由于家庭设施的限制、子女工作的繁忙,洗澡成了很多老年人可望而不可得的“奢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河海街道配合“心馨家园服务联盟”,对全街道50多位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了周密的走访与调研,最终与20名老人家属签订了助浴合同,由“江苏枝秀”实施助浴公益项目。
今年83岁的沙秀娣是新北区燕兴新村23幢戊单元102室居民。年龄大,再加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也不大好,眼睛也看不大清楚,“江苏枝秀”钱经理、社工小王总是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上下车,不时地提醒她要当心脚下、慢点走。负责洗澡的工作人员小吴也是服务周到,洗头、搓背、擦身一样不落,贴心的服务充满爱意。
“记得有一次,我拔牙后,伤口一直出血不止,淌得衣服上到处都是血迹。他们看到后,二话不说就让我脱下来帮我洗了,我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沙秀娣说,当她洗好澡回家时,血迹满满的脏衣服变成了香气扑鼻的干净衣服。
为让老年人更便捷地享受助浴服务,该公益项目还配备了专业化的老年洗浴设备,组建了专业的护理团队,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障碍洗浴,解决了老人洗澡难的问题。
在全面落实养老服务政策的基础上,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改进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推广养老服务行业标准、提高优质养老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其幸福感和获得感。
1.提升“社会化”水平。年投入近800万元,专项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失独老人、低保孤老、分散五保、抗战老兵、离休干部、华侨劳模以及高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精神关爱等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对象类型和服务标准全市领先。在全市创新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按照“社区供地-市场运作-区镇补贴”模式,整合居家养老、日托照料、老年学校、心理关爱等资源,引进专业组织承接养老服务,满足社区老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2.注重“品牌化”引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全区已引进了荷兰博组客、北京中民万家(金太阳)、上海海阳、江苏枝秀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打造了万家安、乐汇老、乐龄枝秀、369整合照护等为代表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侨光苑整合照护中心成为市社区长者照护中心的样板,并建立了市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护理站;河海街道率先委托中民万家作为专业第三方承接兰翔社区养老驿站建设与服务;江苏枝秀打造了常州市首个以助浴为主要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乐汇老成为河海街道本土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已连锁设立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69养老集团承接三井街道华山社区长者照护中心建设运行,并将试点美国PACE社区照护模式。
3.建立“智能化”平台。建成新北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全市首个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智慧养老、社区“微机构”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引进上海海阳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通过与12349平台联动,整合线上线下优质资源,为1万余户老年人家庭安装一键通,为政府援助对象及社会老人提供助医、助洁、助浴、助餐等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结合2017年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北区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和10家规模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统一配置了离床报警、语音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4.布局“产业化”发展。会同河海街道,积极打造首个省级养老特色服务街区;引进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促进会,在丰臣国际广场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国际养老产品展示体验中心,打造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5.推动“标准化”建设。加强标准制定,河海街道82项居家养老标准化服务已通过常州市质监部门验收,万家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全市首个居家养老标准化服务单位。人社局研发新北区养老信息平台,对象申报、专业评估、项目服务、绩效考评、经费结算实现全数据链整合。
机制日臻完善
在规范管理中增强能力
【镜头三】
2017年16日-18日,第四届江苏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南京举行,本次大赛包括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3个项目,比赛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来自全省13个城市的78名选手参加了大赛。常州市荣获团体第一名,其中新北区圩塘康乐中心鲁雅婷荣获养老护理员项目第4名。
通过体制机制、人员队伍、服务内涵等“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1.建立养老评估机制。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全面建立老年人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对新增政府援助对象进行能力评估,评估数据与智慧养老平台互联互通。对申报扶持资金的居家养老建设项目和服务项目等进行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通过评估,进一步规范全区养老服务流程。
2.培育养老服务队伍。连续多年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引进市卫校和“江苏枝秀”培训学校资源,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确保全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参训率100%。依托北斗星公益园,培养养老专业社工人才,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引入专业社工人才试点工作,实现“一中心”结对“一社工”。
3.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智慧养老平台,推进居家养老医养融合服务;开展对全区独居老人心理关爱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老年学校,河海街道老年学校成为省首批示范性老年学校。